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亚药业IPO获受理背后:超50%营收依赖单一客户,研发投入波动暗藏隐忧
金融界 2025-06-25 22:16:37
6月24日,南通联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药业”)创业板IPO正式获受理,拟募资9.5亿元。作为一家以复杂制剂研发生产和CRO服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联亚药业旗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居前。然而,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客户集中度畸高、研发投入波动、市场开拓不确定性等风险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美国市场依赖症:单一客户贡献超半数营收
联亚药业2022年至2024年向第一大客户Ingenus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2.36%、56.63%和51.87%,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赖程度仍远超行业警戒线。Ingenus不仅独家代理其核心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权,更掌握着联亚药业营收增长的“命脉”。若双方合作生变,短期内公司恐难找到替代渠道,业绩稳定性将面临严峻考验。
经销模式的弊端同样显著。联亚药业销售网络以经销商为主,但对经销商的实际运营缺乏控制力。若经销商因销售行为不当引发品牌声誉风险,联亚药业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公司在美国市场建立的渠道优势难以直接复制至国内,2024年境内销售收入占比不足5%,且获批产品中仅有少数被纳入医保或集采目录,进一步制约了国内市场拓展速度。
值得关注的是,联亚药业外销产品采用贴牌模式,产品标识均为经销商品牌。这种代工模式虽降低了市场开拓成本,但也导致其品牌溢价能力薄弱,议价权受制于渠道商。招股书显示,公司综合毛利率长期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或与此业务模式密切相关。
研发投入“挤水分”:潜在首仿药难产危机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联亚药业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8250.17万元、1.03亿元和8873.51万元,近三年持续保持研发费用投入,表面看其投入规模与营收占比均处于行业水平。但深入分析发现,2021 年研发投入中包含相当比例的股份支付费用,这类非现金支出若从整体投入中剔除,实际现金研发投入强度较对外披露的数据存在明显差距,未能完全反映企业真实的研发资金投入能力。
产品管线风险更为突出。尽管公司声称在研管线中有多个潜在首仿药,但至今未有一款产品成功获批。FDA审核进度延迟、竞品申报信息不透明等因素,使得所谓“首仿药”的认定充满变数。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为例,该产品虽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居前,但专利挑战迟迟未获突破,面临仿制药红海竞争压力。
技术壁垒的可持续性亦存疑。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联亚药业仅有4个产品被FDA选定为对照标准制剂,专利数量显著低于可比公司。随着美国仿制药市场审批趋严,若无法持续推出高壁垒产品,现有市场份额或遭后来者侵蚀。
供应链与环保双重夹击:原料药价格波动冲击盈利
原料药成本占联亚药业生产成本比重超60%,而主要原料药供应商集中度较高。2023年以来,受全球供应链紧张影响,部分原料药采购价涨幅超15%,直接导致硝苯地平缓释片等产品毛利率下滑3.2个百分点。若原料药价格持续波动,公司成本管控能力将面临更大挑战。
环保政策的收紧同样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医药制造企业,联亚药业需遵守中美两国环保法规,仅2023年环保设备升级支出即达870万元。随着国内“双碳”目标推进,若排放标准再度提升,公司可能需追加投入改造生产线,短期或将拖累净利润表现。
资质续期风险亦不容忽视。公司现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注册批件等资质均存在有效期限制,若未能通过再注册审查,相关产品将面临停产风险。2023年因批件续期延迟,公司某缓释片产品曾暂停生产两个月,直接损失营收约1200万元。
此次IPO既是联亚药业打破发展瓶颈的契机,亦是风险敞口的集中暴露。从美国市场过度依赖到境内开拓乏力,从研发投入虚高到供应链脆弱性,多重压力下,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竞争力,将成为其登陆资本市场后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