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决战”香江!13日内资抢筹港股2000亿,继“抱团论”后机构舌战“H股便宜论”!但中金提示港股做空风险

金融界网 2021-01-20 18:42:32

  金融界网1月20日消息 新年以来,除A股高低轮换、机构抱团走势被市场热议外,港股也突然站上了风口浪尖。大量资金南下,开启了对港股的疯狂“扫货”。

  2021年以来仅13个交易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突破2000亿港元,超出了2020年全年近6000亿人民币流入规模的27%,1月18日、19日的单日净流入额更是连破纪录。A股市场上多只港股ETF标的日内溢价率甚至高达10%。

  2021年1月19日,港股全天成交额升至3016亿港元,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20日,港股交投持续活跃,全天成交3003亿港元;港股通单日净流入202.88亿港元,继续维持高位。

  恒生指数直逼30000点关口,1月以来,累计涨幅已达9.06%。

  内地资金爆发式流向港股市场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内资南下

  2014年底沪港通开通,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境内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以来,内地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南下资金规模屡创新高。截至2020年底,港股通年内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1.73万亿港元,持有港股市值近2.1万亿港元,约占港股总市值的4.4%。

  据国盛证券测算,港股通去年全年参与的交易占香港市场总成交额的18%。2021年1月19日,这一数字逼近30%。

  2021年1月4日新年开市以来,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持续保持在100亿港元以上,18日、19日的净流入额更是连破纪录,同时带动恒生指数成为了今年全球涨幅最大的指数。且以港股通持仓规模较大的前20只股票来看,港股通持股比例超过30%的有2家,超过20%的有7家。

  可以说,港股在南下资金的疯狂带动下,迎来了2015年后的又一个交投最旺时期。南下资金已经成为了港股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蓝筹泡沫背景下,港股通南下的边际流入力量正持续强于陆股通的北上资金,且流入稳定性更强。

  截至1月19日,北向资金2021年合计净流入金额仅为396.41亿元,而南向资金同期已达1437.95亿元。进一步拉长时间来看,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合计约1.24万亿元,而南下资金净流入已达到了1.65万亿元。

  机构混战

  在此之前,北上资金素有“聪明钱”的称号,一直被看作是市场的风向引导者。无论是低位增持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行业龙头,还是高位接盘宁德时代、立讯精密等市场新贵,北上资金总能先行一步。

  而如今已有机构发声为南下资金“正名”,认为其似乎正在重演过去数年北上资金影响A股的历程,一步步推动港股估值体系向A股靠拢。

  “南下资金”被推上风口浪尖,金融圈内券商间也已经展开了一场论战。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师陈显顺、平安证券等周多卖方都齐推港股。“私募魔女”李蓓喊出响亮口号“现在是买入H股的好时机”。华创证券更是喊出了“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口号。

  但也不乏圈内人士对此调侃。前大型保险资管投资经理的吴悦风称,过去一年港股的腾讯、美团、小米、京东、阿里、网易、飞鹤、教育板块等代表新兴经济方向的优质头部公司过去一年涨幅非常明显,但凡拿恒生过去一年跑输说事的,都有掩耳盗铃之嫌。我们可以讨论港股的便宜,但是不应该煽动民族情绪,不应该轻言“战争”这类词。用港股个股受打压来转进至煽动民族情绪的,更为不妥;

  睿远基金陈烨远直接发朋友圈回怼:“五年前也有个娘们号称要南下拿下定价权,然后牛市就没有然后了…”。虽双方今日“公众号和解”,但可以看出,机构们对南下的讨论已经堪比“抱团是否瓦解”当时的热度了。

  核心资产大幅上涨

  香江多动荡,此时爆加仓。“买什么”显得异常关键。

  目前来看,南下资金的持仓结构“头部集中”风格明显。目前内资集中在银行、传媒、电子等几大行业,占全部持仓的43.86%。从上市公司来看,腾讯控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美团四大龙头持仓总规模高达7480.9亿,占全部持仓的31.27%,资金集中于头部个股。

  龙头效应无论在美股、A股还是港股,都在应验。

  其中,南向资金对于美团的股价大涨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美团已连续10日被南下资金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金额71.4亿港元。美团市值在其助推下于昨日突破2万亿港元,一跃成为港股第三大市值公司,仅次于腾讯和阿里。今日再度创下新高,收涨超9%,股价突破370港元,市值接近2.2万亿港元,已超过工商银行,成为了国内市值第四大公司,仅次于腾讯、阿里和茅台。

  突然真“香”

  为何香江突然真香了?

  机构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逻辑:第一,中国经济率先复苏。通常认为,港股市场对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更加敏感。招商证券测算,香港中资股在2021年将实现15%-20%的盈利增长;第二,从估值上看,港股估值在全球主要权益市场范围内都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中概股回归A股二次上市,它们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医药等新经济领域,且多为各自领域的绝对龙头,易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第四,港股更受国际流动性影响,海外资金已经连续20周流入香港,南下资金与海外资金共振,共同支撑港股资金面。

  国泰君安陈显顺表示,公募基金是南下主力。规模较大的头部公募基金港股占比平均为21.05%,中小规模的占比平均为19.8%,相较50%的持仓上限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募基金“弹药充足”。

  统计新规发布(2017年6月)后发行的基金情况,股票多头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截至18日的总市值为9956.41亿元。截止2020年三季度,股票投资市值为7857.93亿元,港股投资金额为1523.39亿元,占股票类投资的比例为19.39%,距离50%占比还有较大空间,仍对应2400多亿的加仓空间。

  绝非“躺赢之地”

  资料显示,历史上内资进港股共有三次,2007年为初次,2015年为第二次,今年则为第三次。这一次显然资金更多,准备更充分,由此,市场人士纷纷预计今年港股将表现突出。

  广发基金余昊公开表示,放眼全球,弱美元的宏观大背景决定了资金将流向新兴市场,而短期抗疫成效显著,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则决定了港股将会在新兴市场中脱颖而出。因此,在今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上,港股将是重点之一。

  但港股也绝非“躺赢之地”。中金提示投资者,港股与A股在投资者结构、流动性和市场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一方面,港股市场的成交活跃度远低于A股,南下资金需规避成交不活跃的小市值公司以防范流动性冲击。另一方面,相比A股市场,港股的再融资制度更为灵活,一定比例新股配售和供股都无需股东大会授权,减持对一般股东而言也没有明显约束,需警惕做空机制潜在的风险。

  此外,港股对海外环境较为敏感,外围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等对港股影响也较大。

热搜

南下资金 港股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