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探寻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国经济时报 2019-12-04 09:20:00

  ■本报记者 王彩娜

  2019年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深入阐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举措。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要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蒋正华表示。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认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整体谋划、全盘考虑的同时,要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力突破,以点带面、盘活全局。要统筹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培育发展多元化乡村经济,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城乡融合发展已进入到攻坚阶段

  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重大进展,进城落户的门槛不断降低、通道逐步拓宽,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持续完善,统筹规划和多元投入机制正在探索并逐步健全,城市、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程度正在提高。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一些明显的体制机制弊端。”陈亚军指出,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仍然存在障碍,城乡二元的户籍、土地、金融等制度使要素更多流向城市,乡村发展缺乏支撑。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仍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较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不健全,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组织体系还不完善,农业的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供给质量和效益都亟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内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城镇化也开始减速。”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史育龙表示。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尹成杰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不充分,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就乡村谈乡村,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路子。

  “要着眼于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和公共服务等关键制度障碍,全面构建有利于城乡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陈亚军强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科学设计改革的时间表和优先序,大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其中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地区和城市郊区率先取得突破。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2050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城镇化后半段将释放较大经济市场潜力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表示,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能激发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专题研讨环节,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主持,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原司长李兵弟,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杜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础设施部副总经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原副司长于合军,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公司副总裁左坤,分别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三个要素市场为重点抓手,打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通道,激活乡村各类要素资源潜能,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公平配置。

  李兵弟认为,“城镇化后半段将释放较大经济市场潜力。”

  陈亚军认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推动乡村资源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将有效提高供给质量、拓展需求空间,正是强大国内市场之所在。他举例称,从消费看,当前5.6亿农民、2.3亿未落户城镇的常住人口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仅为城镇居民的47%、68%,如果通过市民化解除消费后顾之忧,消费支出将以几千亿元的规模逐年递增;乡村拥有优美生态和优质农产品,如果能够供应适合市民下乡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将释放出极为可观的增长潜力。从投资看,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均存在多块短板,特别是农民人均公共设施投入仅是城镇居民的1/5,如果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将开辟出巨大的投资空间。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