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终结个人英雄主义,私募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3-03-19 12:12:03

  老牌私募探索可持续之道 实行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百舸争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少老牌私募开始思考治理模式的迭代,寻找可持续之道。

  目前,星石投资、重阳投资、保银投资等多家私募均实行多基金经理协同管理基金的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突破个人局限性,通过多位风格互补的基金经理增加市场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同时扩宽管理规模边界,为投资人带来良好的绝对收益的体验。

  老牌私募探索可持续之道

  实行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老牌百亿私募重阳投资采用的是“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表示,所谓“多基金经理共管”,具体来讲,是在多位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下,同一只基金通过分仓的方式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参与管理,每位基金经理在自己的分仓范围内进行相对独立操作。

  王庆表示,重阳投资采用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符合全球资管行业发展趋势。当今全球资管行业里,大多数头部私募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如桥水、千禧、城堡等,都是采取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目前,不仅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模式被广泛采纳,甚至同一只母基金里嵌入使用多类型投资策略,从而大大拓展了超额收益阿尔法的潜在来源,同时又不互不影响。在确保实现符合预期投资收益的同时,又很好地避免了投资组合风险的过分集中,目标是给投资人带来良好的绝对收益的体验:投资业绩的可持续、可复制,管理规模上可拓展。第二,重阳之所以能在行业率先采纳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也是因为重阳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在系统的人才梯队培养、团队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的较早,从而具备了采纳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条件。

  星石投资16年践行“多基金经理团队制”的投研模式。在A股机构化越来越明显且竞争加剧的今天,多基金经理团队制的投研模式可以提升核心投研能力,提升稳定性,同时增强市场适应性,形成股票私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

  星石投资表示,首先,单一的投资官模式难以突破个人局限性,存在过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边际、路径依赖、容易与市场风格不匹配、策略容纳空间不足等问题。“多基金经理团队制”通过“去中心化”消除单一投资官带来的诸多潜在弊端,A股风格不断切换,有多名风格互补的基金经理可以增加市场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

  其次,多位风格不同的基金经理研究共享,独立决策,可以有效防止在市场机会不明朗时赌性过大。而当市场机会显著,多位基金经理能够在统一的价值投资理念下,更好地抓住投资行情,有望达到1+1>;2的协同效应。最后,这套体系还具有不断自我复制能力,从而不受规模的制约,持续地自我造血、自我循环,为客户提供长期持续、较为稳定的投资体验。

  据了解,保银投资早在2014年就全面转型为平台型基金公司。对此,保银投资解释称,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平台型模式可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研究更加深入。通过多基金经理平台,以行业专家的视角挑选各行业内未来最具竞争力及最可能被淘汰的公司,构建中性敞口的多空投资组合,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基本面研究,为投资者获取持续稳定回报。

  其次,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以后单纯靠贝塔获取收益是很难的,坚定地进行转型,走了获取阿尔法收益的投资思路。

  最后,当前中国已经有超过5000家上市公司,随着全面注册制,这一数量还会迅速增加。对以基本面策略为主的基金来说,单一基金经理模式难以有效覆盖全市场甚至跨行业。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冬冬补充道,保银的多空稳健系列产品,就由30多位基金经理共同分仓管理。主要原因是产品策略需要把握各个细分行业当中的alpha机会。保银为每个分仓基金经理设定了风险敞口,并要求做多一只股票的同时,必须做空另外一只股票。被做多的股票的基本面理论上会强于被做空的股票,所以这种多空策略可以把握十分细分的alpha机会。

  纵观中国私募行业的发展,东方马拉松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研究总监陆江川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个人英雄阶段、英雄联盟阶段、智能化英雄联盟阶段。陆江川表示,个人英雄阶段靠创始人作为主要投资经理,其他投研人员都是辅助;英雄联盟阶段依靠互补性的研究团队,靠多位投资经理,内部有研究和投资管理的协同;智能化英雄联盟阶段用最先进的设备、最先进的软件和智能系统,帮助团队提升研究效率和决策质量。我们公司的建设目标正是“智能化英雄联盟”,采取多投资经理,既有协同又有竞争,并通过公司的智能化建设对投资经理进行赋能。

  除重阳、星石等老牌私募之外,如进化论等“中生代”私募机构也有采取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金融产品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说道,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私募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单一基金经理面临策略容量的局限性,通过多基金经理共管可快速提升策略容量边界;二是单一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通常较为固定,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多基金经理可以提供多种收益来源,提高产品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三是私募机构投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赋予投研人员一定的投资管理权限,有助于提升投研效率、明确考核激励、打开职业通道。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表示,重阳、星石等老牌机构提出“共管模式”主要原因是希望私募机构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生久视,经久不衰。第一,海外头部私募机构在尝试“共管模式”下取得巨大成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二,个体能力有限,“共管模式”是私募机构寻求规模扩张可持续发展的新手段;第三,私募平台的搭建及合规运营存在许多困难,想要全身心做好投研,需要“共管模式”下的平台给予到的充分赋能。

  在金斧子投研中心看来,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核心在于借助更多优秀人才的力量、规避单一基金经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基金经理会有自己擅长的投资风格和行业方向,市场也会出现风格或者行业轮动,单一投资风格或难长期与市场行情一致,收益和回撤波动较大。多基金经理分仓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收益曲线、投资者体验更好。此外,也可以一定程度规避单一基金经理存在的规模上限等风险。

  对私募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加强组织架构、考核激励机制建设等

  多位基金经理协同管理的这一运作模式,无疑给机构在投研思想和体系、组织架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星石最具竞争力的,就是制度。”星石投资表示,在这个制度体系保障之下,整个投研团队、研究体系和投资体系的运作越来越系统化。可以将其投研团队理解为一台运转良好的价值挖掘机器,它不依赖于某个人,而是兵团作战,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极高的效率,良性纠错机制和极强的生命力,这是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富有特色的机制:一是自主培养机制。星石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16年的摸索已经十分成熟和高效,通过完善的梯队培养机制,能够持续保持投研体系的年轻化和持续化,且投研文化认同度极高。

  二是科学考核机制。根据基金经理的组合表现,给每个基金经理分配与投资能力匹配的投资范围和资金规模,每年度依据严格的考核机制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投资业绩优秀的的基金经理有更大仓位的管理权限。

  三是合伙人制度。私募的激励机制中,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基本是“前小后大”。星石不管行情好坏,不管公司盈利与否,只要旗下员工有突出贡献,公司都会重奖。目前星石共有18名合伙人,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

  四是高效沟通机制。投研一体,组织架构扁平,统一的投资方法和价值观,充分交流、共同进步、互相拓展能力圈;研究成果有效传导,持续提高研究转化率和投资有效率。

  王庆表示,相对于单一基金经理制,多基金经理共管制度对管理人的要求更高,它是一个体系,需要多方面的支撑。研究下来,总结一个成功的共管模式需要至少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杰出的人才、有效的协作、完善的系统和优秀的业绩,即“重阳S4”。

  王庆进一步介绍称,这种系统保障首先是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至今,重阳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和有板凳深度的人才梯队。其次是投研流程的保障。重阳的共管制度是在投资决策委员会指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具体包括投决会在仓位区间、标的入核心股票库、关键风控参数等方面给予共管基金经理以指引。而共管基金经理则在此框架内,在选股、择时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

  再次是中后台系统的支撑。为了共管的顺利运行,重阳投入资源自己开发了一整套内部IT系统,从交易结算、报表核算到合规风控,再到绩效考核等几方面完成对公司前中后台体系的重塑。

  最后是统一的理念以及公司文化。这些理念包括价值投资接力法、逆向投资,以及绝对收益等。企业文化方面,重阳很早就提炼出了“协作、分享、坦诚、谦逊、心胸开阔”的企业文化核心要素。长期来看,这都是让组织能够良性运转的底层依托。

  据记者了解,保银平台型产品由近30位基金经理共同分仓管理,每个人管理的资金量各不相同。投研团队实行“赛马机制”,业绩越稳定、在保银从业时间越久的基金经理管理的资金量越大。投决会每月深入回顾基金经理所管组合的表现,从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波动率、最大回撤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评判基金经理获取α的能力,每半年一次调整基金经理所管资金量。此外,保银实施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每年淘汰1-2位表现落后的基金经理。

  陆江川表示,在多投资经理模式下,为保证投资风格的一致性,在将投资理念统一为价值投资理念的前提下,以全面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在组织上,为最大化赋能投资经理,我们建立了以投资经理为中心,投委会、产品总监、交易总监全方位投资支持,研究部研究支持的组织结构;在投研能力建设上,创新性的建设研究支持平台,剥离研究事务性工作;在考核激励上,不仅考核产品的投资收益,更注重考核产品的稳定性及投资者沟通与服务。

  在贾戎莉看来,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以类似于MOM的架构,将基金资产分配给不同的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各位基金经理为自身的投资决策负责,并以此进行考核激励。通常而言,多基金经理在投研理念上大致一致、投资风格上有所差异,并共用研究、风控、市场、运营等内部模块。

  孙恩祥表示,通过“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能够突破对个体的依赖,任何单一个体的时间、精力、认知和学习的能力都存在局限性。寻找到优秀的平台赋能,在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投研氛围内,无疑能让基金经理从容前进,专注做好投资研究。而有效的组织架构可以构筑一个可共享的高质量能力圈,每个构建者都在为平台贡献力量,同时也能从平台汲取营养,真正做到在组织上实现能力圈的融合。

  此外,在激励机制方面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等价劳动付出所获得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公司的发展成果共同分享。考核应该摒弃结果导向型方式,不被短暂的考核期困扰,能够全身心做好基础研究工作。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崛起 制度保障是长期运作的关键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近年来,多基金经理模式逐渐成为私募行业主流,除了拥有多位基金经理、各自管理基金的“平台型”私募,也有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单只基金的“共管模式”、“团队制”私募。

  业内人士认为,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优点在于不同基金经理之间可以交叉赋能,互拓能力圈,减少对单一基金经理的依赖。但其也存在如何保持基金经理理念价值观一致、产品运营管理等挑战。私募表示,关键是通过制度来保障,加深基金经理间的沟通了解,彼此信任协作,还有设计良好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崛起

  团队交叉赋能等优势明显

  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早期,主要是单一基金经理、灵魂人物为主的模式,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竞争更加激烈,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私募机构采取多基金经理的平台型发展模式。比如高毅资产、景林资产、勤辰资产等采取多位基金经理、各自管理产品的平台化模式,而星石投资、重阳投资、保银投资等则采用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产品的“共管模式”或“团队制”,也受到关注。

  “在私募公司创立初期,主要靠核心人物个人投资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支撑,但从发展来看,私募想要做得强、做得大,就要突破对单个个人的依赖,找到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迭代的发展模式,比如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说。

  据他介绍,公司近年来推出了“重阳S4”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同一只基金通过分仓的方式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参与管理,重阳培养发掘了吴伟荣、王世杰、谭伟、钱新华等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

  在王庆看来,“共管模式”有几个优点:一是为团队的交叉赋能创造了条件,实现了“长板更长,短板补齐”的效果;横向的赋能体现在共管基金经理之间,纵向的赋能体现为投决会与共管基金经理之间;投决会在总体上对攻守策略进行全面把握和指导。

  二是共管模式有利于在资管模式下实现荣誉和压力的理性平衡,使得基金经理可以更加从容、理性做出长期正确的决策;三是体现在业绩上,共管模式下持股集中度降低,流动性增强,组合波动降低,是追求绝对收益、平衡长期收益和短期回撤很重要的抓手。

  星石投资表示,多基金经理“团队制”并不是简单的1+1=2,核心在于能发挥投研合力,与市场上所谓 MOM也有本质的区别。“星石有40人左右的投研团队,基金经理每天都在分享和交流,投资方法和投资语言统一,互相强连接,互相贡献,互拓能力圈。同时我们的投委会共同审定核心股票池,指导各个基金经理将大部分的持仓投资在核心股票池中。研究本身的效用,与投资理念、基金经理个人的能力边际,以及研究员提供的支持力度都有关。”

  保银投资称,一是平台有多位基金经理,更强调去中心化、可以弱化产品对单一基金经理的依赖,降低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造成的影响;二是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基金经理,也可以提供更大的策略容纳空间;三是每位基金经理只专注各自行业深度研究,在独立进行决策的同时,可以发挥行业间的协同和互补,形成投资合力,丰富单只产品的选股多样性。

  有人认为,“共管模式”是平台型私募发展的衍生产物。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表示,两者的优势都是抱团取暖、充分共享公司中后台资源支持。但不同于平台型私募各自管理独立决策,“共管模式”一般是同一只基金通过分仓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每位基金经理所管的分仓部分可以独立操作。弥补短板,发挥自己的长板,共同管理一只基金,给投资者创造更多的Alpha收益,但这种模式弱化了基金经理个体能力,对外更多的是投资者对平台实力的认可。

  “共管模式借鉴了Capital Group所倡导的投资组合经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对私募机构管理层而言太过趋于理想状态,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无法留住人才。我认为最合理的模式应是拥有共同理想信念、使命与追求的志同道合的人才汇聚一体,在相同的投资价值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稳定的能力圈和成熟的投资体系,做好自己产品的平台型私募。” 孙恩祥说。

  金斧子投研中心表示,无论平台型私募、共管模式,基金经理投资理念一致是基础。就前者而言,优秀基金经理业绩已经验证、投资风格形成且稳定成熟,加入或者创办新机构是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就后者而言,从研究员一路培养为优秀的基金经理,投资理念本就深入骨髓。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金融产品部执行董事贾戎莉称,共管模式与平台型私募皆为多基金经理架构,区别在于基金经理是否单独管理产品。共管模式的优势在于可在一只产品中实现多位基金经理的共同业绩,有助于优化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提高策略稳定性,扩充策略容量;可能存在的局限在于产品整体的投资风格不够清晰、可供参考的历史业绩有限、个人品牌模糊等问题。

  保持理念价值观一致

  团队稳定、凝聚力量是根本

  事实上,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保持理念价值观的一致性,怎么去保持团队稳定、凝聚力量等。

  “随着基金经理数量的增加,在运营管理、考核激励和品牌塑造方面也会给私募机构带来挑战。公司经营理念的打造、投资理念的引领、投研文化的磨合、内部协同的效率、以及考核激励的科学合理性,上述诸多要素能否深入行业价值实质、顺应行业发展规律,决定了多基金经理模式的发展之路是否稳定顺畅。”贾戎莉认为。

  星石投资表示,庞大的投研团队有更高的成本,多基金经理团队制的难点在于,既要把一群有独立想法的人组织起来,引导向同一个目标进发;又需要每个基金经理、研究员从个体层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防止认识趋同和创新力钝化。

  “对于一个资金规模大、需要团队来管理的产品,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以及执行这套方法的投研体系,把艺术的成分降到最低,把科学的成分提高到至少九成以上,保证产品可复制、质量可靠。维持体系的运行,实现主观能动性,要求打造好的内部竞争环境,建立好的内部组织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孙恩祥认为,选择的人才应认同公司价值观,如果信仰不一致,团队间没有充分信任理解,最终一定会支离破碎。当然光有共同情怀和美好愿景远远不够,股东和治理结构也是重中之重。好的治理结构,首先必须充分体现人才和专业的价值,人才要与公司利益做到充分绑定,均衡调配股权结构可以满足资本与专业人才长期稳定共存;有效考核从来不是目的,良性的约束力可以避免公司发展走向极端。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冬冬称,在利益分配和共同决策的时候,这种模式可能面临一定挑战。所以,平台基金经理最好有比较一致的底层投资理念,并在公司运营初期就制定公平、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和投资决策机制。

  除此以外,“共管模式”还对私募的中后台提出考验。王庆坦言,共管模式需要一整套系统的保障,内部的有效协同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过程,操作难度较大。

  保银投资表示,一方面平台型基金对中后台要求较高,中后台的系统必须可以容纳多位基金经理同时交易,系统化建设可能会需要多年时间筹备;另一方面要找到价值观一致的人才,并且保证投研团队的稳定,才能形成投资合力。

  通过制度保障“共管模式”运行

  考核、激励机制等很重要

  私募认为,关键是通过制度来保障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运作,包括设计良好的组织架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加深基金经理沟通了解,信任协作。

  “多投资经理模式在私募行业已经普遍被接受,但是管理水平还是参差不齐,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平台能够为投资经理做哪些赋能,带来哪些能力上的加持。投资经理在投资行为的全链条上,都可以得到平台的赋能,使得投资经理的投资能力较个人英雄模式得到明显提升,形成平台优势。”东方马拉松投资总经理、研究总监陆江川说。

  随着基金经理数量的不断增加,保银投资坦言,在管理方面有一定的挑战。但公司用制度确保投研团队的稳定性。首先是公式化的激励,每位平台基金经理可以根据自己管理的规模和业绩计算出自己当年的奖金收入,同时其管理规模也会根据业绩表现进行动态调整。

  其次是合伙人机制,对长期业绩优秀、对公司贡献突出的平台基金经理会吸纳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并享受公司的利润分红,确保核心投研人员的稳定性。第三是清晰的人才晋升路径,充分激发研究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是奖金跟投机制,每一位基金经理的年终奖金必须一定比例跟投自己所管理的基金,确保其利益与客户利益的高度一致。

  王庆强调,重点是制度保障:首先是人才方面,他们每个人都经过差不多十年甚至十年以上在重阳投研和管理体系下的培养训练,都是公司创始人、首席投资官裘国根亲自带出来的徒弟,在这期间他们彼此了解对方能力圈的深度和边界,有同样的投资理念,甚至使用同样的语言体系,沟通成本非常低;第二是协作,重阳的基金经理很强调彼此学习借鉴的重要性,背后原因是彼此信任。在这个意义上,“重阳S4”基金经理有机组合就构成了一个超级能力圈,包括“投决会”统一的策略指引,各自拥有独特的能力圈,长期磨合、团队作战,耦合效应、彼此赋能。“人才系统以及协作的文化等确保了基金经理理念的一致以及团队的稳定。”

  陆江川表示,多投资经理模式,为了保证投资风格的一致性,主要采取三个措施:首先在投资经理选拔环节,通过对其投资行为及投资逻辑的长期考察,判断其底层投资逻辑是否为价值投资逻辑;其次,在投资经理考核环节,投资风格的一致性作为重要的评价维度,由产品总监、交易总监提交分析报告,投委会进行评价;第三,归根到底是公司文化的建设,让投资经理深度认同公司的投资理念与哲学,并将其内化到平时的投资行为中。

  私募“个人英雄主义”模式难走远 依靠“多基金经理”模式实现传承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国内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将近20年时间,涌现出一批批百亿私募成为行业翘楚,但大浪淘沙,2015年首批20多家百亿私募,如今只剩下星石投资、淡水泉投资、重阳投资、景林资产等几家。过往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私募,容易出现动荡,而第一代做私募的投资人也在思考传承问题,寻找未来长久发展的道路。

  业内人士认为,平台型、共管型的多基金经理模式,甚至多资产、多策略模式,大概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私募想要走得长远,系统化投资、多资产配置、多策略融合,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和投研体系非常重要,保持业绩的稳健增长。

  “个人英雄主义”模式存在弊端

  “多基金经理”模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

  如果把中国私募行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东方马拉松投资总经理、研究总监陆江川说,可以是个人英雄阶段、英雄联盟阶段、智能化英雄联盟阶段。“我们认为,以核心人物为特色的个人英雄阶段虽然存在着投资决策效率高、经营方式灵活等优点,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比如个人都有认知和思维盲区,会在市场某些阶段、某些领域,将个人的短板明显放大,导致投资业绩的大幅波动,公司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存在较大的风险。

  所以,未来私募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英雄联盟阶段。多投资经理既有协调又有竞争,并通过公司的智能化建设对投资经理进行赋能。”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金融产品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表示,私募行业是一个不断接受市场考验、持续培育客户信任的行业,唯有精进投研、业绩取胜,方能得以有效传承。“以核心人物为特色的私募机构,面临市场结构的变化、新行业新方向风起云涌等挑战。平台型和共管型的多基金经理模式,甚至多资产、多策略模式,是未来大概率的发展方向。”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称,私募想要在风格轮换较快的A股市场站稳脚步,仅靠核心人物主导很难持续性发展。基金经理想要在更多领域寻找到估值合理的优质上市公司,离不开团队的深度研究并提供专业判断。平台好于个体毋庸置疑,未来走向平台型是私募机构发展必经之路。

  不少私募相信团队的力量可以走更远,星石投资表示,单一的投资官模式难以突破个人局限性,存在过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边际、路径依赖、容易与市场风格不匹配、策略容纳空间不足等问题。而多基金经理团队制这个系统,只要选择合适的人放在里面,还可以持续迭代。“公司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16年,最早只有创始人江晖一个基金经理,到现在是6名基金经理共同在管,未来可能会源源不断的产出更优秀的投研人才,保持稳定的投研产能输出。”

  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直言,“我相信私募行业在未来5-10年里会出现更多的管理人实行共管模式,因为它能够帮助管理人实现可持续、可迭代的目标,这也是第一代投资人当前普遍面临的切实需要。重阳投资通过共管模式阶段性地实现了机构化的目标,在行业里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系统化投资、打造人才梯队

  业绩稳健增长是私募长久发展根本

  从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路径来看,贾戎莉表示,系统化投资、多资产配置、多策略融合、多区域乃至全球布局,是对冲基金不断拓宽策略边界,能够做大做强、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主流发展方向。“从近年来国内私募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单一资产、单一策略难以避免会面临宏观周期、资产波动和策略周期的冲击,给产品业绩表现带来较大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主观与量化的结合、多基金经理管理等发展模式,作为增强策略稳定性、提升策略容量的有效举措,日益成为私募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市场人士认为,私募基金想要做大做强,长久存活于市场,根本在于保持业绩的稳健增长,其背后涉及人才团队建设、投研体系打造、公司治理等问题。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冬冬称,人才是私募基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要努力培养符合自身投研理念的人才,这样才能使自身投资风格和策略延续。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使自身的投研体系保有开放性。这两方面结合,才能保证投研组织和体系不断良性迭代。

  孙恩祥坦言,私募在市场能够长存的原因只有一个:业绩经久不衰。单一投资经理能力圈有限,容易达到瓶颈,投资经理应该勇于破圈接受新鲜事物,“我接触到不少业绩优秀的主观股多管理人内部会招聘量化团队提前布局量化多头或其他策略,也接触过前期业绩优异上了管理规模后却因能力圈有限没有准确预估出策略容量,只能被迫小票换大票维持产品净值相对低波动运行。”

  星石投资表示,第一,私募行业早已从微型作坊式时代发展到要依靠公司治理、投研组织比拼的阶段,公司实行多基金经理团队制,投研人员分工协作,共同组建投资能力圈,并且持续系统化迭代;此外,公司还搭建了“投研、市场、运营、合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治理体系完善。

  第二,采用科学的投资方法,通过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寻找公司、行业、宏观等多个层面的强劲驱动因素,投资于具备强劲驱动因素的投资标的,获取相应的企业价值增量。

  第三,投资需要专注,公司走私募精品店模式,只专注做一个股票多头策略,目标是打造一款投资者可以长期持有的全市场风格产品,不需要其事先判断市场未来什么样的风格再去选择产品,提供持续稳定的投资品质。

  第四,将持有人长期利益最大化置于首位,公司不会去追逐短期的极致风口,但是会力争每个阶段都能稳定的获取中上水平的超额,长期积累下来,投资者更充分的体验到更优异的中长期业绩。

热搜

基金经理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