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光大证券:“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几何?

金融界网站 2020-06-03 08:22:00

来源:光大证券

报告摘要

6月1日,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以下简称《延期还本付息通知》)和《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信用贷款支持通知》)。同时,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20〕120号)。政策多管齐下支持稳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文件中,央行正式宣布了前期市场猜测已久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点评:

如何理解什么是“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按照人民银行解读,其认为前期推出的3000亿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均属直达实体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

对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我们认为可以简要视为央行与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联合信用贷款,央行出资4000亿,占比40%,撬动1万亿信用类贷款。其中,央行不承担信用风险,期限最长1年,免收利息。由于风险并未转移,因此银行应仍做资本计量。

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有效发挥作用关键点在于风险控制能力提升

与前期再贷款工具相比,本次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工具可以视为给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了4000亿免息资金,若按2.5%的再贷款利率计算,银行1Y节约利息100亿(4000*2.5%),但需要付出支持1万亿信用类贷款的对家。即100亿利息节约需要覆盖1万亿风险敞口增加(我们假设贷款从强抵押转到信用类)。

我们认为,当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收益比不佳,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银行体系前期较多使用抵质押放贷有内在合理性,尤其是对于低定价品种,本金安全对银行来说考虑较多。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0年4月末,信用贷款余额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15.5%,占比比上年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中小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占比只有8%左右。

但是我们也要切实看到,当前阶段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是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共克时艰的必然选择。银行机构需要在现实约束下,提高自身服务普惠小微客户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识别、计量、管控风险。不能只会做大国企、平台和房地产贷款,导致未来在和金融科技巨头的竞争中处于显著下风。

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后的影响评估

对于符合条件能享受该政策的银行,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测算,2018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为2237家,占全部地方机构数量的51%。我们假设其资产负债规模占全部地方金融机构规模的2/3。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规模为12.5万亿,其中城商、农村金融机构约6.4万亿。人行本次口径纳入了民营银行,将使得地方金融机构统计的普惠小微贷款规模略大于6.4万亿,但我们仍按6.4万亿测算。

据测算,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约15.5%(约2万亿)为信用类贷款,假设政策实施后,信用增加1万亿,则信用类贷款将因此政策而增加50%。静态看(不考虑其他项目规模扩张),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将从15%升至22%。而对于符合条件的银行来说,相当于增加了24%(1:6.4*2/3)的普惠贷款,全部为信用类。

普惠小微融资新政是“大棒”加“胡萝卜”的组合

再结合6月1日多部委联合出台的其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系列政策,我们认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组合,影响相对中性,尤其是在前期已经连续出台扶持小微企业融资计划后,市场反映可能钝化。

政策对大型国有控股银行来说,用“大棒”居多,对地方小银行给“胡萝卜”居多。但对于地方法人银行而言,也需要权衡信用风险暴露增加所造成的信贷损失与央行政策支持之间的风险收益关系。根据目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收益情况综合考虑,银行信贷行为选择或并不直接单纯受到两项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更多是其他政策在直接发挥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风险形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单纯的本政策似乎不足以激励地方法人银行投放信用贷款,但已投放/或计划投放信用贷款的机构(如涉税贷产品)则会申请这一激励。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蔓延。

热搜

货币政策 光大证券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