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医保基金保值增值?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建议实行三种改革模式

时代周报 2022-03-07 15:55:22

  3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2021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28710.28亿元、24011.09亿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36121.54亿元。

  但其保值增值仍执行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当年筹集的基金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历年累计结余比照3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算了一笔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现行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3年期零存整取利率仅为1.3%,明显低于近年来平均2.46%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贬值状态,加剧了医保基金的不可持续性。

  相比之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于2017年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市场化专业化投资,2017-2020年4年平均收益率6.94%,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如果医保基金实行同样的投资策略,从理论上讲,仅2020年就可增加1700亿元左右。”郑秉文解释。

  面对中国基本医保累计结存资金长期处于低收益状态,郑秉文在本次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医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提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少子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人口少子老龄化不仅对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提出挑战,日益成为影响医疗保障体系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

  郑秉文根据2020年医保相关数据测算,在职工医保制度的3.446亿参保人中,退休人员占比仅为26%,但发生的费用却达59%。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是2.64亿,据预测,到2030年将增加1亿左右,达3.64亿。

  也就是说,退休人口数量的激增必将推动医保基金支出大幅增加,医保制度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据2020年11月学习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的预测数据,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赤字于2024年就将出现。

  为应对人口少子老龄化对医保基金支出带来的巨大压力,2021年6月,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医疗保障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中央提出的关于医保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的立法十分及时,非常必要。”郑秉文说道。

  为加快医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提高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郑秉文建议从实施《医疗保障法》开始,在2024年医保基金出现赤字之前,对三类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三种不同改革模式,让这三类改革模式同时覆盖全国城乡两类各级医保制度。

  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尚未实现省级统筹层次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实施“协议存款”,对“3年期零存整取”实行彻底改革。“这样,平均利率水平可达到3.0%左右,比目前至少可提高1.7个百分点。”

  对已实现省级统筹但基金规模较小的省份,可借鉴美国债券投资的模式,通过发行专项政府债券来购买医保结余资金,以实行保值增值。

  对已实现省级统筹且基金规模较大的省份,可借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模式,由省级政府出面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也可借鉴职业年金的方式,由省级政府选择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

  “总之,无论哪类情况下的改革模式,尤其在疫情期间,地方均应留存6个月可支付的流动性,以确保医疗保障支付能力安全性的万无一失。”郑秉文表示。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诉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0
没有评论,谈谈您的想法…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