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独家专访关家明:当谈起中国制造我们在谈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18-03-14 11:48:46

当谈起中国制造我们在谈什么

--访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

凤凰网财经专访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

凤凰网财经讯(凤凰网财经/武辰)中国正在经历改变,随着一带一路宏图架构的逐渐明晰,步入十三五规划之后,中国制造业也立志从制造业大国转而成为制造业强国。以香港的视角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强,应该强在哪里?一带一路中,香港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转型中的中国坚持以一带一路为发展战略,会给香港、大陆,乃至于世界的参与者带来什么改变?参与者应把握什么样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接受了凤凰网财经的独家专访。

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之路就是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变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大国,但算不上强国。主要原因是因为出口主要依赖低增值的加工型服务,通过低价竞争得到了出口体量的增大,但收益率并不理想。随着海外市场不断对中国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以及中国本地生产成本的提高,转型是必经之路,于是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中明确了要迈向制造业强国这样一个目标。

对此,关家明表示关键问题是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前是以量为主,用来实现快速的增长,现在是以质量为主,“过去我们说大国,就是我们的量很大,但不一定是高质量的。”

高质量不等于高增值供需关系是关键

既然谈到高质量,许多企业希望往高增值方向去发展。比如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主要转型方向可能是,把一些低增值的服务和部分采购放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或者其他成本比较低的地区去做,这样就可以集中主要力量把更多具有高技术的高增值服务放在内地和香港。这个模式是否会一直保持下去?未来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家明表示单纯的“用高低来分有的时候是很困难的,而且也不太合理”。他补充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低档、中档、高档,这是我们一般的理解。实际上有些时候生产低档的产品反而能卖高价”。他举例说道,“比如有一段时间,做火车头的发动机都是电动,已经没人做柴油的和蒸汽的。但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柴油发动机的需求量上升,这样反而生产柴油的才能卖高价。”

关家明的这个观点其实是引出了供求关系的问题,就是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高技术、高价格、高档次,因为能够实现高质量这一目标的实际上更多要看供求关系。关家明认为中国过去的优势在与低成本的土地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这个劳动力相对来说也是低水平的。而现在中国的土地成本在上升,劳动力水平的提高也自然会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所以就需要按照目前新的生产要素去找寻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我们应该比较全面的说法是,我们是希望把相对有优势的一些产业放到更适当的地方,这个也包括到海外。如果当地的优势在于成本,劳工成本,我们就把劳动密集的放过去。”

工业发达地区企业更愿意将厂房转移到内地而不是海外

由于这些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增加问题,许多工业发达地区的制造型企业面临搬迁问题,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内地还是海外。关家明表示在这个问题上,香港贸发局曾经做过很多调研,国内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工业相对比较发达的的厂家明确表示肯定要搬,并且更多人选择内地而不是海外。

造成这种选择的因素绝不是单方面的,关家明认为,对这些企业来说,劳动成本、环境成本、税收,这些都需要考虑。另外就是市场,对于要出口的企业,搬到内地远离口岸就很难,因为运输成本高。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市场是在国内,在内地,所以这些企业就会考虑搬到内地。

如果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内地,可能会以三四线或者较偏远城市为目标。关家明表示:“现在已经不偏远,现在公路网络都已经起来。不是说你去缅甸,他们什么也没有,就是人工便宜,这个是顶不过内地其他方面的一些优势。”

“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大的制造业,如果他只能做某一方面的产品出口,这个是不正常的”

其实中国在从重量转变到重质的这个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说电子通讯类行业。事实上中国目前制造业中绝大部分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都源自电子通讯类产品,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手机。尤其是在粤港澳地区,深圳、广州在这个领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那么在这方面的优势我们如何可以继续发展下去,下一步怎么走?高科技产业当中,哪一个方向还有可能会有出口的潜力?

关家明对此提出了两点看法。首先,他认为产品的分类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香港的产品60%以上都是电子产品,但是这个分类其实是不明确的,它有电子元件、配件,最终产品,也有消费产品和生产的产品。消费产品里面,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比如电子手表、电子珠宝,电子衣服,都有电子成分。所以电子产品在某一程度来说,在现代工艺里面,它已经遍布在不同的行业里面。

另一方面,关家明表示在出口产品的多样性上,尤其是高科技产品领域,一定是有潜力的。“中国13亿多的人口,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大的制造业,如果他只能做某一方面的产品出口,这个是不正常的。”关家明提到,就产品而言,包括生物科技和其他原材料的科技,都有发展空间。当前出口的布局实际是中国整体制造业发展不太平衡的结果,其他方向的产品可能还没那么有竞争力,这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

香港的制造业不到5%

与内地相比,关家明表示香港的制造业已经不到5%,而主要是在配套和专业服务的方面。

“比如说你去我们的工厂,看一下那里的工厂在做什么东西,你找不到机器了,找的就是电脑,找的就是通信工具,它是跟制造业有关的服务业。”这并不是说香港不需要制造业,如果没有内地和海外市场制造业的繁荣,也无法成就香港的服务业,关家明表示“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服务业怎么能够做的更好。我们在设计方面、品牌方面、市场推广方面都有很多空间”。

“一带一路”宏图中做好超级联系人

同时,这种内地与香港在产品方向上的不同也造成了与海外合作渠道的不同。内地由于制造业体量大,与海外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地区,比如说东南亚。但是香港由于在高技术产业上的发达,实际上跟海外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这里似乎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点,因为我们一直说在“一带一路”中,香港要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对接香港和内地资源,同时考虑到彼此存在的差异,这需要智慧。

关家明对此表示“在制造业方面实际上我们已经都是掏空的,也不是说我们做的不好,如果我们还是做工厂的话,我们也死定了,因为我们没有比较优势。”而香港的比较优势在于人才,关家明强调了三点,就是国际化、开放,和更加市场化,这三条也是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方面香港能够做的最多的地方。

关家明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的全球化策略,这个策略的关键是互建,互量,互赢。不单是中方,也包括投资方,建设方,也包括中间不同地方的参与者,这里面有很多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企业、团体,因为他们在过去100多、200多年里,在全球经济发展上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他们的积蓄相对比较多,基金也不小。但怎么现在牵头推动这一块?把他们的所长都带进来,然后融合在当地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东南亚和一些中亚地方,使得落地能够成型,能够运作,而且是有盈利,有效率的运作,这里就体现出了香港的价值。关家明指出香港就是可以把各方不同的力量建立起来,也就是提供一个平台,“我们说的超级联系人实际上不单是联系,我们联系了以后,也要他们谈,最好是能够谈成,谈不成也知道下一个找哪一个更好”。

不管你要什么香港都可以帮你找到

对于内地和香港的很多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摆在眼前的机会,企业家们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商机,然后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谈的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投向选择、风险防控和融资的问题。然而对于企业来说,要考虑的还有很多。

关家明表示这里可以主要考虑正面和反面两个类别的因素。正面因素就包括企业盈利环境,经营环境,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机遇。反面的当然就是风险问题,从国家风险到投资具体项目的风险,以及金融市场方面的风险都需要管控。

而香港对于有意加入“一带一路”投资大军的企业来说,就有重要的意义。关家明表示,“我们希望把这个平台建好以后,很多人就会自动过来。”当然风险永远是无法预测方向的,尤其是政策上的风险,“但是你不管你要什么我都可以找到,这是我(香港)唯一可以保障你的地方”。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