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塘乳业2024年营收17.32亿元下滑11%:区域龙头如何突围全国化困局?

金融界 2025-03-31 23:06:31
10秒看完全文要点
看要点

3月31日消息:燕塘乳业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2亿元,同比下滑11.18%;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骤降43.03%。作为深耕华南市场68年的区域乳企,燕塘乳业在珠三角地区长期占据优势地位,但面对全国乳业巨头的价格战、新茶饮对传统乳制品的替代冲击,以及自身省外扩张乏力等多重挑战,这家老牌企业的增长瓶颈愈发凸显。

“大本营”失守:珠三角市场遭遇双重挤压

燕塘乳业在广东省内的收入占比高达98%,其中珠三角地区贡献了74.61%的营收。但2024年,其珠三角市场营收同比下降至12.92亿元,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核心因素。这一方面源于全国性乳企的强势渗透——伊利、蒙牛、光明等品牌通过大规模促销降价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现制茶饮在广东市场的快速扩张,分流了传统乳制品的消费需求。

成本端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尽管公司自有牧场成母牛单产提升至年均10吨,但乳制品行业整体面临原奶阶段性过剩,导致终端产品价格承压。2024年,燕塘乳业毛利率为25.31%,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为应对竞争,公司广告宣传及促销费用增至1.26亿元,同比增加5.5%,但销售费用率攀升至11.6%(2023年为10.2%),投入产出效率明显下滑。

区域市场高度集中的风险在财报中暴露无遗。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2.64%至1.5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35天延长至42天,反映出渠道回款能力减弱。尽管推出陈皮酸奶饮品等18款新品试图激活市场,但在头部品牌的价格攻势下,差异化创新未能转化为实质性的增长动能。

全国化困局:省外收入占比不足2%的战略短板

自2014年提出“迈向全国”战略以来,燕塘乳业的省外扩张始终未能突破。2024年,其广东省外营收占比仍不足2%,经销商数量从2023年的55家缩减至45家。这一结果与公司2030年实现50亿元营收的目标形成鲜明反差——若保持当前增速,达成目标需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而过去五年其营收复合增长率仅为1.3%。

供应链半径限制是制约扩张的关键因素。燕塘乳业目前的生产基地集中在广东省内,冷链物流体系难以支撑长距离配送。相比之下,伊利、蒙牛通过全国布局的工厂和分销网络,能够以更低成本覆盖更广市场。公司虽计划在粤东建设日产600吨乳制品工厂,但项目投产尚需时日,短期内无法改变区域供给格局。

产品结构单一化加剧了扩张难度。2024年,液体乳、乳酸菌饮料、花式奶三大品类收入分别下滑11.27%、8.34%、18.57%,合计占总营收的85%。尽管尝试推出A2β-酪蛋白鲜牛奶等高端产品,但在省外市场缺乏品牌认知度,难以与全国性品牌的明星产品抗衡。研发投入的缩减更削弱了创新后劲——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3.74%,研发团队规模缩减6.63%。

治理结构隐忧:高管薪酬逆势增长背后的股东博弈

在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燕塘乳业高管薪酬的逆势上涨引发关注。董事长冯立科年薪从2023年的77.6万元增至138.8万元,涨幅达78.7%;三名核心管理层薪酬同步提升至123万元,增幅74.7%。这与净利润下降43.03%、每股收益从1.15元腰斩至0.65元的经营表现形成强烈反差。

2024年,公司投资亏损328.69万元,资产负债率微升至23.06%,现金流压力下仍坚持每10股派现1.5元,分红率达23%,凸显股东回报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平衡难题。

管理效率指标同样亮起红灯。2024年管理费用达8865.03万元,同比增幅高于营收降幅,管理费用率从4.3%攀升至5.1%。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61天延长至68天,显示出库存去化速度放缓。尽管公司强调“科技兴乳”战略,但研发投入资本化率持续为零,技术转化效率亟待提升。

从财报数据透视,燕塘乳业正面临区域市场收缩、全国化受阻、治理机制僵化的三重挑战。在乳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行业变局中,这家区域龙头能否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建设重构竞争力,将决定其能否打破“困守广东”的宿命。

热搜

燕塘乳业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诉
投资工具
每日热点资讯
5分钟了解今日热点资讯
全部评论
谈谈您的想法...
App内打开
打开App
推荐 要闻 7x24 理财 财 经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