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老将”奔私!曾任基金公司董事长
中国基金报 2023-04-19 13:24:00
公募基金“奔私潮”仍在继续。继西藏东财基金前任总经理乐嵘之后,天治基金前董事长赵玉彪也加入“公奔私”的队列。
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海南夏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近期备案,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赵玉彪为天治基金前任董事长。
除了上述两位基金公司高管之外,今年以来,也有部分投研人士加入“公奔私”队伍或是另立门户,其中包括原中融基金副总经理易海波、原华安基金基金组合投资部的投资经理吴昊等人。
又有公募前董事长“奔私”
近日在私募基金备案的高管名单中又出现熟悉的身影。
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成立于去年2月4日的海南夏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今年4月14日正式完成备案,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资本250万元,注册资本实缴比例25%,注册地及办公地均在海南省三亚市。
基金业协会信息同时显示,海南夏尔私募基金备案的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类型涵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目前公司有5位全职员工,且均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管理规模区间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夏尔私募基金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兼执行董事赵玉彪是此前公募基金从业多年的“老将”。
赵玉彪的履历在基金行业中颇具特点,他不仅两度出任天治基金董事长,还两度出任天治基金总经理,并且也担任过天治基金副董事长一职,在天治基金多个高管职位兜兜转转十多年,最终于2017年5月辞别天治基金。
天治基金成立于2003年5月,赵玉彪是天治基金的首任董事长,他自2003年5月27日至2010年12月11日,7年多时间里一直担任天治基金董事长一职。更早之前,他曾历任吉林信托上海证券业务部交易部经理、吉林信托上海洪山路证券营业部经理兼驻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市代表、上海金路达投资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到了2009年8月6日,随着天治基金总经理祖煜离职,董事长赵玉彪暂时代任总经理。2010年4月27日,刘珀宏履新天治基金总经理,这位32岁,当时有着“国内公募基金史上最年轻总经理”称号的总经理,却在8个月左右时间里离职,离职后,赵玉彪正式出任天治基金总经理。直到2014年1月,时任副总经理常永涛升任公司总经理,赵玉彪又重新做回天治基金董事长。
2016年6月,时任吉林省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吕文龙出任天治基金董事长,赵玉彪在重回天治基金董事长2年多时间之后,又转任公司副董事长,直到2017年5月从天治基金离职。
从天治基金离职之后,他一直在吉林城盛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办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直到今年与其他合伙人共同创立私募基金。
年内多位前公募人士转战私募
事实上,今年公奔私”的基金公司人士不在少数,除了高管之外,不少投研人士也选择“换道”私募基金另谋发展。
4月14日备案的沣融(南京)私募基金,其实控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乐嵘此前曾是基金公司的高管。
公开资料显示,乐嵘自1994年始,曾先后在君安证券上海总部、上海国际信托证券部、太平洋保险集团、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西藏东方财富证券等担任基金经理、专户理财处处长、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
2018年9月27日,东方财富旗下的西藏东财基金获证监会批准成立,乐嵘出任西藏东财基金首任总经理。2020年1月16日,他因个人原因从西藏东财基金离职。
4月14日,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广州市点石成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易海波也是公募基金从业多年的副总经理级高管。
公开资料显示,易海波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2007年4月至2016年11月曾就职于招商证券,历任研究发展中心金融工程研究员、理财投资部量化投资经理、量化投资部总经理。2016年11月加入中融基金,2017年11月升任公司副总。在中融基金期间曾担任过中融量化智选混合、中融量化多因子、中融智选红利股票、中融量化小盘股票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2020年4月,他从中融基金离职,加入国盛证券资管担任副总,2023年2月离职,之后创办点石成金私募基金,目前持有点石成金私募基金100%股权。
同样于4月14日备案的北京鸣鹤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前公募基金从业人员蹦私创办。
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北京鸣鹤私募基金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吴昊在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曾担任华安基金基金组合投资部的投资经理,之后他从华安离职,前往上海乾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经理,如今自己独立创办私募基金公司。
事实上,自2022年起,基金行业就“奔私潮”涌动,比如拥有15年投资经验、管理规模超600亿的董承非离开兴证全球,管理规模超700亿的林森离开易方达,周应波也离开中欧基金设立私募。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奔私潮的出现与市场周期有关。从统计数据来看,奔私人数的增长往往出现在牛市行情之后,比如2007年~2008年、2014年~2015年、以及2021年以来的这三个市场上涨阶段收尾后,伴随赚钱效应的淡化,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基金经理离职潮。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经理“公奔私”,一方面是看好权益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是由于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有很强的号召力,可以自立门户。此外,由于公募机构管理体制的原因,人才有效激励相对不足,这也是促使基金经理奔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