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罗党论:新三板应该走出一条“新三板”之路

金融界网站 2018-02-08 17:05:24
摘要
中小微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我们的新三板市场不是服务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而是服务这些当中的佼佼者,或者说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一、引言

新三板市场太需要信心了,因此从2015年新三板下行以来,大家期待2016年会有好转,结果没有;期待2017年有好转,结果又没有。于是越来越多人带着伤心与不甘(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带着怨恨(被坑了)离场了……

进入2018年,还在场的人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期待(其实不离场还有很多也是出于无奈:对企业来说,已经挂牌了,离场也是成本;对投资机构来说,被套牢了,怎么走也走不了;对其他生态(自媒体、服务机构)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我们试图从一些最新的官方发言来解读新三板的希望:

1、2017年12月22日,股转公司总经理李明,副总经理隋强和副总经理张梅一起亮相新闻发布会,宣布新三板分层与交易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对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各方关注的“交易制度”、“分层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做出了新的安排。最终敲定新三板将于2018年1月15日迈进集合竞价时代。彼时,市场各方对新政可以说是充满期待。

2、在全国股转公司的指导下,由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18新三板创新发展论坛”24日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起点 新征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总经理李明出席论坛,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的思路和工作部署。

如果2018年重点看点是这些市场改革思路,我对新三板的未来走向还是不敢乐观。新三板该勇敢走出一条“新三板之路”了。那么怎么样的“新三板之路”才有前途?我作为一个做新三板研究的学者,就大胆发言了。

二、新三板的定位不应该往上交所、深交所看齐,而是扎扎实实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新三板

在最新的讲话中,李明表示,新三板是我国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中,唯一定位于主要为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市场,具有专属性。

从新三板进入扩充以来,大家都对新三板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而努力。大家认为:新三板承载着国家经济转型的众望,也肩负着扩大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任,担负着支持科创企业成为高科技企业的推进器。市场上经常会有了新三板的定位究竟是中国的纳斯达克还是A股市场预备板的讨论。

2017年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首次公开谈及新三板: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这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道风景线。围绕什么事苗圃什么是土壤,又有一堆的猜想,这就是中国的特色,很多话语都是各种解读好像都行。

关于新三板的定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长远来看,新三板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但实际上,很少人能真正意识到,这个独立的市场绝对不应该是现在的上交所与深交所的模样。如果我们通过努力,新三板发展成为一个跟上交所、深交所一样的所谓的“北交所”,那么新三板其实是失败的!

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用了将近23年时间,才发展成3000多家企业规模,而新三板在短短三年的发展当中破万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当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说明我们对新三板的定位始终没思考清楚。我们很多时候的标准是看数据,而且有偏见的去看数据,只看数据对我们有利的,而没有看数据对我们不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利于系统解决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都有不同的规模大小与主体特征,存在着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我们过去对中小微企业的资本市场发展是相当的薄弱的,大家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大多是基于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因此一个为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市场就难能可贵。

但这个市场主体不应该在交易、融资投资、资本运作等方面的需求与其他交易所主体具有高度一致性,或者努力成为一致性,这种想法还是要成为上交所、深交所,没有回到新三板本身的定位。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环节,新三板应该始终坚持“新三板”之路,形成跟上交所、深交所的差异化竞争,也就是说找准特色与定位,当这个市场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自然就是很大的交易所了。所谓三大交易所到时候是水到渠成,根本不需要成为一个目标。

三、当前的新三板需要一场“瘦身”,让优质的中小微企业把新三板作为的必备资本工具是新三板发展的方向

我这里把新三板的定位放低了,我把之定位为“优质的中小微企业的资本工具”。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优质、中小微、资本工具。

在2017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到2017年7月底,中国小微企业名录收录的小微企业已达7328.1万户。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指出:当前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9%,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小微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

我们的新三板市场不是服务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而是服务这些当中的佼佼者,或者说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近年来,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动下,国内会不断催生出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成为“各领风骚的独角兽企业”。

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中小微企业不是新三板的服务对象,这是新三板作为一个资本舞台必然的走向。当前,当我们在欢呼新三板已经有上万家企业挂牌的时候,有多大意识来反思其中有多少是不适合在新三板中挂牌的。换言之,如果我们把新三板的定位想清楚,当前有相当部分的挂牌企业是应该“主动”或“被动”离场的。

因此,当前的新三板需要一场“瘦身”!!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

早在1931年,英国有位政治家麦克米伦,他调研了英国企业之后,向政府提交了一个报告,现在叫做《麦克米伦报告》,他分析指出,在英国的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筹措必要的长期资金时,尽管有担保,但是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所以他建议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救济措施,以便让中小企业走出危机。从那以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被称之为“麦克米伦缺口”。 但是,麦克米伦认为是因为市场失灵,所以需要政府来救济,加强政策性融资,是作为治理麦克米伦缺口的一个重要的思路,这些后面被证明是走不通的。

中小企业融资,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套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辅导、孵化、培育的机制。因此,优质的中小微企业更需要用好资本工具。2017年9月14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2017北京CBD国际金融圆桌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放在经济金融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哪个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机制,这个市场就不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大市场,也就是说,如果新三板实实在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根本不担心新三板的未来!

因此,我们当前对新三板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找准定位,切切实实回到用资本市场的工具来支持,辅导、孵化、培育优质的中小企业的制度原则来。凡是有利于这个方向的,用最高的效率来推行,市场是很理性的,我们不用怀疑市场的分辨能力;凡是不利于这个方向的,用最高的效率坚决推倒重来,这需要有改革的勇气。

热搜

中小企业板 股份转让系统 板市场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