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恩股份IPO闯关:七成收入依赖大客户,12.5亿扩产能否破解供应链困局?
金融界 2025-06-25 22:28:39
6月24日,杭州福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恩股份”)深市主板IPO申请获受理。作为国内服装用再生面料的龙头企业,福恩股份近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64亿元、15.17亿元和18.13亿元,净利润则呈现波动趋势,分别为2.77亿元、2.29亿元和2.75亿元。尽管公司计划通过募资12.5亿元扩建再生环保面料产能,但招股书披露的客户集中度、供应链稳定性和财务风险仍引发市场关注。
业务经营风险:七成收入依赖前五大品牌商
福恩股份的核心商业模式建立在与头部服装品牌的深度绑定上。2022至2024年,其前五大终端服装品牌商贡献了约70%的营业收入,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在纺织行业并非孤例,但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构成显著挑战。若主要客户因市场需求下滑或战略调整减少采购量,公司短期内难以找到同等规模的替代客户,收入波动风险将加剧。
再生涤纶纤维的供应链问题则是另一重隐患。尽管公司宣称使用经GRS认证的环保材料,但再生涤纶纤维的加工技术门槛较高,国内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2024年,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攀升至1.01亿元,反映出在供应链波动下,存货周转效率可能受到挤压。随着募投项目新增产能释放,若上游再生纤维供应出现价格波动或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控制难度将显著增加。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行业竞争格局。福恩股份虽为再生面料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在2024年已回落至28.67%,低于部分采用差异化策略的新兴竞争者。在快时尚品牌加速推进可持续战略的背景下,公司既要维持现有大客户订单,又需应对新进入者的价格冲击,平衡难度不容小觑。
财务风险:2.77亿存货与汇率波动双重挤压
资产负债表显示,福恩股份的存货规模呈持续扩张态势。截至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达2.77亿元,其中库存商品占比36.4%。纺织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若流行趋势突变导致存货滞销,公司或将面临大额减值损失。这一风险在2023年已有预兆: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至8596万元,较2022年的3.27亿元缩水逾七成,暴露出存货积压对资金链的潜在威胁。
应收账款管理同样存在隐忧。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维持在2.4亿至2.7亿元区间,占流动资产比例最高达32.75%。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快消服装品牌,结算周期普遍较长,叠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部分客户可能存在付款延迟风险。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占比51.71%,美元结算带来的汇兑损益波动已累计影响利润超2800万元,汇率风险敞口亟待对冲。
税收优惠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了财务脆弱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但该资质将于2026年底到期。若续期失败,按25%基准税率测算,2024年净利润将直接减少约1374万元,相当于当期净利润的5%。这对于毛利率不足30%的制造企业而言,盈利空间将被显著压缩。
行业政策风险:环保标准升级考验技术护城河
再生面料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政策驱动。当前欧盟等主要市场已立法要求纺织制品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这为福恩股份创造了增长机遇,但也意味着更严苛的环保审查。公司生产环节涉及印染废水处理,若未来环保标准提升导致治污成本增加,或出现突发性环保事故,都可能对产能利用率造成冲击。
技术迭代风险同样不可忽视。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常年低于3%,而国际竞争对手正加速布局生物基纤维、无水染色等前沿技术。若行业技术路线发生变革,现有再生涤纶工艺可能面临淘汰风险。募投项目中的“绿色智造”虽计划投入4.56亿元,但能否在2026年前形成有效的技术壁垒仍存疑问。
供应链本土化趋势带来新挑战。近年来多个服装品牌宣布建立区域化供应链,这对以出口为主的福恩股份构成直接冲击。公司境外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过45%,若主要市场推行贸易保护政策或加征关税,价格竞争力将大幅削弱。2024年境外销售单价已出现0.5%的下滑,显示议价空间正在收窄。
福恩股份的IPO闯关之路,本质上是传统纺织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型的缩影。在资本市场关注ESG投资的时代背景下,其再生面料故事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但高达83.89%的家族控股权、客户集中度过高等结构性风险,仍需投资者审慎评估。若公司不能在未来三年内有效分散客户风险、强化供应链掌控力,即便成功上市,也难以摆脱“大客户依赖症”的长期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