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二季度投资策略:波动加大!产业分歧严重,权益主赛道中特估值与数字经济仍是投资人焦点

金融界 2023-04-04 10:44:25
摘要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宏观策略系列——但无论是5%的增长目标还是实际的经济数据,都对国债利率能否维持在2.9%的位置提出了考验,上证50、沪深300在二季度面临波动放大的可能。笔者提出,从产业链看,投资人对产业赛道的投资分歧仍旧严重,继续关注新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行情演绎。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宏观策略系列

  把脉经济周期拐点 实现财富管理升级

  作者:魏 凤 春(博士),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罗 水 星(博士),创金合信基金基金经理

  我们预计2023年二季度经济复苏可见度变差,信用扩张局限在少数领域,同时剩余流动性收敛。短期随着一季报业绩的引导,盈利因子成为阶段性主导,内需能否强劲恢复将是决定资产配置的主要因素,海外流动性紧现实和宽预期的交织将成为拔估值交易回调还是继续的关键变量。本次视点将在回顾一季度行情的基础上,分析二季度投资布局的趋势、结构与节奏。对投资来讲,复盘非常重要。过去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但并不意味着过去的驱动力不能影响未来的资产走势。复盘无非是找到这些力量,分析判断在未来市场运行中,这些力量的衰退、加强或者转换。

  一、一季度资产走势的逻辑分析

  一季度的资产走势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海外流动性灰犀牛正在长大,金价走高,大宗下跌;二是国内数字经济和中国特色估值主线明显;三是利率信用走势分化,转债表现较好。

  第一,大类资产的驱动因素经济复苏预期到政策刺激预期再到流动性危机的转化。

  一月全球衰退的预期尚没有开始交易,流动性压制弱化,大宗反弹,风险资产占优。疫情冲击期过后,中国经济预期改善,国内修复与海外衰退预期差吸引外资流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A股上涨,债券走弱。二月美国通胀数据和经济数据波动使得美联储加息预期上扬,美元、美债回升,有色和贵金属承压。市场对国内温和复苏基本形成一致预期,两会聚焦数字经济、科技自主可控的政策主线更加清晰,政策主线相关行业领涨。三月海外灰犀牛发酵,美国硅谷银行、瑞士信贷事件冲击,流动性危机引发避险交易的情绪,黄金价格走高,衰退预期升温,工业金属和原油价格下跌。

  第二,数字经济和中特估确定的主赛道基本确立。

  一季度A股涨幅靠前的行业为计算机(34%)、通信(30%)、传媒(29%)、电子(14%),主要原因为政策与技术共同驱动,政策层面为自主可控大环境下的信创国产替代、数字经济、中特估值与国企改革。技术层面为Open AI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加速行业变迁。2022年12月,Open AI推出的基于GPT3.5模型的ChatGPT应用;2023年3月14日Open AI便发布了多模态GPT4.0大模型;3月25日,ChatGPT再次功能升级,实现了对插件的初始支持,帮助ChatGPT访问最新信息、运行计算或使用第三方服务;国内,百度发布了文心一言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也将发布。

  第三,利率债与信用债券走势分化,转债表现较好

  一季度在保险等配置资金驱动信用债市场的修复行情带动下,基金等交易型机构也逐步增加对信用债的配置力度。年后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增长较快,理财增配短久期信用债。由于高等级、短久期信用债收益率恢复程度较高,市场资金流向短久期、中低评级及更长久期的资产。由于2月资金面收敛、银行增加信贷投放需补充负债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出台等因素,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幅度较大。利率债仍呈震荡,配置盘影响下长端波动幅度小于短端。

  从细分类属来看,受资金及同存利率影响,短端利率债波动幅度较大,长端则在配置盘作用下窄幅震荡。信用方面,随着投资者需求及资产性价比变化,修复行情从短久期、高等级逐渐向短久期、中低评级、中长久期等方向扩散。1-3年中低评级城投债、3-5年银行二永、7-10年普通金融债表现较好。

  二、波动加大是二季度的特征

  无论是宏观与产业的基本面因子,还是交易因子,都彰显二季度市场的波动或会明显极大。

  2.1 海外市场进入紧缩末期交易,波动加剧

  海外市场经历了通胀交易、危机交易,下一步将会进入到衰退交易,这意味着市场进入到紧缩末期,但尚未到达宽松期,投资者与决策者分歧的加大,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我们对此的判断是:

  首先,需要明确对美国衰退的分歧源于衰退的非平衡,居民部门消费韧性延后衰退时点

  在年度报告《破壁重铸》中,我们判断欧美各类经济领先指标出现明显下降,2023年海外经济预期出现阶段性衰退。年初以来持续超预期的就业、通胀数据使得对市场对海外衰退的预期出现分歧,“浅衰退”还是“不衰退”?从库存、地产、产能、投资、消费多维度来看,美国处在非平衡衰退之中,消费的韧性延后衰退时点,但经济的下行周期虽迟但到。从前瞻指标看,2023年1月、2月制造业PMI均跌破48%,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工业产出指数均处在下行通道。从库存看,尽管消费还不错,但制造业库存和零售商库存都在高位回落过程中,还在去库阶段。从投资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大幅下降并转负,预计随着今年去库的展开,投资增速还将继续大幅下跌。从消费看,超额储蓄以及劳动力供需缺口支撑居民消费部门韧性,但2月同比增速也开始出现下降。

  其次,流动性的现实紧张与预期的宽松分歧催化了市场波动流动性对市场的扰动是长期的,短期扰动风险偏好,中期影响加息预期,长期压制盈利底。短期风险偏好下降,中期流动性宽松形成利好,长期推迟“盈利底”。持续的加息以及较高的利率点位使得欧美流动性较为脆弱,其他中小银行同样可能出现流动性的冲击,IMF在年报中也重点强调了全球金融稳定性风险上升,美国财长耶伦也表示“没有考虑过提高存款保险的额度”,短期必然带来风险偏好的波动。中期来看金融稳定与抑制通胀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难题,倒逼美联储政策转向,市场对美联储5月停止加息的预期升温,带来流动性边际的利好。长期来看,在紧缩周期和流动性冲击的压力下,通常经济增速会放缓,甚至出现利润表式衰退。

  流动性对市场的扰动还需要考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和去杠杆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一影响预计还会延续,部分资产配置集中、久期风险较高,银行面临去杠杆压力,储户也可能从类似硅谷银行的机构撤出存款转向大型银行或现金,放大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在这一影响下,美联储下修2023、2024年经济增速预期,海外经济逐步进入衰退模式。

  再次,资产价格波动率明显上升,且呈分化态势。在紧缩末期,我们看到当前市场波动率明显上升。其中,1)商品价格的波动率变化显著高于权益资产;2)权益市场前期跌幅较大,因此短期受美元流动性冲击影响相对较小,美股整体波动幅度变化大于新兴市场;3)实际收益率下行推动黄金和原油价格表现分化,黄金和原油的资产价格波动率提升明显;4)与此同时避险情绪严重,金油比(现货黄金/WTI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升,短端美债收益率大幅下滑,2年期与10年期美债利差显著收窄。我们预计二季度这一特征将会更加明显。

  2.2 中国经济温和复苏,但结构性差异与外部性不确定性增大

  中国经济济处在温和复苏中,复苏的大趋势不变,但也看到结构性修复的差异以及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大。具体而言:

  从投资看,总体投资增速回升,基建、制造业投资保持高景气,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较去年12月上行2.4%,整体超预期。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延续去年的高景气,同比分别增长12.2%、8.1%,前值分别为10.4%、7.4%。地产投资依然在萎缩,降幅为5.7%,明显收窄(前值为下降10%)。分类别看,第一产业累计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累计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长3.8%;从行业看,1-2月固投增速表现相对较好的行业包括汽车、有色金属、专用设备等。由于财政支出前置和信贷大额强劲投放等因素提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节后加速恢复,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是上半年支撑经济复苏趋势的重要基础。

  工业增加值看,温和修复,服务业生产指数明显回升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较上年12月份回落1.2%,低于Wind平均预期的3%,但考虑到2022年初高景气,年初工业生产整体温和复苏。支撑1-2月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主要是采矿业,同比增长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4%。服务业生产指数明显回升,同比增长5.5%,前值为下降0.8%,结构上,信息传输软件技术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运输业等服务业表现较好。

  工业企业利润看,增速回落,需求偏弱,成本刚性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2.9%,降幅较2022年12月扩大14.6%。量升价跌,利润率大幅回落。一方面需求偏弱,营收反弹乏力;另一方面营业成本刚性,成本率大幅提升。行业层面上,利润增速超过10%的行业较少,仅有色金属、电热、铁路船舶、电气机械四个行业。利润结构方面,制造业下游强于中上游。往后看,基数、PPI、开工率、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预计都偏正面,企业利润增速大概率见底,但回升的斜率可能较温和。

  从消费复苏趋势看,相对温和。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5%,较2022年12月增速回升5.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消费同比增长2.9%,餐饮消费同比增长9.2%。受益于疫情过峰后人流的快速恢复,餐饮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修复。春节假期金银珠宝、烟酒、饮料等呈现较强的增长。而大件商品消费情况较弱,汽车和电子消费拖了后腿。

  房地产施工面积、投资、新开工面积仍然处于萎缩通道,但降幅均在收窄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7%(前值为下降10%),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4.4%(前值为下降7.2%),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9.4%(前值为下降3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6%(前值为下降2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5%。年初至3月25日30城商品房累计成交面积3234万平,同比转正,短期住宅销售有筑底迹象,但有低基数与前期压抑需求集中释放的影响。

  2.3 从产业链看,产业赛道分歧严重

  2023年权益主赛道在旧有的新能源与新演化的数字经济的争夺。第一季度,数字经济完胜,二季度这一争夺还将继续,远远没有到分出胜负的时候。

  从产业链来看,耐用消费品中的新能源汽车增速是收敛的。乘联会数据表明,1月底乘用车库存量为333万台,库存周期64天,2月起湖北省推出限时购车补贴,东风雪铁龙C6由原价21万元降价9万元至12万元,引发奔驰、宝马、大众等合资车企相继降价。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67.8万辆,同比下降19.8%。3月预计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59万辆,同比持平,环比增长14.5%;其中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为56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增长27.5%。这表明传统车在降价清库存,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收敛。

  新能源产业链本身也在分化。1-2月累计光伏新增装机20.37GW,同比增长87.6%,去年同期累计光伏新增装机量仅为10.86GW。截至2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达413.04GW,同比增长30.8%。3月23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提升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的申报率。光伏的需求在逐步恢复,但其距离重新站上主赛道,难度非常大。

  从交易指标看,TMT行业估值与换手率抬升较快均突破历史两倍标准差,警惕交易风险的报告开始多了起来很多人预期高换手率背景下的交易性回撤是确定主赛道的必然规律,所谓以进为退就是这个道理,通常而言,这就是考验产业配置定力和能力的关键节点,也是对主导产业进行深入研究的意义所在,而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能力。

  2.4 从企业盈利来看,盈利周期尚未到底,且分化严重

  二季度,企业盈利对市场的走势影响是明显的。从库存周期看,2022年5月开始国内工业企业库存见顶,正式步入主动去库周期,2023年二季度库存周期有望从主动去库切换到被动去库周期。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和PPIRM(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的价差,表征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的所处周期和变化方向,可以发现,盈利空间和库存周期成反比关系,且盈利空间领先于库存周期变化2个月左右。考虑到海外通胀和国内疫情的影响,本轮PPI周期和盈利周期稍有错位,PPI周期晚于盈利周期见顶,目前来看PPI仍处于筑底阶段。

  同时,统计上中下游利润占比情况后发现,工业企业的盈利结构分化明显。上游利润占比持续攀升,中游利润占比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下游利润则处于底部区间,有触底的趋势。整体来看,上游在未来的利润分配格局中仍将占据主导位置,但鲸落万物生,经济的弱复苏需要利润更均衡的再分配支持。

  2.5 从市场和基本面匹配上看,二季度市场面临波动放大的可能

  2016年后PPI和WIND全A指数有较强的同步性,权益市场走势多反映企业盈利预期的变化情况;这轮周期出现明显的背离,后续宏观经济盈利周期与wind全A指数可能出现收敛的过程。上证50、沪深300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强相关的,具体表现为经济复苏——利率上行,经济复苏——强宏观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增厚。但无论是5%的增长目标还是实际的经济数据,都对国债利率能否维持在2.9%的位置提出了考验,上证50、沪深300在二季度面临波动放大的可能。

  三、二季度投资策略:乘风破浪

  波动是二季度市场的明确特征,乘风破浪就是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

  从宏观环境看,宏观因子的核心是关注海外流动性冲击与国内经济修复幅度。从宏观交易看,二季度或将盈利周期收敛,震荡筑底。全球经济衰退和海外持续紧缩背景下,波动大概率将加大,但A股仍将呈现出独立韧性。预计二季度A股整体进入震荡筑底阶段,价值与成长可均衡配置,需要逢低逐步提升仓位。主线仍然按照年度报告提出的自主可控主线,下游疫后复苏和国企重塑主题进行配置。

  从风险防范上看,需要高度关注海外流动性风险的传导和演绎,提防金融风险在欧洲股市与美国房市上的蔓延,密切跟踪外部冲击对中国复苏大趋势的扰动程度。

  【了解作者】

  魏凤春博士,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投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宏观策略配置部总监,兼任MOMFOF投研总部总监,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研究与教学以及宏观经济走势、金融产品分析等实务领域经验丰富、成果卓著。从业2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周期波动的框架内运用财政的视角解构宏观经济的运行,将中国经济看作一份资产,通过资本资产定价的方式来确定其价值与风险。

  罗水星博士,创金合信基金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2022年2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此前履职博时基金,负责宏观策略、宏观政策、大类资产配置与择时研究。武汉大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后,学术论文多发表于国际SSCI英文核心经济学期刊。

热搜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