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金融高质量发展对民企有哪些具体助力?请读透这3500字的章节
金融界 2024-05-07 22:19:42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
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基金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诚邀国内外学界、投资圈有影响力的大咖们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金融的稳定与活跃是经济发展的双翼,二者相辅相成。要准确理解金融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推动金融体系的深度改革与创新,以加快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悦读本期推荐书目——《金融高质量发展——具体内涵和实践路径》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深入剖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内涵和实践路径。他分别从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融合、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金融改革的深化推进、金融风险的全面防范、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文化的积极培育、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以及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首先,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的成长。其次,通过优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体系的普惠性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再次,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同时,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
此外,扩大金融开放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金融文化,弘扬诚信、责任和创新精神,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最终,通过建设金融强国,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悦读君摘录《金融高质量发展——具体内涵和实践路径》一书中精彩篇章,以供读书先睹为快。
注重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优化金融服务,使金融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为我国数量众多、作用巨大的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202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针对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突出问题,必须不断完善融资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民营企业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提升效率、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际局势动荡、经济逆全球化、疫情阻滞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经营挑战压力。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痼疾,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学术界、企业从不同层面已经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相关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当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时,这个问题就再次凸显,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突出瓶颈。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破解民营企业困局的关键一招、重要一环。特别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十分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表层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找到并消除“病根”,采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社会大环境。
一、完善信用评价数据共享机制,减少结构性融资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并不仅仅是需求侧的问题,现实情况往往是,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同时,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也面临放款难的情形,也就是投融资存在结构性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相互信任。民营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这是投融资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
当下,信息技术及其广泛应用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能性。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的信用评价已经较为成熟和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融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信用评价的方法和内容。然而,由于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等掌握的信用信息尚未形成整合,信息孤岛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获得全面信息或者获得信息的成本过高。因此,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
政府应尽快设计出台用于信用评价的数据共享机制和规则,可实行强制与有偿提供相结合,在严格监管前提下对金融机构放开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公共数据。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应对外共享自身掌握的信用信息,共同打造信用社会,共享信用社会红利。民营企业应积极主动提供自身信用信息,并专注于业务,诚信经营,维护自身良好信用,打造自身的软实力。
二、建立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减轻金融机构风险负担
相比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小而灵活,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而这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在相同的收益下,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放款给风险更高的民营企业。如果金融机构提高放款利率,那么民营企业将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经营负担增加,风险提升。这些风险由单一部门承担,都会加大压力,因此,建立全面的、系统性的、可持续的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要全面覆盖民营企业风险,既包括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包括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科技创新风险。另一方面,要涵盖全部参与主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机制、负责监管,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证券公司等机构参与共管、共担风险,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分担风险。再一方面,要有系统性的分担机制设计,包括优化升级原有的融资担保机制,如丰富抵押品种类、提升知识产权质押普惠度;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可由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用于补偿金融机构投向民营企业的资金损失;创新民营企业经营全过程保险,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降低其违约风险,包括处于研发阶段的科创保险、生产过程中的财产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销售过程中的货运保险等。
三、畅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信贷融资渠道,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表现是其融资方式单一,且获取融资的渠道不畅。除商业银行贷款受到限制以外,民营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更是面临重重阻力。因此,必须推进监管改革和金融创新,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必要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股票债券融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
在债券市场方面,有必要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覆盖面,创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推广科技创新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鼓励机构投资者配置民营企业债券。
在股票市场方面,完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基础性制度,扩大创业板和科创板规模,大力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民营企业股权融资主场;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引导基金作用;完善投资退出机制;允许企业依托应收(供应链)账款、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在商业银行信贷方面,加强政策引导,精准实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关注和了解民营企业,加强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四、积极推进、不断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随着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体量和作用的不断增大,民营企业将逐渐成为金融机构开发和服务的重要对象,民营企业金融歧视现象也将逐渐减少。当前,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原有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准入门槛超越了民营企业的能力范围,或者现有的金融服务难以匹配民营企业的需求。
这就需要推进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其一,通过过程管理降低融前门槛,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智能化风控系统,实现筛选、风评、授信、签约、放款、支付、跟踪、回收全流程风险管理,从而降低融前对民营企业的要求。其二,加强民营企业增信产品开发,做实民营企业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抵押,深度挖掘民营企业稳定合规的供应链业务,从中开发新型抵押品,通过大数据征信方式为民营企业增 信,发展信用保证保险,为民营企业提供征信保护。其三,有针对性 地调整还款政策,如允许陷入临时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调整还款方式,变更还款内容,按需延期付息,延长还本期限,帮助其脱困。其四,开发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衍生品,利用金融衍生品价格发现和风 险对冲功能,帮助民营企业对冲市场风险、维护资产安全,在培育专业金融衍生品经营机构时,将服务民营企业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其五,鼓励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创新,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核心数据,实施全链征信,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监督成本和损失风险,进而提升链上企业融资易得性,惠及链上所有民营企业。
五、加强监管引导,营造宽松良好的融资氛围
从201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 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到 2023 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民营 企业发展,举措不断升级,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从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到 2023 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对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系统安排。这些政策举措彰显了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对相关机构和行业企业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为实现金融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需要进一步抓紧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并在政策指引下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融资氛围。
首先,相关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可采取灵活适度原则,应时应势精准调整监管要求,在一定程度内提高监管容忍度,如对于民营企业因国际局势变化、政策调整、极端气候等无法按时按量还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可放宽金融机构呆账核销监管要求。
其次,开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评价,对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情况进行监测,对民营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情况进行综合测评,设置奖惩措施,扩大民营企业金融供给规模。
再次,综合实施民营企业融后风险监测,完善民营企业信用和经营信息采集、记录、分析、共享,实施动态风险监测,严惩涉融欺诈、恶意拖欠款等违规违法行为,保护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最后,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增进互信和了解,促进形成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人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