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基金公司股比限制明起取消 谁会成为控股公募第一家?

财联社 2020-03-31 20:35:34
摘要
明日(4月1日)起,国内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正式取消,这意味着众多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有望进一步提速,以分享中国资管市场这一块规模数万亿美元的蛋糕。

明日(4月1日)起,国内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正式取消,这意味着众多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有望进一步提速,以分享中国资管市场这一块规模数万亿美元的蛋糕。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外资机构通过发行私募产品提前“落子”布局。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消息,截至3月20日,共有26家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协会登记,备案产品78支,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8.80亿元。

据了解,此次疫情也并未影响外资机构的热情,部分管理人在疫情期间出现了首只产品顺利募集完成、产品出现净申购等积极情况。不少外资私募均表示,正在积极筹备新产品发行、研究海外策略本地化方案,对中国政府各项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不会改变,对布局中国的战略也不会因为暂时的疫情而发生改变。

外资巨头“落子”步伐加速

中国市场对全球资管机构的吸引力越来越明显,继2019年迎来外资私募产品发行的“井喷”后,今年以来,外资机构布局A股市场的步伐出现明显加速。

2020年以来,外资机构加快布局国内市场。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合计有26家独资和合资外资私募完成登记备案证券类产品78只,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8.8亿元。

而截至2020年1月初,共有302家外资控股或参股从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机构在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共备案1151只私募基金,规模总计约4615.06亿元,其中,外资控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3家,共备案610只基金,规模总计约3230.10亿元;外资参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79家,共备案541只基金,规模总计约1384.96亿元。

这些机构地域上涵盖了美国、英国、欧洲大陆,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主要亚洲市场;既有富达、贝莱德、瑞银、安本标准、景顺等全球知名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也有路博迈、英仕曼、富敦等各具特色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商,更有桥水、元胜这样的知名对冲基金。

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因素是近期外资机构步伐加速的主要原因。而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资产管理机构表达出了强烈的来华展业意愿,私募基金领域外资参与程度稳步上升,对外开放激发私募市场活力逐步显现,正在成为推动私募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因。

事实上,去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宣布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公募基金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此后,证监会确定的具体放开时间为:2020年1月放开期货公司的股比限制;2020年4月1日放开基金公司的股比限制;2020年12月1日放开证券公司的股比限制。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加大对外开放,也为外资私募创造了良好条件。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给国内带来增量资金、先进的技术和风控管理经验,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建设,引导市场投资风格的转变,有利于内资金融机构提升综合实力、做大做强。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相关政策,也将使外资机构更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

谁会“首尝螃蟹”控股公募?

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8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4家。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时间点的到来,或有更多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欲提升其持股占比。

早在今年1月,市场就有消息传出,摩根大通正在讨论收购上海国际信托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股权,寻求对上投摩根基金的100%控股。在此前的2019年8月,摩根大通成功竞拍下上投摩根基金2%的股权,若交易完成,摩根大通则将持有上投摩根基金51%的股权,实现绝对控股。

在更早的2019年6月,摩根士丹利则拿下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44%的股份,获得相对控股权。业界也预期,摩根士丹利方面可能会谋求进一步控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除了提升合资公司股比,外资机构还有另一条路径,即独立申请公募牌照。富达、贝莱德、路博迈等多家机构已经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提上日程。

富达国际公募基金的筹备工作从2019年年初就已经启动。“我们积极布局,长远投资。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会继续扩充中国的团队,招聘最好的人才,为更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做最充分的准备。”此前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曾表示。

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早已开始储备本土公募人才。2019年4月17日,贝莱德宣布任命汤晓东为中国区主管,负责管理发展和执行贝莱德在中国的长期业务战略,汤晓东此前曾担任华夏基金总经理。

而不少巨头则同时做好了“两手准备”,例如瑞银资产就在持有49%国投瑞银基金股份的同时,还在2017年7月登记了独资私募——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景顺资管在持有景顺长城49%股份的同时,在2017年11月也登记了独资私募——景顺纵横(上海)有限公司。类似的情况还有德国安联集团和国联安基金、施罗德投资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等。

上述情况表明,无论是独立申请牌照还是谋求增持股权,当前外资巨头的动作并不一致。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外资巨头开拓中国市场的坚定决心。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此前就曾表示:“我们对于中国的基金市场一直抱有期待。”

疫情期间外资布局“马不停蹄”

即便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外资机构也并未放慢入华的脚步。

据了解,疫情期间,外资私募公司运行平稳,与投资者沟通积极,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疫情发生以来,完成两家外资私募管理人登记,新增备案规模近6亿元,1家管理人获得提供投资建议服务资格。

在3月20日下午的协会外资私募管理人工作电话会上,各外资私募管理人就疫情期间的展业情况、疫情对业务的影响、建议开展了介绍与讨论。疫情发生后,各管理人第一时间启动BCP(BusinessContinuityPlanning)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对危机管理、紧急应变和复原计划做出部署,在春节期间提前测试、扩容系统,科学安排在岗与远程人员,并为员工调配防疫物资,保证员工健康。截止目前,外资私募基金的投资、运营和客户服务稳健开展,没有受到疫情影响。

外资私募管理人表示,虽然受整体疫情影响,产品募集、内部沟通以及投资者服务方面出现一定挑战,但尚未受到明显负面影响。外资私募管理人也通过定期线上沟通、召开线上策略分析会等手段,不断创新投资者服务方式,加大与投资者沟通力度保障产品运营不受影响。部分管理人在疫情期间出现了首只产品顺利募集完成、产品出现净申购等积极情况。外资私募管理人均表示,正在积极筹备新产品发行、研究海外策略本地化方案,对中国政府各项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不会改变,对布局中国的战略也不会因为暂时的疫情而发生改变。

热搜

公募基金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