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生力信披瑕疵难消:三年累亏3.3亿,控股股东减持套现近2000万,董事长赵瑞贞2024年降薪35.44万元
金融界 2025-05-12 17:54:13
5月12日,迪生力(603335.SH)以6.80%的涨幅收盘,结束了此前连续两日的下跌态势。这一波动与公司5月8日发布的财务数据更正公告密切相关——原公告中被误标为“2566.87万元”的一季度营收,在更正后调整为“2.57亿元”,尽管数值差异达10倍,但同比下滑24.88%的趋势未改,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262.25万元。这一“数据乌龙”事件叠加控股股东减持完成、过往信息披露违规遭监管警示等消息,使得迪生力的经营风险与股价波动备受市场关注。
财务数据更正暴露内控漏洞亏损扩大加剧投资者疑虑
在5月8日发布的《关于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性公告》中,迪生力因工作人员疏忽,将2025年一季度营收误标为2566.87万元,这一数值仅为实际数据的1/10。尽管更正后营收规模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同比下滑24.88%的趋势仍凸显行业压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从-2259.61万元修正为-2262.25万元,亏损额增加2.64万元。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业绩持续恶化,连续三年亏损的事实已难以掩盖:2022年、2023年迪生力分别净亏损3844万元、1.49亿元。2024年全年,迪生力营收同比下滑38.11%至10.45亿元,亏损进一步增至1.45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额已占2024年全年亏损的15.6%,若按此趋势,全年亏损或将超过9000万元。
对于业绩下滑,迪生力将原因归结为工厂搬迁导致的产能不足、子公司代工模式下的成本压力,以及全球通胀对海外业务的冲击。监管记录显示,迪生力并非首次陷入争议。2024年12月,因未及时披露轮毂生产线停产信息遭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时任董事长赵瑞贞、董秘朱东奇被认定未勤勉尽责。
赵瑞贞,1961年3月出生,汉族,中国国籍,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大专学历。1992年至今任华鸿国际有限公司董事;2008年至2014年6月,任台山市国际交通器材配件有限公司董事;2017年3月至今,任江门力鸿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任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19年1月至今任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9年至2024年,赵瑞贞从迪生力获得的薪酬分别为112.4万元、143.7万元、191.7万元、151.5万元、117.2万元及81.77万元,同比降薪35.44万元。
控股股东精准减持1%股份股价异动牵出市值管理疑云
与财务数据更正同步引发争议的,还有控股股东江门力鸿投资有限公司的减持动作。公告显示,力鸿公司在2025年3月3日至5月6日期间,以4.48-4.93元/股的价格减持428.14万股,占总股本1%,套现1957.10万元。减持完成后,其持股比例从27.87%降至26.87%,仍保持控股地位。
尽管减持计划声称资金将用于为公司提供低息财务资助,但市场仍对其“高抛低吸”的动机存疑。叠加2024年泰峰国际减持退出大股东行列的先例,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担忧加剧。
值得关注的是,减持时间窗口与股价异动高度重合。4月29日至5月6日,迪生力股票因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超20%触发异常波动,期间更出现7个交易日4次涨停的行情。尽管在5月8日风险提示公告中强调“生产经营正常”,但市场猜测控股股东或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差进行减持。
停产阴影与行业寒冬的叠加效应
作为国内铝合金轮毂出口龙头企业,迪生力的经营困境折射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挑战。2024年年报显示,其汽车配件板块收入同比下降38.11%,主要系上半年工厂搬迁导致产能不足,无法满足海外订单需求。尽管新厂区设备已完成调试,但全球通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毛利率持续承压。
子公司成为业绩“黑洞”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营新能源材料的广东威玛因市场波动转向代工模式,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困难;轮胎板块的华鸿集团及迪生力轮胎公司同样受通胀冲击,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多元化布局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拖累整体盈利。
在行业层面,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挤压下,传统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的挑战。迪生力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38.11%,远超行业平均跌幅,凸显其在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尽管公司布局了新能源再生材料、绿色食品等新业务,但短期内尚未形成盈利支撑,2025年一季度亏损态势未见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