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凌鹏:那些年我们经历的股灾

金融界网站 2018-06-19 09:15:10
摘要
暴跌之后,风格易变。就像人一样,大病一场、性情大变。这里说的风格,大到指数和行业,小到一个行业和指数内部。09年8月之前是周期股,之后是消费成长;“熔断”之前是TMT,之后是白马。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其实A股很Nice》,今天是那篇的姐妹篇,其实A股也很凶险。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股灾”,每次都不一样,总有一款适合你。所以,长期能在A股生存下来,也着实不容易!

、历年股灾

入行后第一次亲身经历的股灾是2007年的“5·30”。那时恰巧首席带领客户进行“日韩之旅”,因此做为小喽喽的我被半夜叫起写点评。经过大半夜的测算,实在觉得印花税上调带来的资金收紧微乎其微。于是第二天上晨会说没啥影响。上午还好,下午就风云变幻,接下来就是连续三天的千股跌停,颇为壮观!

2008年全年都处于股灾当中,最惨烈的是2500点到1664点的那一波。即便能躲过前面的下跌,如果没有躲过这把下跌,其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从100元跌到10元亏90%,而从50元跌到10元亏80%。

2009年大部分的时间顺风顺水,但8月份接近1000点的下跌犹如晴天霹雳。8月份的下跌在7月15日央行上调七天回购利率就有征兆,7月29日更是大跌5%,但很多人更愿意将其视为牛市中的调整,而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2010年风格几变,二季度由于房地产调控和中游去库存,周期股大跌,消费股一时风光无限。三季度特别是十月,煤飞色舞,小票反而有所回调。后面央行加息,资金又回到避险的板块。

2011年是熊市C浪,市场从4月中旬“春季躁动”结束后就开始下跌,连跌三波,中间仅有6月温总讲话缓解通胀担忧引发的两周反弹和10—11月预期政策放松导致的“蜜月行情”。最后一波降准后的跨年度杀跌是最惨烈的,多杀多,无流动性杀跌。

2012年“春季躁动”后,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相信2400点还有多少的下跌空间。可是从5月到11月,市场足足跌了500点,并且中间还伴随着两次降息和一次降准。从5月到9月,市场虽然跌至2000点附近,但杀跌的主力是周期股,大家在消费(白酒、医药等)和新产业(消费电子、环保等)中抱团,因此很多人的净值还创新高。但最后两个月的补跌非常惨烈,指数没跌多少,但大多数“胜者”的优势荡然无存,最终都差不多。

2013年全年上证走熊、创业板走牛。但创业板的牛市依然有两次“突然死亡”:一次是6月份的“钱荒”,当然这次是被整体市场带下来的,实在扛不过去了;另外一次就是10、11月份,诸多事情包括自贸区主题兑现、华策事宜、新股重发等引发了创业板年末的回调。当然事后看,这些回调都是难得的上车机会。

2014年最大的变数是最后一个半月风格剧烈变动带来的成长股下跌,很多人买在下跌中继,损失不小。但事后看,依然是难得的上车机会。

2015年包括2016年年初的“熔断”,市场共经历了三次“股灾”。虽有诸多迹象,但能安稳渡过这三次浩劫,除了能力,运气也很重要。很多人直接放弃了当中的诸多大机会,例如2015年9月至12月创业板近70%的反弹。心有余悸者,在2016—2017年的白马行情中也不敢参与、无所斩获。

过去两年,是白马的牛市,机构投资和价值投资者赚的钵满盆满。但确实有超过80%的股票不断下跌,先杀散户、后灭游资,今年大股东、质押开始被收拾……

、应对之策

诸上所述,这个市场还是很凶险的,长期活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懂点宏观策略。这个市场单靠选股,经常会突然死亡,莫名其妙。且不说个股和行业层面的雷,很多时候市场的倾巢而下会使其完卵不覆。而市场的突然向下往往都有宏观的因素,在其他大类市场得到征兆。例如2009年8月的暴跌和7.15回购市场的变动有关,2015年8月的“股灾II”和8.12的汇改有关,2016年“熔断”前B股就已经异动。这么多年,依靠宏观策略,还是躲过很多浩劫,虽然有时不免齐人忧天,但不至被闷。

其二,珍惜暴跌的机会。A股总体是个多头市场,做多是原始冲动。因此,暴跌之后、万籁俱寂往往都是很好的买点。只是躲过前面的暴跌是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白搭。如果在前面的暴跌中损失较大,即便没有“止损”“清仓”的约束,风险偏好也会迅速下降,在最该贪婪的时候变得恐慌。例如2015年9月两次股灾之后、2016年“熔断”之后······· ·

其三,暴跌之后,风格易变。就像人一样,大病一场、性情大变。这里说的风格,大到指数和行业,小到一个行业和指数内部。09年8月之前是周期股,之后是消费成长;“熔断”之前是TMT,之后是白马;2013年“钱荒”之前市场看重“教科书式”的成长股,之后更多倾向于“自贸区”、“土地流转”等主题;2018年2月暴跌,之前是上证50,之后是创业50。众所周知,强势股补跌是暴跌的最后阶段,但问题是这些暴跌之前最强的“强势股”却未必是暴跌之后起来的主流品种。这就是下跌市场中“抱团取暖”的问题,一开始占尽便宜,与下跌无关,最后迅速补跌。跌完以后,占了仓位,但和后面的上涨关系不大。

热搜

股灾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