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协发布寿险电销报告:5家公司占据76%市场份额

金融界保险频道 2018-03-21 17:13:00

金融界保险3月21日讯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2017年寿险电话营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寿险电话营销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来,稳步发展,保费规模逐年上升,人力指标日趋优化,产品结构以保障型为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根据电话营销行业数据及企业经营状况,对2017年寿险电话营销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一、保费规模平稳增长,市场集中化程度高

2017年,我国寿险电销行业实现规模保费199亿元,较2016年增长21%。其中,自建机构保费较2016年增长17%,合作机构保费较2016年增长31%。

全年保费收入来自经营电销业务的29家人身险公司,前5家公司占据了市场76%的份额,其中平安一家公司市场份额高达46%,市场集中度较高。平安人寿、招商信诺、大都会人寿、泰康人寿和阳光人寿的保费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从各公司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66%的公司电销业务规模保费呈现增长态势。

从渠道来看,2017年全行业通过自建机构实现保费近147亿元,其中平安人寿凭借92亿元的保费收入稳居第一,阳光人寿等其余10家公司通过自建机构取得的保费均在亿元以上。

2017年寿险电销通过合作机构实现保费52亿元,招商信诺、大都会人寿等11家公司通过合作机构取得的保费均在亿元以上。

二、电销市场良性竞争,经营主体优胜劣汰

2011年至2014年,开展电销业务的寿险公司数量呈阶梯式增长趋势, 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呈下滑趋势。2017年全年国内寿险电销市场共有29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截止12月31日,仍有26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预估在未来几年,保费规模占比较少的中小公司将逐步退出电销市场。

三、中资公司占据主导,规模和增速有绝对优势

29家公司中,中资公司18家,外资公司11家。2017年,中资公司规模保费153亿,占比77%,外资公司规模保费46亿,占比23%。中资公司保费增速超外资公司,中资公司规模保费较2016年提升22%,外资公司规模保费较2016年提升16%。

四、以保障型产品为主,意外险仍为主力险种

2017年寿险电销产品结构较2016年有明显调整,意外险以71亿元的规模保费仍为电销渠道的主力险种,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36%。人寿保险全年实现保费58亿元,落后意外险成为第二大险种。健康险实现保费42亿元。此外,年金保险实现保费27亿元,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14%。

五、销售人力稳步增长,行业脱落率指标优化

2017年12月,寿险电销行业销售人力达7.7万人,较年初增长3%。行业整体年度脱落率为13%,较2016年降低0.6个百分点。各公司间差异较大,中国人寿等7家公司优于行业水平,友邦人寿等21家公司较行业整体水平差距较大。

六、人均产能快速增长,外资公司优势明显

2017年,行业整体月人均产能为2.3万元,较2016年增长15%。在开展电销业务的公司中,月人均产能在2-3万元的公司最多,有9家,占比超32%;月人均产能在1-2万元的有8家,占比29%;此外,月人均产能在1万元以下的公司有4家,占比14%;月人均产能在3万元以上的有7家,占比25%。

从各公司来看,人均产能前十名有六家为外资公司,其中,光大永明和招商信诺人均产能均在4万元以上。

七、继续率指标表现良好,保单品质提升显著

继续率指标方面,81%的公司较2016年有所提升。其中, 8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80%以上,9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70%-80%之间,9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60%-70%之间,1家公司继续率指标在60%以下。

2017年,电销行业稳步发展,各项关键业务指标表现平稳,但随着移动互联、AI技术等新科技应用,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电销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电销如何转型,寻找新的行业增长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继续发挥电销新渠道的优势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热搜

寿险电销 寿险 电话营销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诉
精彩推荐
弱美元的共识,会反转么?
券商研报精选07-15 13:59:00
知名车企宣告破产,77万国产Jeep车主售后维修谁来“兜底”?
金融界07-15 13:57:25
问界M8月销超2万台,稳坐40万级销冠,8月发布纯电版
金融界汽车07-15 13:54:17
光伏周期要变了?继爱旭股份单季度盈利后,隆基绿能预计减亏超24亿元
时代财经07-15 13:36:05
港股午评:恒指涨0.2%、科指涨0.41%,科技股及生物医药股表现活跃,大金融股集体低迷
金融界07-15 12:02:47
全部评论 0
没有评论,谈谈您的想法…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