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投资笔记|春节前产业配置:休养生息,建议均衡应对
金融界 2023-01-03 15:05:39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宏观策略系列
把脉经济周期拐点 实现财富管理升级
作者:魏 凤 春(博士),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破 壁 重 铸
——2023年宏观策略配置之产业篇
我们对2023年宏观策略配置的观点是《破壁重铸》,计划通过宏观篇(查看全文)、产业篇与资产篇进行整体的阐述。年前发布的宏观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系统性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基本逻辑。本篇是产业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解析资产的结构。资产配置不仅是总量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的定价体系下,超额收益更多地来自于产业的配置,因而它更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从实践来看,产业分析不仅广泛适用于权益定价,对债券特别是对信用债的价值分析也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一、2022权益走势背后的产业逻辑
2022年权益市场走势
2022年权益市场内外扰动较多,一季度外部俄乌冲突、中美博弈以及美联储加息不确定性带来大幅下跌。二季度外部忧虑暂缓,上海疫情冲击趋缓后经济修复成为主线,A股超跌反弹,成长领涨。三季度修复势能趋缓,外需下行,内外部博弈加剧,成长消费板块又遭到打击。四季度则在政策主导下,政策预期推动行业快速轮动上涨。全年A股走势呈W型,万得全A下跌18%,宽基指数上证指数(-15.13%)>深证综指(-21.92%)>沪深300(-21.63%)>创业板指(-29.37%)>科创50(-31.35%)。风格上看,成长风格下跌最多,稳定和金融相对抗跌。
权益市场走势背后的产业逻辑
拆分来看,从年初的通胀,到二季度的成长,再到八九月份的能源链,十月后的地产和11、12月后的消费链条,行业轮动速度较快,但持续性相对较弱,由于政策与预期主导,而行业盈利基本面未有明显变化,因此行业轮动的线索较难把握。全年31个申万行业,仅有煤炭、综合行业保持正增长,分别上涨11%和10.6%,2022年能源是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排名相对落后的行业分别是电子、建筑材料、传媒、计算机和电力设备,景气松动后TMT板块整体趋弱。
二、产业配置的基本逻辑
2.1立体的、综合的产业分析的现实必要性
从全球视野看,国际分工体系在近五年遭受了三次大的冲击,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体系式微,基于修昔底德国家安全的考量升温,基本物资供应链安全决定一国非常时刻的下限,科技、军工供应链安全决定上限。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波动缩窄,经济增速中枢下行与高质量发展同时发生,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了经济结构之间的分化,也带来了投资机会的分化。
过去几年拥挤的赛道逻辑随着2022年权益的全军尽墨,新的主赛道的战略布局成为产业配合的首要任务。新赛道的确认有两大原则:一是需要建立在对宏观结构深入的剖析之上,在估值驱动让位于业绩驱动的大背景下,这一判断显得尤为重要。二是,价值投资的本质是根据产业趋势进行布局并获取其较长时期的红利。在经济增长边际弱化,基于宏观总量的研究对投资的指导作用退居次席,基于结构的产业研究走向前台。
当前的产业研究已经是汗牛充栋,但更多的是基于单一行业的研究,对应的是单一的主题或风格投资。当行业或风格的风向转变的时候,基于赛道的投资要么拥挤,要么空虚,价值投资是离散的,并没有基于产业的完整空间和时间获取连续的收益。
这意味着立体的、综合的产业研究目前尚处于待开垦的状态,这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每一次的大变局都带来集体行动的变化。集体行动又分为引领者与追随者,二者面临的收益和风险是不一样的。引领者要承受没有追随者孤军奋战的风险,先驱变先烈的概率很大;追随者面临抬轿子的风险,也有搭便车获取贝塔收益的便利。
不同于已经纯熟地应用于大类资产配置的宏观总量研究的系统化,结构化的产业研究对于权益的风格和行业配置,对于信用债、可转债的投资支持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的支持,这与产业理论,更确切地讲企业理论的“黑匣子”打开的时间过短有关。理论界尚且分歧巨大,商业化更费时日。
2.2产业配置的基本逻辑
行业配置模型的核心是进行行业比较以及行业组合的配置,对行业资产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类因子都需要纳入到行业配置系统中,这些因子通常包括 业绩成长、竞争格局、景气跟踪、交易因子、产业政策、宏观环境等因子。行业轮动策略是目前市场上行业配置策略的主战场,按行业偏离情况由小到大可分为行业中性策略、主动行业偏离策略、宏观周期下行业配置策略以及多赛道投资策略等。
行业配置一直是创金资产配置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基础因子与交易因子的有机结合。在行业配置系统中,基础因子主要指决定产业趋势的因子,交易因子指宏观的交易因子和微观的市场交易因子。
基础因子配置的三大原则
一是,从长期价值配置的角度出发,符合主导产业方向,产业组织评分向上的是需要超配的行业,这框定了产业配置的边界。实践中,选择产业生命周期洗牌、加速、成长等有活力的阶段,并且重点考虑产业空间大的行业。 这一逻辑的哲学基础是战略布局一定要抓住主赛道,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真谛。当然,这是有风险的,但也唯有风险才能获取超额的收益,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尽最大可能在技术上让风险可控。
二是,产业景气向上,特别是景气周期定位高,景气动量边际改善的行业,这一部分的比重最高,也是行业配置的基石。
三是,在基础因子的运用中,产业趋势分析至关重要。在产业趋势的判定中,主导产业分析主要解决主赛道的布局问题,研究的着力点是宏观的结构问题,一般是通过需求、技术、要素与政策来分析,该部分还需要解决产业的规模和边界问题。这都是宏观经济研究从总量向结构转化的现实需要。
交易因子之两大方向
交易因子包括宏观交易因子与微观交易因子。
第一,宏观交易因子。主要是从宏观总量的视角出发研究宏观场景变换和宏观冲击对行业轮动的影响,我们将宏观场景划分为六大类,基于周期的逻辑来分析未来可能的场景下行业的演化。这一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需要高度注意产业结构剧烈变动背景下行业有周期,但不会简单轮回的常识。一般认为,类似于PPI、利率等宏观冲击不会改变产业的趋势,但会影响产业的结构和节奏。行业配置只考虑所谓的趋势是不够的,结构与节奏也是需要足够重视的。
第二,微观交易因子。产业轮动不能只从基本面进行研究,市场面的价值往往被投资者忽略,二者是互动的关系,类似于经济与货币的关系。所有的投资都是人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人,追随者众多就产生了勒庞所讲的乌合之众的行为,因此深入研究历史上及国际上成熟投资者的行为,对我们研判行业趋势就显得非常必要。这就是微观交易因子中的筹码,其他的因子还包括估值、日历效应、交易性价比等。
三、2023年产业趋势分析
2023年,政策因子落地后将推动需求因子的修复,拉动整体盈利的回升。2023产业核心因子是需求。预计需求整体修复,中下游盈利向好,修复的路径上需要依次政策落地实效→对内需拉动→企业盈利修复。
3.1基础因子之产业趋势分析:需求因子与要素因子
我们将从政策、需求、供给以及影响投入的技术、要素因子出发,分析产业的趋势变化。结论如下:
需求因子
外需下行,内需修复。具体为,海外衰退,外需处于下行通道。内部则是防疫政策压制转向,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消费领域的政策内容值得关注的有居住消费、中高端消费、群众体育消费、家政服务。我们判断2023年消费的主要发力涉及家庭装修消费、智能家电、免税、民族品牌、体育公园等。新兴消费包括线上消费(5G、自动驾驶、无人配送、智慧超市)、互联网+(在线文娱、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能体育、线上办公)、共享经济、直播、微商等。
政策因子
长期安全、中期均衡、短期稳增长。房地产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产业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高端制造和科技依然重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新型能源体系、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平台经济政策转向。不再提及“红绿灯”,强调将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的重要力量,由“限制”转为“支持”。
供给因子
目前处于企业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2023年中完成去库存过程,之后有可能启动新的朱格拉周期。
技术因子
举国体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要性提升。在国家安全战略推动下各国供应链安全诉求提升,信创、智能汽车、新能源、电子、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给技术升级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要素因子
从投入要素看,2023年能源要素影响趋缓,技术、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提升。资本要素中,民间投资恢复国民待遇、央国企证券化、吸引外资多方发力。人力资本中,劳动力市场复苏,对央国企制造业的加持。三年疫情冲击下多行业供需错配,经济修复劳动力市场迎来复苏。从结构上看,休闲和酒店业非农就业缺口最大。同时近两年经历较严厉管控的平台经济、教培、地产等行业也有大量的人才流出,一方面流入灵活用工市场,弥补劳动力就业的缺口,另一方面流入央国企和制造业,对高端制造和技术迭代升级带来加持。
3.2基础因子之产业盈利预期:2023年中下游盈利普遍修复
行业结构上,2022年上游资源品盈利占优,2023年中游制造以及下游消费品净利润增速整体修复。从盈利增速绝对水平来看,社会服务、农林牧渔、电力设备预计增速均在50%,汽车、钢铁、电子预计也会修复至40%。除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景气维持外,其余都有低基数以及需求修复的逻辑。改善程度看,下游消费品的改善幅度更大。二级行业,普钢、水泥、风电设备、航海装备、航空机场、动物保健、饲料、养殖、服装家纺、其他家电、商用车、互联网电商、旅游零售、专业连锁、酒店餐饮、旅游景区、数字媒体、影视院线、证券预计有业绩改善预期。
从产业链的分解来看,有以下结论:
1)上游周期:海外衰退拖累,供需趋缓,内需拉动尤其重要。周期板块供需将趋缓,以结构性紧平衡为主,价格和盈利在2022年高基数效应下难有大幅增长,预计整体跟随经济修复节奏,先抑后扬,主要关注内需的拉动。
2)地产基建:基建重要性不减,地产弱修复。
3)中游制造:需求修复,盈利改善。2023年来看,中游制造行业回暖,传统机械行业随着经济回暖底部修复,高端制造依然把握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的逻辑。由于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而下游需求相比2022年预期有所修复,中游制造板块盈利有望改善,也是年度投资需要重点关注的板块。其中,传统机械行业底部磨底,静待复苏。2023年经济刺激政策落地与加码,随着经济企稳,传统机械行业将随经济beta实现反弹,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将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刺激需求与供给恢复,加速企业的盈利修复。高端制造主要在技术进步与进口替代。2022年高景气的新能源设备领域技术变革深入,降本增效趋势下涌现出复合铜箔、4680大圆柱电池、异质结光伏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等新产品,推动工艺与设备更新,推动设备供应商在新技术与新产业链形成过程中充分受益。另外,安全发展战略下的半导体设备和高端机床进口替代持续,先进制造业成为大国博弈所关注的重要领域。
4)消费:疫情重启,扩大内需战略,消费逐步修复。消费板块会随着疫情冲击期——消费场景修复——消费意愿修复三阶段,实现医药到必选到可选的修复。
5)科技:数据重要性提升,关注自主可控增量空间。TMT行业2022年整体处在下行周期,基本面和估值双双承压。Q4在长期安全、自主可控的推动下,计算机、电子、运营商等信创行业有一波上涨,整体看科技行业处在基本面和估值的相对底部。2023年,自主可控、关键产业链核心技术安全将成为长期的战略性问题,产业政策也将对核心科技行业进行布局,政策环境向好,且在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能源、医疗等带动下,信创也将在订单、报表层面表现出增长态势,整体修复可期。
四、2023产业配置逻辑:一主线、两主题
4.1 年度产业配置:谋篇布局,一主线,两主题
2022年Q4我们的配置思路是蓄力反击,蓄力期均衡,反击阶段关注攻坚克难主线。2023年我们认为权益市场行情向好,企业盈利逐步筑底修复,需求回升,行业配置有为之年,整体思路偏积极,寻求谋篇布局。
配置思路是自主可控主线+疫后重启+国企重塑。以自主可控为主线,同时重点关注疫后重启与国企重塑的主题配置机会。节奏上预计2023年初政策逐步落地,政策驱动的自主可控与国企重塑表现较强,防疫政策刚转向,疫后重启将经历第一波修复阶段。冲击回落后,消费场景的修复以及消费意愿的修复可能成为亮点。
主线-自主可控
政策的长期思路,供应链安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主要包括信创、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芯片、工业软件、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等硬科技领域。
主题一:疫后重启
防疫政策转向,压制消费的核心变量转变,修复过程预计要经历感染人数冲击、消费场景限制放开,偏韧性以及必选消费先修复,随后是收入预期的企稳,消费意愿修复。主要包括医药、餐饮、食品饮料、酒店、旅游出行等。
主题二:国企重塑
2023年国企重要性提升,寻找政策、基本面以及估值三方面加持的国企,主要集中在运营商、基建、钢铁、煤炭、银行等行业中。
4.2 春节前产业配置:休养生息
产业配置需要考虑趋势结构与节奏,从我们高频观察的产业指标看,有如下边际变化:第一,高频出行数据探底回升,29城地铁客运量仅5城仍在下滑,疫情冲击见顶,出行逐步底部修复。第二,2022年12月PMI数据显示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成为事实。第三,高频开工率指标仍低迷,临近春节假期,疫情冲击后生产的修复可能需要等到春节后。
节前的行业配置建议如下:
1) 行业主线:由政策因子逐步关注需求因子的修复。
2) 市场情绪仍在调整期,短期预计震荡,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需要休养生息,建议均衡应对,价值短期可能维持占优。修养后预计成长的修复更为可观,关注超跌以及长期政策推动的安全成长板块。
【了解作者】
魏凤春,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投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宏观策略配置部总监,兼任MOMFOF投研总部总监,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研究与教学以及宏观经济走势、金融产品分析等实务领域经验丰富、成果卓著。从业2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周期波动的框架内运用财政的视角解构宏观经济的运行,将中国经济看作一份资产,通过资本资产定价的方式来确定其价值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