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记]中信建投非银首席赵然:国内智能投顾难题不在技术而在标的

金融界网站 2019-10-10 20:31:59
摘要
“一定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技术去做智能投顾,只是投资标的过于局限、相关性过高了。”赵然分析。

资本市场拉开改革开放大幕,科创板扬帆起航后,公募投顾试点蓄势待发,业界普遍认为,智能投顾等在国外已经盛行的业态有望迎来春天。

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金融科技早已成为金融机构实现客户下沉的核心工具,其中智能投顾的兴起是金融科技落地的标志性一步。智能投顾起源于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崭露头角,比较有名的有灵犀智投、摩羯智投、理财魔方等。智能投顾在国内运行数年,目前难言真正爆发,如何求同存异,发掘打造适合国内投资环境的“本土智能投顾”,值得期待。

本期《荣耀记》特邀中信建投非银首席分析师赵然,讲述公募投顾试点下的智能投顾时代。

公募投顾试点搅动市场

公募投顾试点在即,中信建投非银首席赵然认为,将对行业带来多重影响。

首先,公募投顾将引导个人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交易,能够适度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比例,减少个体投资者带来的追涨杀跌,投顾的普及亦是投资者教育的过程。同时,公募投顾将为投资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但国内市场目前产品和配套的规范不够完善,因此鼓励资管产品创新势在必行。

目前公募投顾明确的细则和法规尚未出炉,赵然指出,业绩考核、收费等细则非常关键,应该着眼于能否从帮助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而非简单的规模(即赚投资收益还是赚规模费用)。从投顾本身的意义来说,真正站在客户角度,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是公募投顾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公募投顾的试点,智能投顾有望乘风大放异彩。据悉公募基金产品的配置逻辑、不同策略以及对应不同投资者的智能投顾报备方案,是此次试点监管部门核心关注的重点。

过去的美国市场,Blackrock、Wealthfront、Betterment的崛起,使得智能投顾行业规模呈现几何级爆发。

国内市场空间始终没有打开,不过也不乏亮点,一些布局较早、研发深厚的机构开始展现出了实力,像2016年底上线的灵犀智投,累计收益率接近40%,远远跑赢同期涨幅为负的上证指数。

国内智能投顾的难题

目前国内智能投顾尚处发展阶段,赵然认为一个核心的制约因素是,投资标的局限。未来智能投顾的爆发,需要工具型产品、创新性衍生金融工具的飞跃。

智能投顾所谓的“千人千面”需要根据投资者的偏好和需求去定制产品,但国内市场投资工具主要是标准化的标的,非标投资和另类投资缺失。比如国外有做空波动率的产品,国内主要通过做多股票盈利;债券市场参与门槛很高,存在制约;衍生工具规模很小,产品体量不足。

“一定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技术去做智能投顾,只是投资标的过于局限、相关性过高了。”赵然分析。

国内较早做智能投顾的机构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前述灵犀智投的信息显示,产品追踪全球市场,涉及8个大类,资产均来自世界主流市场,且品种间相关性较低,从而尽可能消灭非系统性风险,降低不确定性。

此外,赵然强调,市场有时候对智能投顾存在误解,觉得它一定能帮投资者赚取高额收益。智能投顾其实只是一种辅助投研的工具。能否产生高收益取决于对投资的理解和量化模型的搭建。

  被动投资春天将至

股神巴菲特说,个人和机构都应该做“懒惰的守财奴”,去利用被动投资战胜主动投资。这一变局正在美国发生。

穆迪披露的一项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主动资产管理规模持续下滑,资金正在流向被动资产,预计到2021年,美国被动投资基金资产将历史性超过主动管理基金资产。

对这一现象,赵然表示,除了市场熟知的低费率等因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被动产品具有明确的风险预算,投资者在投资前对各种收益风险特征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把控。被动产品和风格偏移较小的主动管理产品的规模不断壮大或是一个中长期趋势。

“比如投小盘成长、投smart贝塔等特定产品的选股模式是固定的,投资者可以很好地计算出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预算和原有投资组合内其他产品的相关性。”赵然解释。

至于未来资金全部涌入被动产品,阿尔法收益是否会消失,赵然认为不一定,阿尔法收益也是博弈出来的,在不断被消灭的过程中,最终所有的阿尔法将成为贝塔,但会有新的阿尔法被发掘出来,只是难度会越来越大。

智能投顾领域的专家,中国金融在线集团副总裁何剑波同样看好被动投资。他认为欧美的经验已经验证,被动投资可以成为国内投资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被动投资为不够专业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长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投资机会。前述灵犀智投风险可控、费率低,非常适合机构和中小投资者作为中长期的资产配置。

展望未来国内资管行业的发展,中信建投赵然认为值得期待,“随着国内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完善,A股内在机制也在不断变化,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局,会加大资管产品的供给,大浪淘沙,竞争必然也会促进创新金融产品的发展,同时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长期资金的下一个“蓄水池”在哪儿,值得关注。我们需要一个制度健全的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优质的上市公司和更多理性的投资者来共同打造一个真正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促进全市场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的资本市场。”

热搜

智能投顾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诉
精彩推荐
天风策略:复盘美日消费行业转型的漫长过程,消费板块行情的盘整是休息而非结束
金融界07-12 10:27:01
特斯拉进军印度更多消息曝光:第二家店7月底开业,8月开始交付
凤凰网科技07-12 10:24:41
王化:“雷军谈造车最难的是做轮毂”是断章取义
三言Pro07-12 10:23:16
广发宏观2025年中期大类资产展望:重设相关锚,布局下阶段
券商研报精选07-12 10:11:00
剖析市场突破的核心动力,开源策略韦冀星:券商板块发力激活市场关注度,TMT板块的“粉丝”效应带动资金共识
券商研报精选07-12 09:37:00
全部评论 0
没有评论,谈谈您的想法…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