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差异铸成AI鸿沟?牛津:汉语训练费用是英语的2倍

金融界 2023-07-31 14:34:17

如今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可以理解世界上很多语言,甚至是一些记载较少的语言。不过,大模型处理不同语言之间时,其性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模型成本与其所训练的语言紧密挂钩。

牛津大学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从诸多语言模型的计费方式看,英语的输入和输出比其他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要便宜得多。例如,西班牙语的成本约为英语的1.5倍,简体中文的价格约为2倍以上,缅甸掸语在15倍以上。

image

成本的差异也间接导致英语使用者和世界其他语言使用者之间形成AI鸿沟。

成本差异主要是因数据标记化所带来的。标记化就是将训练文本分解成更小的单元,这个更小的单元就是标记(Token)。这是一个人工智能(AI)公司将用户输入转换为计算成本的过程。

研究显示,使用英语以外的语言访问和训练模型的成本都更高。例如中文,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在字符数量上,都有更复杂的结构,从而导致更高的标记化(Token)率。

举例来看,基于OpenAI公司的GPT2模型,对于“国家不同,所得税的结构是不同的,税率和税率等级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句话的处理来看,在简体中文处理中运用到了66个Token,在英语处理中仅用到了24个Token,而在禅语处理中使用到了468个Token。

image

就每次输出所需的费用而言,汉语的成本是英语的两倍。所以在AI相关的费用中,英语的成本效益是最高的。

当涉及到语言模型时,设计者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低成本和高效功能之间的平衡。随着AI领域的不断发展,科技公司必须仔细考虑语言选择对成本和可访问性的影响。

这种成本差异促使中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开发自己的母语LLM项目。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诉
精彩推荐
今日十大热股:立讯精密携手OpenAI涨停领衔热股榜,和而泰3天2板,首开股份14天12板持续爆炒
09-23 08:59:46
多家GPU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国产芯片算力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09-23 08:43:07
谷歌测试通过压电陶瓷OCS技术,突破AI集群光交换性能瓶颈
09-23 08:41:28
盘前公告淘金:湘财股份吸并大智慧相关审计、尽调已基本完成;金字火腿再跨界,投资高速光模块核心电芯片研发设计公司
09-23 08:30:55
基金早班车丨科创板ETF数量破百,产品梯队近3000亿元精准赋能硬科技
09-23 08:26:12
全部评论 0
没有评论,谈谈您的想法…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