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周和平: 加强金融助力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更快发展

金融界网站 2018-05-20 18:14:05

金融界网站讯 2018年5月19日至20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和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协办的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办,论坛以“新时代金融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为主题,探讨中国金融的当下与未来。

在“金融助力文化繁荣”的分论坛上,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表“发挥资源优势加强金融助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更快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文化产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必将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

他指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需要金融的支持。当代金融的创新也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在价值流通中获得收益。当前,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本届2018清华五道口文创金融主题论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0785亿元,年均增速达14.2%,比同期GDP增速高5.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也由3.48%上升到4.14%,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量的贡献率平均达到了6%。截止2017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了314万户,其中骨干文化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6万家增长到2017年的5.5万家,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创新创业领域最活跃的部分,正在向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稳步迈进。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有着巨大的潜力。有关资料反映了两组数字,从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看,美国约为31%,日本约为20%,韩国15%以上;影视、演出、互联网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美国占比高达43%,欧盟占34%,我国份额很小,与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金融资本融合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据《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国开行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为1000亿元,工商银行为452亿元,农业银行为101亿元,中国银行为145亿元,建设银行为202亿元。上述银行贷款占其全行贷款余额比例为0.11%—1.07%,显示出文化产业贷款相比较而言仍旧占比很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了解不够,文化企业也不擅长使用金融工具。二是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不利于与金融融合。文化企业小而散(如2015年文化骨干企业数仅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4.3%),且盈利模式特殊,投资风险大。三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中介体系薄弱,资产评估难,融资担保难,产权交易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当代金融创新也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其定位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将其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我国文化产业有金融的助力,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以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先留给我们的无比丰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独有资源。

一是遍及全国的文物古迹实证了中华文明。国务院现已公布七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总数达4296处,省市各级以数十万计。截至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位列世界第二位。这些遗存和数以亿计的文物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实证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二是浩如烟海的古籍记载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有着用文字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所谓“家有谱、方有志、国有史”。国务院现已公布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止目前,共有12274部古籍入选珍贵古籍名录,180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市各级古籍善本数以千万计。其中,我国两部中华珍贵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典籍涵盖内容广泛,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是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着中华文明。国务院现已公布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总数达1372项,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3068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9个,省市各级名录也数以万计。截至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其中31项入选代表作名录,7项入选急需保护名录,1项入选优秀实践名册,是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华文化有三个重要特性:一是人民性。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二是创新性。活态流变、不断创新;三是开放性。善于学习、开放包容。总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根脉,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和独特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会借助产业发展融入当代、融入社会,造福炎黄子孙,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梳理、合理利用、发展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二、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文化产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必将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需要金融的支持。当代金融的创新也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在价值流通中获得收益。当前,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一要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作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合理模式。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文化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支行等专业化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二要扩大文化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企业债券与其它债务融资工具相比,具有强烈的产业政策导向,是发挥市场积极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工具。鼓励具备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发行债券,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同时释放出宝贵的信贷资源给中小文化企业。三要积极发挥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近年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数量、规模均急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开辟了更加宽广通畅的融资通道。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的股权投资基金要相互配合,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四要积极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推进文化要素市场从线下向线上发展,探索特色文化创意与小众文化需求有机融合的金融模式,使文化产业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

三、加快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投融资步伐

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消费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经济体。国际文化产业巨头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如迪斯尼乐园),中国文化资本走出去的力度也不断增强(如万达收购美国AMC)。最近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明确了我国在金融文化领域扩大开放方面的几项重大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主动扩大进口等。在这一利好形势下,我国的文化产业一要加快融入世界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系统,构建全球文化产业链。二要与全国各类自贸区的发展相适应,支持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急需具有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本融通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同时,随着文化产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要重点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责任感和较强资本运营能力的人才;培养熟悉文化资源和金融资金整合运作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熟悉跨国文化产业公司运作的人才。

同志们,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深邃文化内涵和精湛技艺是当今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资源优势,我们要强化文化自信,加强金融助力,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热搜

文化产业 金融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