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图片 顶部广告位图片 顶部广告位图片

信达生物5.5亿美元配股背后的隐忧:国际化与研发的双重压力

金融界 2025-06-27 15:18:56
10秒看完全文要点
看要点

港股创新药板块市值突破1.8万亿元、头部企业集体迈入盈利周期的繁荣表象下,信达生物以5.5亿美元的配股规模创下近4年行业纪录,折价率仅为4.9%,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资本动作背后,既折射出行业对国际化战略的狂热追逐,也暴露出Biotech企业在管线推进、商业化落地和资本运作中暗藏的风险。

信达生物5.5亿美元配股背后的隐忧:国际化与研发的双重压力

国际化的高成本困局:5条MRCT管线如何跨越5-10倍临床成本?

信达生物将2030年实现5条管线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作为核心战略目标,此次配股募资也被明确用于国际化布局。但数据显示,中美三期临床试验成本差异高达5-10倍。以2024年信达生物3.32亿元的净利润计算,其全年盈利仅能覆盖1-2个国内三期临床项目,而单个MRCT项目的预算通常在2亿-5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便完成本轮配股,信达仍需持续融资才能支撑5条管线同步推进。

更大的挑战在于临床设计的本土化陷阱。信达生物核心管线IBI363(PD-1/IL-2α双抗)虽在ASCO 2025公布肺鳞癌客观缓解率36.7%、12个月生存率70.9%的亮眼数据,但其临床试验主要针对中国患者群体。跨国药企的同类产品如默克的IL-2变体Nemvaleukin,已在欧美开展针对白种人基因特征的试验,这意味着信达需要额外投入资源进行人种差异研究。辉瑞2025年支付三生制药12.5亿美元首付款的BD案例表明,国际买家更青睐已完成早期跨人种验证的资产,这或将延长信达管线出海的时间窗口。

资本市场的耐心考验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港股创新药ETF涨幅超60%,但板块内部分化明显:前十大企业占据60%市值,传统药企估值修复至合理水平,而Biotech企业市盈率普遍超过50倍。信达生物当前市销率(PS)达18倍,高于荣昌生物(14倍)、君实生物(12倍),若MRCT推进不及预期,高估值可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研发悬崖:双抗、ADC赛道拥挤度激增下的淘汰危机

信达生物的研发管线看似星光熠熠,实则面临结构性问题。其核心资产IBI363(双抗)、IBI343(Claudin18.2 ADC)所在领域竞争已呈白热化:全球在研PD-1/IL-2双抗项目超过20个,安进、百时美施贵宝等巨头的同类产品临床进度领先1-2年;Claudin18.2 ADC赛道更是聚集了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等10余家企业的候选药物。信达IBI343在6mg/kg剂量组虽取得22.7%的客观缓解率,但与阿斯利康/第一三共DS-1103a(32.1%)相比仍有差距,且后者已启动全球三期临床。

早期管线的同质化风险更值得警惕。信达布局的GPRC5D/BCMA/CD3三抗、四靶点减重药物IBI-3030,均属于跟随式创新。安进的Maridebart(GIPR拮抗/GLP-1激动)二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后,已转向新一代多靶点药物,这意味着信达的IBI-3012可能面临靶点组合失效的风险。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369亿美元,但80%集中在临床三期及以后阶段,信达现有管线中仅IBI363进入关键注册临床,早期资产变现能力存疑。

研发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问题逐渐显现。信达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至28.7亿元,占营收比重达30.5%,但核心管线数量仅增加2条。对比百济神州同期研发费用率下降至25%、新增4个临床三期项目的效率,信达需要警惕“广撒网”策略导致的资源分散。

政策与资本套利:医保谈判与BD交易的双重挤压

国内医保谈判正在重塑创新药利润空间。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即将面临替尔泊肽(礼来)的正面竞争,后者在2024年医保谈判中降价23%至2300元/支。参考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上市后价格累计下降68%的轨迹,玛仕度肽若想实现2027年200亿元收入目标,可能需要牺牲利润率换取市场份额。这对于净利润率不足4%的信达而言,将加剧现金流压力。

BD交易的定价权争夺暗藏风险。尽管2025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额激增,但首付款占比普遍低于20%,三生制药12.5亿美元首付款(占总交易额21%)已是行业标杆。信达IBI363虽获FDA快速通道资格,但其肺鳞癌适应症在美国面临默克Keytruda+IL-15联合疗法的围剿,这可能导致海外买家压低首付比例。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53.3亿美元的BD交易中,首付款仅占8%,这种“高总额、低首付”模式对信达的短期资金补充作用有限。

股东结构的潜在变动带来不确定性。本次配股后,信达生物流通股比例提升至85%,较2024年增加5个百分点。参考荣昌生物2025年配股后遭景林资产减持2%的案例,信达需防范机构投资者在股价高位获利了结引发的波动。此外,公司创始人俞德超持股比例已从IPO时的28.5%稀释至18.2%,控制权弱化可能影响战略决策的连贯性。

热搜

信达生物

港股创新药-0.74%
荣昌生物-2.51%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诉
每日热点资讯
5分钟了解今日热点资讯
相关推荐
信达生物盘中最高价触及92.0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来源:金融界
港股异动 | 荃信生物-B(02509)涨超6% 国际化BD为公司今年核心战略 赛乐信今年销售额预计达3亿元
来源:智通财经网 7.70W
医药创新的“中国答卷”:从产业链升级到投资布局
来源:金融界 8.15W
女博士把公司卖了,20余家VC顺利退出
来源:投中网 1
凯信远达上涨3.59%,报1.3美元/股,总市值2014.05万美元
来源:金融界 6.35W
大行评级|交银国际:上调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至8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来源:金融界 7.55W
全部评论
没有评论,谈谈您的想法…
谈谈您的想法...
AI解读分析
帮我深度解读下该事件
License-out交易中首付款占比普遍较低,信达生物能否通过此类交易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国际化布局?
打开App
推荐 要闻 7x24 理财 财 经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