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杜坤维:28亿元天量减持该问询的是谁?

金融界网站 2018-03-20 09:04:30
摘要
原始股东减持是一个正常的退出渠道,但是面对极高的股价和较高的估值水平,集体减持还是值得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投资者不够理性。

原始股东减持是一个正常的退出渠道,但是面对极高的股价和较高的估值水平,集体减持还是值得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投资者不够理性。

寒锐钴业 集钴粉龙头、净利润同比翻几倍、送转股份、高派现和股价创新高等众多概念为一身,概念多了,也就吸引市场各方资金参与,钱多了理性也就不够,中国股市最大特点就是常常乐观过头,股价也就往往涨多了,有的时候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很多,寒锐钴业上市一年涨逾25倍 ,面对数百元的股价,原始股东获利异常丰厚,自然会想到落袋为安,实现一个小目标再说,寒锐钴业3月15日晚间发布了一则减持计划,公司第二、第三、第四大股东拟集体减持,合计减持上限不超过840万股。以寒锐钴业3月15日的收盘价331.5元/股来计算,上述股份减持上限涉及金额达27.85亿元。

笔者一直反对原始股东过度减持,但主要反对的是在股价低位也不断减持,像某家公司股价位于历史低位,也要大手笔减持,这是对市场投资者的极端不负责任,但是对于寒锐钴业而言,笔者认为将心比心原始股东不减持股份,是不正常的,要是我也持有原始股份,一定按照最大比例减持,而且一到限售期,就马上减持,以防夜长梦多股价下跌,3月12日限售股解禁,3月15日就公告减持,因为原始股东获利巨大,兑现部分收益是一种资本退出的绝佳方式,但话说回来,笔者不可能持有寒锐钴业原始股份。

要是因为原始股东的大手笔减持引发股价大幅度下调,引起投资者的损失,这不能怪原始股东的贪婪与自私,只能怪市场投资者太过疯狂,一年内把股价推高25倍,媒体评论认为,从目前该公司业绩走势看,尽管预计2018年一季度仍维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但截止到目前330余元的股价,其市盈率已经接近90倍,股价已经基本反映了其未来业绩。笔者预期这应该是按照3.9元每股收益估算17年市盈率。

钴作为小金属,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价格一直上涨,造就钴行业景气度颇高,企业盈利也是蒸蒸日上,业绩大增,以寒锐钴业为例,2017年,寒锐钴业实现营业收入14.65亿元,同比增长97.16%;实现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575.04%;基本每股收益3.91元,同比增长428.38%,每股盈利3.91元。钴产品2017年的毛利率为51.32%,同比增长达29.43%。今年再接再厉,受益于产能的扩大,寒锐钴业今年一季度预计可实现净利润2.46亿元-2.61亿元,同比增长395.05%-424.65%,简单测算就是一季度每股盈利2.2元左右,不考虑后续增幅波动,每年盈利就是8.8元左右,对应市盈率是38倍左右。对于资源股而言,资源价格走势波动颇大,不可能总是一路上涨,尤其是位于高位的价格更有高处不胜寒的风险,这样的市盈率水平是不算低的。

问题在于寒锐钴业业绩暴增主要得益于产能扩建,公告显示,2017年推进的氢氧化钴生产线的产能扩建项目已经投产,年产能由2000吨金属量增加到5000吨金属量,资本总是逐利的,钴不是寒锐钴业的独家垄断,很多企业也在扩建产能,寻找有关矿藏,产能增加会不会导致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市场各方关注的问题。

 SMM3月16日讯:在今年2月底,摩根士丹利抛售了锂矿生产商和勘探商的股票后,发布预测称,2022年的电池原料市场将出现大量过剩,从而导致钴、锂、镍的价格将从目前的水平几乎减半。 Wood Mackenzie在本周发布了一份关于电池材料的报告加入到悲观派阵营,该报告预测钴、锂价格将从2019年开始下跌走向崩溃。从Glencore、ERG等公司的供应增量来看,2019-2022年期间钴将会出现大幅过剩。 当然,这些过剩对价格会造成下行的影响。Woodmac预计今年钴的均价格将达到每吨75,000美元,随后在2019年回落至每吨55,000美元,之后在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跌至33,000美元的低位。虽然这一预测遭遇业内质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在揭示行业的风险。

寒锐钴业是去年的一个知名白马股,股价涨幅巨大,究竟是谁造就了疯狂的寒锐钴业,中国经济网认为仅仅业绩的增长恐还是难以解释寒锐钴业何以从12.45元/股,经历短短一年时间,就走上“深市第一高价股”的巅峰。从寒锐钴业前十大股东及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里或许能窥见些许端倪。这个端倪在何方?记者进一步查询寒锐钴业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则发现,截至2017年年末,寒锐钴业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6家基金、1家信托,分列寒锐钴业第1、2、3、4、5、7、8大流通股股东。笔者对于这一结果不想做任何的评论。

白马股也好,蓝筹股也好,股价短期涨幅不能过大,防止股价透支未来的收益,一年上涨25倍笔者总觉得有点难以理解,从而给投资带来风险,这是中国股市最为缺少的一种理念,15年疯狂的科技成长股,17年则是疯狂的权重白马股,难道人的记忆真的只有七秒,或者干脆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关部门发出问询函,这是一种保护投资者的举措,因此笔者觉得更应该问询股价缘何一年暴涨25倍?只要股价短期暴涨不断,减持就很难避免。

面对铺天盖地的减持公告,我们投资者在指责原始股东无量减持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自省自己投资行为是不是缺少理性。

热搜

经济 贸易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