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华:央行降准促积极稳增长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3-03-20 14:21:43
从近期人民银行释放信号及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内外形势看,本次人民银行降准有迹可循。
3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此次人民银行降准,市场普遍反映超预期。主要原因在于,1-2月国内信贷供需两旺,加上3月15日人民银行增量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市场调低人民银行短期降准预期,市场普遍反映人民银行降准时点超预期。
从近期人民银行释放信号及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内外形势看,本次人民银行降准也是有迹可循。笔者认为,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人民银行释放积极信号。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3月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表示,“用降准的办法来吐出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来综合考虑对经济的支持,使得我们整个的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这意味着降准工具仍是当下人民银行最优先考虑和选用的政策工具。
第二,巩固经济企稳复苏基础。1-2月宏观数据显示,国内社会零售销售同比前个月由负转为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预期,这显示国内需求呈现企稳复苏态势;居民中长期贷款,房地产销售、新屋开工、施工面积同比下滑幅度收窄,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继续改善,反映国内楼市呈现逐步复苏。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居民消费支出仍低于常年水平,房地产销售、投资仍在收缩,叠加海外高通胀、高利率,需求前景趋缓,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仍不够稳固,仍需要货币政策保驾护航。同时,国内政策适度靠前发力,力争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缓解银行长期性流动性压力。由于1-2月国内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空前,加之专项债发行前置且发行力度有所增大等,导致部分银行长期限流动性有所趋紧。人民银行通过适度降准和结构工具配合,释放长期限流动性,满足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
第四,人民银行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近年来,我国遭遇内需多重复杂因素冲击,人民银行为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多次启动降准等工具,截至本次降准,金融机构加强存款准备金率7.6%,较前几年已经明显收窄(2018年为15%)。同时,横向比较已处于国际中等水平,此次人民银行调降25bp,释放人民银行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笔者认为,此次人民银行降准至少产生三方面积极影响。
第一,增强银行信贷扩张能力。本次人民银行降准25bp(不包含存款准备金率5.0%的金融机构),约释放5200亿元资金,为银行体系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稳定的负债,有助于增强银行信贷扩张能力。支持银行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重点基建项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创企业等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助力宽信用。此举也舒缓了市场对后续国内实体信贷放缓的担忧。
第二,助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降准有助于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为银行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当前,我国消费和民间投资处于恢复阶段,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投入成本压力较大;人民银行通过降准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合理让利,稳定消费成本,缓解部分中小企业成本压力等,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内循环,推动内需加快恢复。
第三,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人民银行降准释放加码稳增长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乐观预期。信心是黄金,随着市场主体对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加上国内居民储蓄维持高位、利率处于合理水平,消费、投资稳步扩张将带动内需动能加快恢复。
另外,在当前内外环境下,降准工具能更好平衡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内外平衡等多个目标。
接下来货币政策怎么走?后续人民银行降准等工具仍在工具箱,货币政策继续采取“总量+结构”工具组合,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复苏、物价表现和银行体系流动性情况,相机抉择,灵活调节。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作者为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