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背后有何玄机?又有百亿基金开启限购模式!6月以来已有122只基金宣布限购

财联社 2021-06-09 19:53:44

  财联社(深圳,记者 沈述红 周晓雅)讯,随着市场的回暖,部分绩优老基金持续获得资金追捧。

  然而,绩优基金不是想买就能买。截至6月9日,已有122只基金在本月发布了限购公告,工银瑞信文体产业、中欧精选、兴全绿色投资等老基金纷纷在列。其中,知名基金经理袁芳旗下两只基金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工银瑞信圆兴,均将大额申购的金额的上限设置为10万元。

  除了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基金,因端午节这一常规节假日而限购外,不少基金近期限购更多出于基金管理人对控制基金业绩和规模良性成长,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而做出的考量。引发上述行为的一个背景还在于,有很多“不缺钱”的基金公司已经不再追求单只基金规模,“小而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同时,有行业人士指出,不排除部分基金经理为获取短期的投资收益,保住业绩和排名,而有意对产品进行阶段性大额限购,“这些产品限购源于基金经理为了把收益做起来后,吸引更多的资金买入,最终还是要做大规模。”

  6月已有122只基金限购

  春节后一波猛烈下调后,A股市场情绪已经有所回升。从4月16日至今(截至6月9日),上证指数上涨5.66%,深证成指上涨7.59%。

  这一势头,带动了用户对绩优基金的理财热情。而部分存量基金为保收益,开始密集公告限购。

  6月9日,24只基金开始限购,其中有17只基金仅限制大额申购,7只基金直接暂停申购。而在前一日,也有25只基金开始限购,包括11只暂停大额申购的基金和14只暂停申购的基金。

  6月以来,基金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的现象频频出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有122只基金在本月开始暂停申购,其中包括66个暂停大额申购的基金和56个暂停申购的基金。

  具体来看,限购的基金囊括了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等多种类型的基金。这之中,不乏老基金的身影,袁芳、张金涛等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产品也赫然在列。

  以袁芳所管理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工银瑞信圆兴为例,这两只产品均在今天暂停大额申购,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自6月4日起暂停申购。6月8日,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6月9日起,对工银瑞信文体产业的投资者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高于10万元的申购、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进行限制,原因为“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同日,工银瑞信圆兴对投资者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高于10万元的申购、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进行限制,原因同样也是“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事实上,袁芳旗下的多只产品规模在今年来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她在管规模达到385.58亿元,在管产品数量达到5只。而就在2020年一季度末,她的资产管理规模仅为66.91亿元。

  其中,工银瑞信文体产业于2015年12月30日成立,首募规模4.31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已经攀升至148.03亿元。工银瑞信圆兴在2020年04月23日成立,首募规模20.97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总资产净值也突破百亿关口,达到109.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早的6月3日,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宣布于2021年6 月4日起暂停申购、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作为袁芳管理的新基金,工银瑞信圆丰成立于2021年01月13日,首募规模79.16亿元。因净值下跌,该基金在一季度末规模略微缩水至74.85亿元。不过,自3月中下旬以来,该基金净值开始回升,截至6月4日的单位净值已达到1.0322元。

  限购玄机

  基金限购并不是新鲜事,现如今已经成为行业的一种常态。

  早在6月份之前,汪孟海的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林英睿的广发价值领先、谭丽的嘉实价值精选、孙迪及郑澄然的广发高端制造、周应波的中欧时代先锋、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邬传雁的泓德臻远回报、朱少醒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赵诣的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刘彦春的景顺长城鼎益、谢志宇的兴全和润等多只明星基金,也都曾出于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的需求而陆续在今年暂停(大额)申购。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除去节假日前限购的常规操作外,分红前的限购也属“惯例”,背后缘由也都是为了基金的平稳运作,预防大额资金利用分红套利,以此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另外,也不乏绩优老基金为控制规模而限购。“今年以来,很多业绩较好的权益基金吸引了大量资金申购,造成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为了让基金规模在可控范围内运作,相关基金会进行限购。”华东一位基金研究人士称。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控制规模可以更好地参与市场投资并避免收益摊薄,保障原持有人利益。

  华南一家公募人士解释,基金规模快速增加可能带来投资难度增加、收益被摊薄等问题,从而影响投资者体验。很多实力强劲的基金公司已经不再追求单只基金规模,“小而美”也不错。“在基金收益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基金管理人能沉下心来限购,侧面反映了其对规模的精准控制。”

  他进一步补充到,个别基金经理擅长中小盘投资或逆向投资,其管理的基金规模不宜过大。如果因为业绩好在短期内引发大量资金申购,对基金管理是不利的,“如果这类基金进行限购,透露出的信号是,基金经理认为当下市场不好做,或将面临新的‘资产配置荒’,不适合做大规模。”

  除了控制基金规模的考虑,防止机构资金套利,也是基金在上涨趋势中放弃规模持续增加的原因之一。

  前述公募人士介绍,少数限购基金的持仓组合中有停牌股,为防止机构资金进来套利,基金公司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得不限购。“这些套利资金大额申赎导致基金规模大起大落,给基金投资运作带来难度,限购的出发点是好的。”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基金经理为获取短期的投资收益,保住业绩和排名,而有意对产品进行阶段性大额限购。

  “长期来看,基金规模对大部分基金经理来说还是不可舍弃的一部分。限购只是为了把收益做起来,吸引更多的资金买入。基金业绩起来了,接下来就要慢慢做大规模了。 ”上述公募人士坦言。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