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晒娃暑假账单:已花费近3万,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提示:不盲目参加培训

热点快报 2023-08-07 09:29:58

近日,温州一家媒体发起一项关于暑期花销的调查显示,暑期花销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的家庭最多,占比35.27%,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花销在2000-5000元和10000-30000元两个区间的家庭,比例为30.62%和23.64%。

有家长晒小孩暑期账单,仅仅羽毛球、画画、舞蹈、铅笔字四门课程就一万多块,再加上北京旅行费用也在一万多元,加起来就将近3万。据了解,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的家长中,孩子上小学的居多,占比84.5%,其次是上初中的,占比9.3%,其他年龄段的相对较少。

7月2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不盲目参加培训,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快乐的暑假》提醒广大学生家长:不盲目安排学生参加培训,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安全、充实快乐的暑假。警惕培训安全风险。

凡暑期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均属违规培训,其中绝大多数为“黑班级、黑机构”,既无质量保证,更无安全保证,请家长从孩子安全出发,主动远离。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家长缴纳培训费用,务必通过教育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完成;务必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索取正规发票,以备维权之需;务必控制额度,一次性缴费不要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要超过5000元,切勿受“充值赠送”等方式诱惑,缴纳高额培训费。主动参与监督举报。

如发现违规培训问题线索,家长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及各地开通的投诉举报渠道监督举报;如涉及违规收退费等经济纠纷问题,还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向当地消协组织投诉反映,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

中消协8月4日发布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提到,今年小长假及暑假期间,研学游消费中存在的侵权问题引发关注。“家长曝光孩子参加研学旅游被教官打骂”“部分研学旅行游而不学”“万元清北研学变成校门口拍照打卡”等事件话题频登网络热搜榜。此类事件中,家长期盼孩子通过寓教于乐的研学游得以拓展视野、提升素养,不惜支付高额的费用为孩子报名各类“研学营”,然而却遭遇了货不对板、流于形式、价格虚高等困扰,一些研学项目甚至被发现存在安全风险保障不到位、工作人员责罚学生等问题。诸多乱象让家长及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

此类事件中,一些研学机构宣传时模糊关键信息使得家长对真实情况产生误解。还有一些机构在合同上“埋陷阱”,一旦出事故,就将责任推卸到保险公司、学生个人甚至家长身上,导致一些家长陷入“维权难”境地。舆论呼吁,要加强对“研学游”行业的规范引导,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推动实现行业内的优胜劣汰,给予学生和家长更多选择的空间,以此实现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赢。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诉
精彩推荐
特朗普要控制美芯片巨头?华尔街日报:英特尔“国有化”行不通
凤凰网科技08-16 11:54:34
美国突然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
金融界08-16 11:49:18
中国银河宏观解读央行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三个新增表述都与金融业“反内卷”相关,需关注后续对金融数据可能带来的扰动
券商研报精选08-16 10:52:04
申万宏观点评7月金融数据:资金回表“加速度”,M2同比回升主因资本市场活跃
券商研报精选08-16 10:52:02
奥特曼专访:GPT-5有点搞砸了,未来公司CEO或是AI
凤凰网科技08-16 10:45:31
全部评论 0
没有评论,谈谈您的想法…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