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孙国峰:强化资本约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界债券 2018-07-10 17:30:07

金融界网站讯 7月8日,第三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指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影子银行是重大金融风险隐患,科学分析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及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十分重要。

以下为孙国峰获奖宣讲文字实录:

尊敬的李剑阁主席、吴晓灵院长、林毅夫院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朋友们,下午好!非常荣幸获得第三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专家们对拙作《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的认可,感谢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的鼓励,也感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影子银行是重大金融风险隐患,科学分析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及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十分重要。由于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是银行通过资产创造负债的会计手段创造信用货币所形成的银行影子,由此我想到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应用贷款创造存款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这篇文章发表于三年前,在今天这个背景下获奖,我想也是对贷款创造存款理论及其现实应用的认可,再次表示感谢。

一、贷款创造存款理论

2001年,我曾在《经济研究》发表过一篇论文《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比较系统地对贷款创造存款理论进行了阐述,之后我也在多篇论文中应用了这一理论,这次有幸获奖的影子银行是其中的一篇。

按照“贷款创造存款”(Loan Creates Deposit, LCD)观点,银行通过资产扩张创造存款货币。由于贷款在银行资产扩张中最具有代表性,因此用“贷款创造存款”来命名,其中,“贷款”并不仅仅指字面意义上的贷款,而是包括贷款和银行买进本行客户资产的行为。在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全部存款货币只能来源于银行的资产扩张。从理论逻辑的顺序看,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是“先有资产,后有负债;先有贷款,后有存款”,而不是相反。若认为是“先有存款,后有贷款”,我们就无法解释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存款”来自何处,无法回答存款货币不断被创造和不断扩张的机制问题。2015年我在美国Palgrave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Reforms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进一步阐述了贷款创造存款理论。近年来,贷款创造存款理论逐渐引起国际上相关机构和学术界的关注和持续研究,McLeay也认为银行不仅仅是作为中介机构,还是存款货币的创造者,Werner从实证角度验证了贷款创造存款理论,Kumhof以贷款创造存款理论来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等。看到LCD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讨论,我感到非常欣慰。

  二、信用货币创造与影子银行

在对影子银行的研究中,按照不同的信用行为机制,即货币型信用机制和非货币型信用机制,将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划分为银行影子和传统影子银行。银行影子指银行出于减少资本消耗和规避信贷政策的目的,将贷款科目在会计上记为资本消耗少且能规避信贷政策的资产或表外业务,同时在负债方创造等量存款货币,以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些资产或表外业务实质是贷款,其创造信用货币的原理与银行通过贷款创造信用货币的原理是相同的。传统影子银行主要指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之外独立开展的,通过货币转移来创造信用为企业提供融资的业务。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是信用中介,信用规模增加而货币数量不变,创造信用是通过货币结构调整(货币从投资者转移至融资者)实现的。

从货币创造角度出发分析影子银行会给理解当前金融运行和防范金融风险带来很多思考。一是宏观审慎政策的出发点。中央银行将理财产品对应的资产纳入MPA,并将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纳入更多影子银行业务,是因为银行影子创造货币,央行出于宏观调控的目的需要对此进行管理。二是完善资产管理行业长效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如何从货币创造的角度理解非标和理财产品。三是分析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新视角。既然银行影子创造货币,其发展和调整必然会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影响。

  三、货币创造、金融危机和金融监管

影子银行是金融风险的一种特征表现,却不是金融风险的本源。在没有影子银行之前,就有了金融危机。近期我从货币创造的角度出发思考金融风险的本源,认为银行信用货币制度存在银行以盈利为目的与创造货币公共品之间的天然矛盾,由此导致了内生的金融风险。

在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具有了货币创造权,向社会提供作为公共品的货币。同时,银行又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其主要业务是创造货币,因此创造的货币越多,其盈利越多,这与其提供公众品的职能产生了天然的矛盾,反映为银行自然的过度创造货币倾向。这一内在矛盾导致了银行信用货币体系内生的金融风险。

在贷款创造存款机制下,资产创造负债,银行创造货币的特权不容易被约束。在这一点上银行不同于宏观经济中的其他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都有预算制约,这种预算约束是天然的。但银行没有预算约束,在缺乏这个重要的天然约束的条件下,就需要额外的制约。随着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银行资产扩张面临利率、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本等外部约束,其中利率、流动性的制约是一种宏观的、间接的制约,缺乏微观层面对个体银行的制约,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见得一定发挥作用,而银行自身的风险制约可能受到道德风险的驱动而削弱。因此,资本制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资本的作用并非天然,而是由金融监管外生给定的。即使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了明确的要求,其水平也远远达不到完全市场化的水平。银行作为提供货币这种公共品的机构,应当有无限存续期,其隐含意义是应当度过金融危机。但如果要求银行凭借自身的资本就可以度过金融危机,那么其资本充足率无疑将大大高于目前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水平。高的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在正常时期的经营难以有足够的盈利,商业上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现实的做法是银行保持一个商业可持续的资本水平,由政府提供隐形的担保,这种隐形担保本质上相当于对银行的补贴。因此,资本约束实际上也是弱化的,在政府提供隐形担保和潜在补贴的情况下,银行就有道德风险过度扩张,从而导致自我实现的金融危机。

影子银行的泛滥大大弱化了资本约束,突出了银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矛盾,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天然脆弱性,增加了流动性危机和偿付危机的可能性、促使银行更加过度扩张、便于银行创造货币支持存量资产交易导致了资产泡沫、进一步放大金融风险。

尽管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扩张必须有资本支持,并通过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从不同角度去控制银行的资本和资产间的关系,但由于银行的压力和金融监管自身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导致监管环境偏松。在银行通过影子银行等方式逃避监管以及监管失效的情况下,一旦房价等资产价格开始下跌,或者经济进入过热状态使央行进入加息周期,就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甚至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演化机制包括三步:银行偿付能力螺旋、通缩螺旋和实体部门债务螺旋。在反思危机的基础上,我认为要促进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当采取强化资本约束、实施资产准备金制度等措施。

贷款创造存款理论作为基本的货币理论,不仅可以在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研究方面发挥作用,还应当从解释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出发重塑宏观经济学,任重而道远。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为LCD理论赢得更多关注的同时,也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货币创造是值得终身研究的问题,有可能当我们觉得已经接近了全貌时,却依然是管中窥豹。能够为货币理论发展和中国的货币政策研究做一点微薄的贡献是我的荣幸。谢谢大家!

  背景资料: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热搜

孙冶方奖获得者孙国峰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