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违约信用债市场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中国经济网 2018-06-24 11:11:15

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的风险事件接连发生,民营企业经营和流动性风险随之显露,特别是5月份,到期债券规模达到全年最高峰的4175亿,对于企业再融资和还款能力形成巨大考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避免违约蔓延、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和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做客中国经济网“金融深一度”访谈栏目,就当前信用债市场的现状、风险事件产生原因等问题展开对话。

针对现在已经违约的信用债,应该如何去处置?

孙建波表示,违约就是违约,破产就是破产,不能盲目进行人为干预、拯救。“如果你去救它,导致明明应该价格破灭的,给它一个人为的高价,是对市场最大的破坏,会导致资金的流向出现严重的问题”。他认为,焕发经济活力,一定是旧的死掉,才会有新的起来,不然被这些旧的主体所裹胁,进步就成为一句空话。

徐洪才认为,一定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该破产的破产,该清算的清算,该关闭的关闭。同时,要体现法制化,市场化的原则,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针对现金流不足、并非资不抵债的企业,可以责成它的大股东,通过合法的机制变卖公司资产;而针对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又出现了资不抵债的企业,债权人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入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相关机构。

徐洪才提出,现在很多企业是借钱赖着不还,但其实是有资产的,应该完善相应的机制。“因为是信用债,没有质押、质押。如果有抵押、质押,债权人可以变卖,自己处置,但是问题是资产在企业手里,那么这里面我觉得就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可以卖掉他的资产用来偿债,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机制。”

温彬表示,一旦债券到期,本期不能兑付,就不能再进行交易,对投资人来说不仅面临着信用风险,而且还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因此探讨市场化处置的交易机制的话,可以考虑让持有债券的投资人在市场上打折出售,而场外投资人如果看好资产标底的话,可以通过打折的方式进行购买,使债券处理更加市场化,更加有效率。“我想这个可能还有一系列的相应的规范,包括债券违约以后,它的这个信用的评级,一些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如何进行中介机构的引入,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需要进行建设和完善的。”

热搜

债券 信用债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