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狂飙3%!中概股夜盘暴涨7%,小鹏单月交付激增273%引爆汽车股,黄金暴跌难挡亚太普涨
金融界 2025-05-02 11:44:44
5月2日,亚太股市迎来一场“红色风暴”。香港恒生指数高开高走,最终收涨1.22%,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一度暴涨3%,创下近三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而中概股夜盘交易时段更是上演“核爆级”行情,三倍做多富时中国50指数ETF(YINN)暴涨近7%,小鹏汽车飙升逾6%,万国数据涨近5%,理想汽车、蔚来、阿里巴巴等巨头集体拉升超4%。与此同时,港股保险板块强势领涨,汽车股全线爆发,而黄金股却因国际金价调整遭遇重挫。这场冰火两重天的行情背后,究竟是哪些资金在“推波助澜”?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同比激增273%的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
中概股夜盘“核爆”:YINN暴拉7%,小鹏、理想“狂飙”引爆汽车股
今日港股的狂欢,始于中概股夜盘交易的“超级火箭”。凌晨美股收盘后,中概股ETF延续了白天的强势表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三倍做多富时中国50指数ETF(YINN)——该基金在夜盘交易时段一度飙升近7%,创下2024年1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而中概科技巨头更是集体“狂飙”:小鹏汽车涨6.23%,理想汽车涨4.09%,蔚来涨3.98%,阿里巴巴涨3.87%,京东涨3.55%。这一波暴涨不仅点燃了港股科技板块的热情,更让市场嗅到了外资“抄底中国”的强烈信号。
在这场狂欢中,小鹏汽车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5月1日,小鹏公布了2025年4月交付成绩单:单月交付新车35045辆,同比暴增273%,环比再涨6%,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单月交付量新高。更令市场震惊的是其爆款车型的持续爆发力——小鹏MONA M03上市仅8个月累计交付已突破10万辆,而定位高端的P7+车型上市5个月便完成第5万台新车下线。2025年前四个月,小鹏累计交付量达129053辆,同比激增313%,这一增速不仅碾压特斯拉,更让蔚来、理想等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小鹏的“神话”直接引爆了港股汽车板块。今日开盘后,小鹏汽车港股股价一路飙升,最终收涨5.12%,理想汽车涨4.09%,零跑汽车涨3.14%,吉利汽车涨2.81%,比亚迪股份涨2.45%。市场分析认为,小鹏的爆发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性价比、供应链管理上的全面碾压:MONA M03起售价仅15万元,却搭载了城市NGP高阶智驾系统;P7+则以30万元价位挑战特斯拉Model S的豪华市场。而小鹏与大众汽车的深度合作,更让其供应链稳定性远超同行。
保险股“大象起舞”:人保、新华领涨,资金押注“高股息+政策红利”
如果说汽车股的狂飙是“成长股的盛宴”,那么保险板块的集体冲锋则是“价值投资的狂欢”。今日港股保险股全线暴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涨5.32%,中国财险涨3.18%,新华保险涨3.11%,中国太平涨2.76%,中国人寿涨2.44%,中国太保涨2.19%。这一波上涨背后,是市场对保险业“高股息+政策红利”的双重押注。
从基本面看,保险股的上涨逻辑清晰:一是高股息吸引力。以中国人寿为例,其2024年股息率高达6.2%,远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二是政策红利释放。4月底,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养老金融、绿色金融”,并鼓励险资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这意味着,未来险资将成为A股、港股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保险股正成为外资“避险+抄底”的首选。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外资急需寻找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的资产。而中国保险业凭借庞大的资产规模(2024年底总资产达30万亿元)、严格的监管体系,以及估值处于历史底部(AH股平均PE仅6倍),成为外资眼中的“避风港”。
黄金股“闪崩”4%:国际金价“过山车”,资金弃贵金属转投风险资产
与港股、中概股的狂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股的集体暴跌。今日开盘后,潼关黄金一度跌超4%,赤峰黄金跌近4%,山东黄金、招金矿业跌超3%。这一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金价的剧烈波动。过去一周,现货黄金从2450美元/盎司的高位持续调整,最低跌至2380美元/盎司,尽管今日开盘后有所反弹,但技术面已形成“双顶”形态,市场看空情绪蔓延。
黄金暴跌的背后,是资金对“避险资产”的重新定价。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5月3日公布的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远超预期,失业率降至3.8%,薪资增速环比上涨0.3%,这直接削弱了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缓解。伊朗与美国在阿曼的间接谈判取得进展,中东局势暂缓,导致黄金的避险需求下降。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资金正在从黄金等防御性资产,转向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今日亚太股市的普涨便是明证:日经225指数涨0.6%,澳洲标普500指数涨0.7%,韩国综合指数微涨0.06%,菲律宾股指涨1%。而中国资产更是成为全球资金的“香饽饽”——除了港股的暴涨,今日A股北向资金净流入超80亿元,富时中国A50期货夜盘涨1.2%,离岸人民币汇率更是大涨300点,突破7.22关口。
亚太股市“共振”:中国资产为何成全球资金“避风港”?
港股的狂飙并非孤立事件。今日亚太股市集体上涨的背后,是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重新评估。过去一周,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中国股市评级,高盛更是将MSCI中国指数目标价上调15%,理由是“中国政府稳增长政策超预期,企业盈利拐点已现”。
从资金流向看,外资正在加速回流中国。EPFR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当周,海外主动型基金净流入中国股市的资金规模达22亿美元,创下2023年6月以来新高。而港股通的净流入更是连续两周突破200亿港元,南下资金对腾讯、美团、小鹏等科技股的加仓力度空前。
外资为何突然“爱上”中国资产?三大逻辑支撑这一趋势:
1. 政策底已现:4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并罕见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这意味着房地产政策将进一步宽松,而财政政策也将更加积极;
2. 盈利底确认:已披露的A股、港股一季报显示,科技、消费、新能源板块盈利增速超预期,尤其是新能源车产业链,小鹏、理想、比亚迪的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
3. 估值全球洼地:当前恒生指数PE仅9倍,恒生科技指数PE仅22倍,而标普500指数PE高达27倍,纳斯达克指数PE更是突破40倍。在全球股市普遍高估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的性价比凸显。
结语:一场关于“信心”的博弈
5月2日的港股行情,像极了一场关于“信心”的博弈。当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同比激增273%时,市场看到的是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当保险股集体冲锋时,资金押注的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当中概股夜盘暴涨时,外资表达的是对中国资产的长期看好。而黄金的暴跌、亚太股市的普涨,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资本的“避险游戏”中,只有真正具备基本面支撑的市场,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