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下有松:品牌危机下的形象重塑与市场挑战
金融界 2025-04-01 14:44:04
近期,国产箱包品牌山下有松陷入舆论漩涡。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集中爆发,叠加品牌代言人文淇的舆论关联性,使得这一曾以“中女群体”为核心受众的品牌面临信任危机。从高歌猛进的市场扩张到争议缠身的现状,山下有松的危机应对策略与品牌长期发展路径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产品质量争议与售后体系短板
消费者投诉显示,山下有松的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包袋掉皮、疑似假货等问题上。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包袋“首次使用便出现掉皮”,申请退货时却因“超出退款日期”被拒。更严重的是,部分消费者在沟通中遭遇商家推诿,甚至收到伪造授权书,暴露出品牌品控与售后体系的漏洞。
品牌创始人付崧曾在公开场合强调“以品质立身”,但此次集中爆发的负面事件与品牌定位形成强烈反差。2022 年夺得天猫双11 国产箱包品类销量 TOP1;魔镜数据显示,去年淘宝+天猫渠道,山下有松销售额已经快到 5 亿。高速扩张的背后,供应链管理与品控能力的不足成为隐患。
消费者信任的流失对品牌构成直接冲击。数说聚合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品牌相关讨论的正面情感占比为39%,虽整体净情感度(NSR)达98.39%,但近期负面舆情的发酵可能改变这一趋势。如何重建质量信任体系,是山下有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文淇代言的舆论双刃剑效应
2月13日,山下有松官宣演员文淇为品牌大使,试图通过其“清新气质”与“实力派”形象重塑品牌调性。文淇的加入确实带来短期热度——社交平台上“文淇同款”成为搜索关键词,部分消费者直言“愿意为代言人和广告片买单”。
然而,品牌负面新闻的持续发酵使得代言效果面临不确定性。消费者对品牌信誉的质疑可能转移至代言人,形成“连带抵触”。此前,山下有松凭借与咏梅、周轶君等“中女”代表的合作,成功塑造了“高智性”“自由”的品牌形象,但此次危机暴露出品牌形象与产品体验的割裂。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在营销中强调“女性力量”与“身份认同”,但其高价策略亦引发争议。有消费者指出,“山下有松靠营销把价格定太高了”,部分产品价格从千元档跃升至接近轻奢品牌。当品牌溢价未能与品质提升同步时,消费者对“值不值”的质疑将进一步削弱代言人效应的正向作用。
“中女市场”深耕与品牌升级瓶颈
山下有松的崛起离不开对“中女群体”的精准捕捉。品牌通过“知识分子穿搭”“自在松弛”等概念,将包袋从功能单品转化为价值符号。2023年,品牌合作多位质感女艺人,并借助“女性电影”“剧组文化”等话题制造社交声量,推动声量同比增长1005%,互动量增长73%。
创始人付崧自2018年起推动品牌化转型,从私域运营转向公域电商,202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魔镜数据显示,2023年品牌在淘宝+天猫渠道销售额接近5亿元。但规模的扩张并未完全化解风险——品牌在“奢侈品化”与“实用性”之间的定位模糊问题逐渐显现。
面对当前危机,山下有松需重新审视其核心战略。一方面,品牌需强化供应链管理,将“品质承诺”转化为可验证的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营销驱动的增长模式可能透支品牌信用。如何在保持“中女”市场优势的同时,拓展更稳定的品质认同,将成为品牌能否跨越周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