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杜坤维:限制IPO募集资金不如规范减持限制减持比例

金融界网站 2018-04-20 09:52:51
摘要
中国股市目前资金供求矛盾依然极为紧张,表现在新增资金寥寥无几,而市场新股发行压力十分繁重,两市成交在增量资金缺乏下,依然稀少,大约维持5000亿元数量级,如何用好这个宝贵资金成为一个大问题。

中国股市目前资金供求矛盾依然极为紧张,表现在新增资金寥寥无几,而市场新股发行压力十分繁重,两市成交在增量资金缺乏下,依然稀少,大约维持5000亿元数量级,如何用好这个宝贵资金成为一个大问题。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康德”)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书,公司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0419.8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57.41亿元。据招股书中披露,药明康德此次IPO募集的资金中,除了10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将投资于9个项目,其中就包括美国细胞及基因治疗商业化cGMP工厂建设、美国圣地亚哥生产基地生物分析研发实验平台建设、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建设项目、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和苏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等。这当中8.4亿投向美国细胞及基因治疗商业化的cGMP项目,是针对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以及腺病毒类载体及质粒载体研究。

据券商中国, 药明康德拿到的IPO批文募投资金大幅缩水,57.4亿元的募资金额降至21.3亿元,缩水高达63%,药明康德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九个募投项目成了四个,砍掉5个,等于砍掉一半多,公司上市利用募集资金做大自己的目的也就大打折扣,基于募投缩水公司将按轻重缓急投资于原定募投项目。

药明康德还算幸运,已经拿到批文,据券商中国, 按照发行审核流程,发审委过会后,需履行一定的会后事项方可获得批文,有的是调整发审会上发审委员们聚焦的关键点,有的则是就发行事宜作出修改,药明康德就是在此环节中对募资金额作出的调整,在和监管达成一致后获的批文且自行选择发行安排。可见药明康德插队上市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募集资金更多的还是待字闺中,富士康拟定的募资规模272.532亿元,公司或在就发行规模、招股说明书中的质疑信息、发行股本等重要信息和监管层进行沟通,何时发批文还得看沟通进展。此外,有市场人士预期,刚刚过会不久拟募资131.2亿元的宁德时代募资额缩水也成为大概率事件。

监管层缘何要严格控制新股IPO募集资金,在于市场存量资金不算丰厚,担忧过大募集资金会影响二级市场中走势,就采取折中的方式,减少IPO募集资金,以天女散花的方式让更多公司上市,但IPO是多了,IPO堰塞湖得到有效缓解,问题是很多公司的募投项目因为募集资金不足,不能全部投产,影响公司未来发展,很多公司就在上市不久开始资本运作,新股和次新股上市以后资本运作时间与IPO时间越来越短,所谓资本市场运作就是谋求再融资,比如定增、配股、可转债、公司债企业债发行,并没有减少上市公司再融资,反而因为炒新陋习的存在,有的上市公司高价增发,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融资,甚至是比IPO募集资金多数倍的再融资,并不一定就减少资本市场的抽血效应,只不过是融资延后而已,换一种方式而已。

证监会的苦心能够理解,但市场某些资本未必领会证监会良苦用心,令人担忧,毕竟资本市场最多的公告就是减持公告,最刺眼的就是清仓公告,很多股东一到限售期过去,就立马减持,而且是最大比例减持,上市的初衷做大公司完全忘到脑后,而是为了股权增值减持,股价一上涨,原始股东就马上跳出来减持,好像见不得股价上涨一样,一涨就非卖不可,据新华网,但有机构统计,近7年来A股市场累计减持近7000亿元,累计增持略超2000亿元,前者数倍于后者。2015年A股市场从狂飙突进到断崖式下跌。在此期间,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规模高达5000亿元。即使在市场亟须休养生息的2016年,减持规模仍约3600亿元。

过去七年,新股停停发发,笔者没有查阅到IPO募募资金总量,应该与减持金额不会相差太多,募集资金与减持金额差不多关键在于限售股解禁减持就是近几年以来的事情,14年以后才开始爆发,后续随着限售股不断解禁,减持金额可能都会超过IPO募集资金,可见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募投资金不是抽血元凶,减持才是抽血元凶,更是罪魁祸首。何况减持往往打击市场投资者信心,经常造成股价大跌,有的时候市场担忧限售股解禁股东跑路,一到限售股解禁,股价会连续跌停,俨然就是惊弓之鸟或者就是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这都是天量减持惹的祸,是一种应激反应。

如果股东减持是为了追加投入,重新用于实体经济,无可厚非,资本市场依然起到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但很多减持都是打着改善生活,资金需要的名义减持,一旦减持到手,不少资金就通过各种渠道流到国外,用于购置不动产,购车等,与实体经济越离越远,这更显得不正常。

资本市场要承担支持实体经济重任,要承担支持四新企业上市,要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但是不支持股东肆无忌惮的减持抽血,保持股市流动性让原始股东适度退出情有可原,合情合理,但是动不动就大比例减持,动不动就清仓减持,股市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已经彻底沦丧,这是很不正常的。

因此需要对减持制度再度修改,大幅降低减持规模,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合计不得超过3%。这个减持比例与美国相比还是显得十分宽松的,美国股市因为换手率较低,折算下来大概是年度减持大约是1%,我们最大减持理论上可以达到12%。相差十几倍,但还的遵守如下规定,针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存在的"清仓式"减持情况,除须遵守前述减持数量限制外,股东在非公开发行股份解除限售后的12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50%。

面对铺天盖地的减持公告 笔者一直呼吁继续修改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大幅压缩减持规模,参照美国股市规定,原始股东年度减持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二级市场增持不受减持规定限制,随时可以轻仓减持。

控制IPO首发规模,不如重新制定减持规则,这才是减少市场失血,提振市场的要义所在。

热搜

市场 IPO 减持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