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广深港高铁催生一小时生活圈 粤港合作再提速

时代周报 2018-10-16 05:33:42

10月15日,从香港西九龙发出的动车G6526驶过庆盛站,停车两分钟,这距离动车从香港发出的时间才过去不到1小时。

随着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早起到广州喝早茶,中午到深圳万象城跟朋友吃午饭,晚上在香港与家人共进晚餐,这样的生活正成为现实。

来往粤港的时间大大缩短。以香港市民为例,他们无须转车便可直达广州南、庆盛、虎门、光明城、深圳北、福田6个短途站。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到14分钟,到广州南的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48分钟。

“过去往返香港与广州南沙,坐船需要一个半小时,关键是班次很少,最后一班船是下午4点 ,之后要回来就得从深圳中转,需要将近三四个小时。”长期往返香港与广州两地的吕冬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如今广深港高铁开通,从西九龙站直接到南沙庆盛站,不到1个小时,而从广州南站到南沙也十分方便,这解决了长期困扰吕冬的出行问题。

粤港之间的旅行、探亲、就业、创业、生活都更为便捷。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向媒体表示,广深港高铁的开通,让香港迈入高铁时代,不仅把香港与总长超过2.5万公里的国家高铁网络连接在一起,更会推动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更多香港人进入到内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也体验了一把广深港高铁,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铁极大地压缩了香港到广深的时空距离,实际上使得广深港可以进一步一体化,甚至同城化。

1小时生活圈

像G6526这样每天往返于粤港两地的广深港高铁动车组共有70对,高峰时期达114对,大湾区核心城市正真正步入“1小时生活圈”。

香港科技大学南沙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他时常需要往返于广州南沙与香港之间。如今,广深港高铁开通以后,他对大湾区步入“1小时生活圈”感受强烈。

“高铁没开通前,每当我们在港科大开会晚了,就需要住在香港,第二天才能赶回广州。”吕冬说,而如今他已经可以从容往返于两地之间,哪怕开会到晚上10点,也有高铁可以回到广州,“不用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吕冬曾乘坐广九直通车往返香港,但往往要耗时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广州。如今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在他看来,粤港两地的互联互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我相信这将进一步提升粤港两地合作的便利性、可能性,频率和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得益于广深港高铁开通的,还有港科大的科研工作者们。据吕冬介绍,高铁的开通增加了港科大教授们与内地的联系,可以进一步帮助港科大的教授们在内地转化科研技术。而从前受制于交通状况,港科大的教授们往往需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来参与沟通内地的合作项目,由于路上花费的时间多,效率十分低下。

“如今他们可以下午从港科大出发,晚上沟通完就可以返回香港,这样可以保证他们有半天的时间用于其他的工作。”吕冬认为,这对于加速香港的科研技术在内地转化是非常有利的。南沙霍英东研究院是港科大在内地科研技术转化的重要平台,在吕冬看来,高铁开通后,将有更多港科大的科研资源投入其中。

在今年6月,港科大方面就已经看到了广深港高铁开通的红利。港科大已初步计划在庆盛站旁建立分校,而港科大的教授可以实现一小时内直达庆盛站,上完课再返回香港。

高铁沿线大招商

随着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沿线招商也火热起来。

今年8月,广州市番禺区政府赴香港举办“广州南站商务区主题招商推介会”,吸引了16个投资项目一并签约入驻广州南站商务区。其中,香港李锦记集团华南总部落户,预计总投资达30亿元,建设约4万平方米的综合体。

正是依托于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广州市番禺区政府计划将广州南站打造成为港人港企北上的“桥头堡”。据番禺区政府介绍,广州南站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超36平方公里,核心区4.5平方公里,已吸引包括香港龙头企业等一批企业进驻,在建项目的投资超过63亿元。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庆盛站,也是粤港合作的重点区域,面积为8平方公里。去年9月,广州市政府就已经宣布,将把南沙庆盛枢纽区块打造成为粤港合作重点产业园。

高铁经济的效益蕴藏在巨大的人财物的流动中。据统计,截至10月9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以来接载乘客约88万人次。而根据铁路部门的预测,到2020年左右,广深港高铁年均客流量将达8000万人次,相当于把高铁沿线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四大城市的常住人口移动两次。

“高铁开通,香港的旅游和零售等行业最先受益。”申明浩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但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高铁沿线,高铁沿线串联起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再加上港澳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对珠三角地区的很多加工制造业将起到转型升级的作用。

从产业协同到深度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的合作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以及近年来逐渐形成的“前研、中厂、后市”的模式。香港负责高端研发,珠三角负责产品的孵化,内地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时代周报记者从霍英东研究院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该研究院获得立项的各级政府财政支持项目与商业项目共计570余项,项目总收入已超过2.79亿元人民币,服务企业达174家,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8.7亿元人民币。

“香港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国家定位的国际科创中心,香港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创新人才和技术产生,结合广州、深圳、东莞的产业基础,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吕冬认为,这也是大湾区城市间资源互补性的体现,也是粤港合作的题中之义。

如今随着大湾区基建通达,粤港澳三地的产业协同模式,正逐渐向深度融合发展。

在吕冬的感受中,从香港到深圳的高铁不到20分钟,比在香港坐地铁的时间还短。“当1个多小时的路程,压缩到20多分钟,这个提速是质的变化。”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高铁让香港与深圳之间几乎没有了城与城的概念,如果两地的通关能够进一步简化,两个城市之间的融合将是跨时代的。

“高铁对于经济的整合,产业的整合,包括高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流动,都有着比较大的推动作用。”申明浩认为,当城与城之间的基建不够通达的时候,更多的需要一种产业协作,而当基建通达时,就可以向着一体化、同城化的方向去融合发展。

热搜

广深 高铁 广九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