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别了万峰!辞去新华保险一切职务

金融界保险 2019-01-16 18:06:46

万峰

1月16日,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万峰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风险官、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其他一切职务。辞职自2019年1月16日生效。据悉,这已是一月份以来新华发布的第三次公告。

(资料图:新华保险 黎宗剑)

新华执行董事、排名第一的副总裁黎宗剑代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首席风险官等职务;排名第二的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杨征代行首席执行官暨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职权。

(资料图:新华保险 杨征)

根据之前公告,新华保险第六届董事会即将期满,公司正在启动和推进董事会换届程序。

作为市值上千亿的大蓝筹,加之中国寿险行业灿烂的未来,新华颇受资本市场关注。本月初的换帅风波曾一度引发新华股价异动,“公司经营一切正常”的公告后,股价企稳回升。

鉴于换帅利空消息已得到进一步释放,及上一次百亿市值和无辜散户的无妄之灾,这一次新华换帅落地,市场又该作何解读?资本市场所关心者无外乎未来与利润,即预期。

历经23年风雨,这家总资产7000多亿元、有着跻身世界500强实力的上市寿险企业早非亦步亦趋生死未知的小新型险企,迈入中国传统大型寿险公司系列,但无论继任者是谁,可选择的路径皆不多,或者说唯一。

两位临时负责人

黎宗剑+杨征,熟稔新华者

不同于万峰时代的董事长兼CEO一肩挑的情况,这一次新华任命了两名临时负责人,分别是代行董事长职务的黎宗剑和代行CEO职权的杨征。两位临时负责人均是执委会的重要班底,也是深谙新华转型战略者。

黎宗剑,法学博士,老保险人,拥有丰富保险企业管理经验,熟稔董事会工作。这或许是其代行董事长责任的原因。

其2017年1月起担任新华执行董事、副总裁。

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担任新华非执行董事。

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历任汇金公司证券机构管理部、保险机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及保险机构管理部副主任。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任中国出口信保董事,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历任太平养老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纪委委员。

2004年9月至2007年8月任中国保险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和《保险研究》杂志主编。

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历任中国再保险(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投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发展改革部副总经理和中国保险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兼)。

杨征,美国东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新华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作为原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裁,杨征历任国寿股份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财务总监,副总裁等职,具有美国注册会计师和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资格,任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国家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委员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委员会委员。

疑问在于,董事长和CEO不再一人兼任是新华临时举措还是常态化治理结构调整?纵览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董事长兼CEO现象多出现于民营类保险公司,而大型国企和发达市场大型上市保险公司往往是董事长(董事局主席)和总裁(CEO)间的一把手、二把手分而治之。此前康典时代,先后历经何志光、万峰两任总裁,后万峰继任董事长。

新华转型启示录

捍卫传统寿险经营理念,给出新华转型样本

不足五载的新华岁月,或许是万峰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五年。

原因,不仅功成名就,还在职业生涯末期得以实现一生倡导的寿险经营理念。原本曾戏言“赶不上真正寿险时代”的万峰,近年来在宏观环境及监管政策的双向调整中,成功将新华带上他理想中的寿险公司之路。时也运也,实力也。

尤其是在中国保险行业风云突变,一度集体焦虑、迷茫的转型踯躅中,万峰凭借出众的专业素养和保险履历,加之新华近年来的转型得到舆论认可,颇受媒体及分析师推崇。

作为新华转型的灵魂人物,万峰四年多的新华岁月对行业最终的贡献当有两点:

其一,解析保费构成,令中国寿险行业对寿险经营规律有了一次普世性的了解。

“寿险与财险不同就在于,寿险有持续发展能力,而持续发展能力就在于有续期保费。寿险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主要的业务是靠续期保费拉动,而不是靠首年保费。如果一个公司发展10年,但首年保费依然占80%以上,这家公司依旧是新公司,仍然处于创业阶段。”

这段万峰2017年的公开发言,直指其对寿险保费的认识,进而引出一个寿险经营常识。

寿险公司总保费由首年保费、续期保费构成。保险公司业务发展主要指的就是“保费”,而所谓“转型”主要就是指保费结构的转型,因此在转型发展期,在行业的迷茫期,聚焦“保费”这一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寿险总保费中的首年保费又是由趸缴保费以及首年期缴保费构成。

其二,基于新华标的的寿险转型方法论,为行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关于寿险转型的结构调整,万峰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保费+久期+产品结构的调整。

所谓保费结构就是从趸缴保费为主,走向以续期保费拉动总保费增长的模式。

保费久期的调整,就是续期保费越大,保费收入稳定性越强;续期保费久期越长,公司持续发展能力越强;续期保费占比越高,业务结构越好。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保险产品由理财型走向健康险和养老险。

期间的关键或者说难题是业务平衡难题,及如何防业务起伏问题、现金流问题,万峰给出的方法是:

一是锁定规模。如果在调整结构的同时,没有对规模进行锁定,最终往往难以达到调整结构的效果。

二是平衡续期和趸缴业务。只要把续期的增量作为趸缴的减量,那么基本可以保障总保费基本稳定,不会出现现金流问题。

三是逐步延长期缴交费期。也就是俗话说的“拐大弯,不拐急弯”。特别是对于历史包袱较重的公司,建议首先由趸缴过渡到三年期缴,然后过渡到五年期缴,最后再转向十年期缴。不宜由趸缴一下子转向十年期,也就是说,必须要给予转型一定的过渡期。

新华转型进行时

一家迈入转型红利期的大型人寿保险公司

如果说万峰留给行业的是一个转型方法论和新华式样本,那么留给新华的就是一个进入转型红利期的寿险公司。

这一点可以从2018年新华的数据找到答案。

保费收入通常被视为外界评价一家保险公司的晴雨表,尽管其背后的统计口径和业务结构有着很大差异。新华曾一度跻身于国内寿险市场第三位,2013年首次实现年度保费上千亿,2015年达到1100亿元。不过自2016年后,其保费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从个位数到了负增长,市场排名也迅速下降,这与当年高速增长的寿险业形成强烈反差。

外界的关注热度和内部的战略冷静,亦形成了鲜明反差。犹记得,万峰2016年首次以新华一把手身份亮相媒体时的表态:这种下滑和退步为主动收缩,主动转型的举措。最典型动作就是“两步走”的步调。

此后两年,2016年和2017年为之转型期,首要目标是调整业务结构,这个阶段的策略是锁定年度保费规模,基本维持在1100亿元左右。先从砍掉趸缴业务入手,再到发展长期期缴发力,后到保障型业务主打,直至续期业务拉动模式确立,自此转型成为新华的标签和代名词。

从2018年开始,新华宣布从转型期进入发展期,逐步释放转型红利,平滑了市场此前的担忧和误读。

一度纠结的保费方面,新华一改转型期间负增长的局面,2018年在行业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全年保费达到1222.86亿元,为新华历史新高。根据2018年前11个月行业数据,新华原保费排名市场第六,市场份额为4.7%,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止跌回升”。

业务结构方面,2018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超过222亿元,全年个险渠道健康险首年保费超过100亿元。100亿健康险新单的蕴意,如果是10年期就是900亿元续期保费,20年期就是1900亿元续期保费。

利润方面是最直接的体现,2018上半年,新华净利润77.02亿元,2017年全年为53.83亿元。

相对于保费、利润、产品结构等硬指标的改善,新华真正的改变在于队伍和销售逻辑的改变,建立了业内第一只大型风险管理师队伍,打通了走向风险管理专家的痛点。

2019年新华将推出的10万获得风险管理师,和瑞再为至培训的高端“两核”人员已经成型。

新华的未来

路径并不多,有着强劲竞争力的传统寿险公司

鉴于外资保险公司较小的市场份额,友邦或许是中国保险市场最被低估的一家寿险公司。尤其是过去数年,超常规发展的理财产品遮蔽了外资真正实力。如今,战场正在回到外资寿险公司熟悉的赛道。战略选择、将全球优势转化为本土优势的能力以及中国管理团队多年培养的人才,反映到市场就是个险、专业技术、经营理念等优势。

仔细观察友邦保险,不管市场变化莫测,岿然不动,深耕一隅。行业性负增长的中,2018年友邦前11个月保费增幅接近30%,保费236亿元。净利润自2017年增幅284.17%达到20亿元后,2018年依旧稳健,前三季度达到26.39亿元。

目前,友邦仅在中国5个省市展业,如果是一家全国性布局的公司,威力几许?或许前三格局会变。

看新华近年转型路径及目标,颇似两家险企,太保寿险和友邦。万峰初掌舵时期,保费结构调整以及锁定保费规模的方法论,和太保寿险的转型路径相似,只不过用时更短。砍掉趸缴、拉长续期后,新华的发展策略和友邦保险更为贴近。如新华当前以附促主、不重数量重质量的代理人队伍考核、长期保障类产品等均是友邦之标识,也是其高利润的来源。

2017年,万峰在公开场合讲述寿险转型方法论时,标的也是太保和友邦。上个世纪80年代,万峰短暂到香港友邦交流学习。

事实上,无论是“正在改变一切”的保险科技,还是已经到来的大养老、大健康等势必会影响中国保险市场格局、盈利模式的业务领域,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万峰本人也好,继任者也罢,新华均没有更多的选择。

小新型保险公司,他们将是科技注定改变的一代。众安保险的百亿保费,阿里、蚂蚁等科技巨头的侵入已经诉说了平台型中介的来临。

环顾传统“老兄弟们”,平安之科技基因贯穿始终,加之金融全牌照,梦想并不在保险。大哥国寿、人保等副部级央企,根正苗红,家大业大,未来注定服务顶层设计;黄浦江畔老太保,沪上政府的鼎力支持,连送数块金融牌照,以最全保险牌照的集团公司成为当地政府的金融平台;同城竞争多年的老对手,泰康早已布局大健康、大养老多年,十数个养老社区,及收购的医院、诊所令之缔造了中国独一份的寿险商业模式。

回看新华,虽说成立了电商公司、亦在健康、养老方面有所涉及,但均未有明显特色。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那只历经23年风雨不到,依旧牢牢占据中国寿险市场重要地位的30余万人的队伍,及这一次来之不易的转型大业。

原因,相对其他公司的布局,新华近年之转型确是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路,或者说巨头们尚未涉及之路。

偌大的中国市场,一定会出现一家有着强劲的竞争力、真正传统的以健康险、长期养老险为主的寿险公司。

后 记

无论大小公司,都应该有能力的边界,且在能力圈内行事。

目前保险公司更多的是规模效应,而没有协同效应,规模效应没有竞争的壁垒,很难抵御竞争对手的冲击和挑战。

在当下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于跋涉于回归保险本原深水区的新华保险来说,稳中求进、进中求好扔不失为最佳的选择。

热搜

新华保险 万峰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