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银保监会再出新规 让“惠民保”实现规范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2021-06-06 14:48:56

  5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66号)(以下简称《通知》),开宗明义地提出“为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定制医疗保险)业务的开展,有效发挥商业健康保险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通知》可以说是自2019年各地陆续出现各种“惠民保”以来,监管部门首次出台规范性的文件。

  2020年4月,由江苏省苏州市医疗保障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共同指导的苏州城市定制化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苏惠保”正式发布;6月,浙江省杭州市推出“杭州市民保”;今年9月,安徽省合肥市“合惠保”上线;10月底,天津市推出“津惠保”等等。据去年12月初由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上海健康医学院联合完成并发布的健康保险蓝皮书披露,去年前10个月,我国已经至少有60个城市落地城市定制医疗险,合计已经惠及超过2600万人,总保费收入超过10亿元。

  在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博士看来,城市定制医疗险并非单纯的商业性险种,也不属于政府基本医保,而是公私合作制险种。它是为了解决传统商保产品和政府基本医保之间在覆盖人群、产品责任上存在的断层而设计的一款衔接基本医保、覆盖广大人群、保障待遇适度的保险产品。城市定制医疗险兼具政策性和商业性,一是受到政府支持,覆盖人群上向政策性保险看齐,可称之为“政策补充性医疗保险”;二是市场化运营,保障待遇上突破基本医保目录向商业保险延伸,逐渐成为政府打造城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

  这种城市定制医疗保险的推出,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以上海为例,4月27日,“沪惠保”上线,12个小时参保人数突破100万。一个月后,就有575万人踊跃投保。但是也应看到,不少上海市民对“沪惠保”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如认为只要买了“沪惠保”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自己在健康方面的所有花费都可以报销,这就是典型的对“定制医疗保险”期望过高的表现,其实,“沪惠保”这类“定制医疗保险”不是对基本医保和传统商业保险的取代,而是一种衔接基本医保、覆盖广大人群、保障待遇适度的保险产品。如对医疗目录内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而且是一定要先启用当地医保、否则“沪惠保”也不能报销。还有一种担心就是从长期来看,“沪惠保”业务能否可持续发展,有不少市民觉得115元,不论是否有过重症病史,都可以投保,而且最高保额230万元,这样好的产品是不是存在忽悠成分,昙花一现,过几年就办不下去了,自己的115元也打水漂了。

  针对市民对这类“定制医疗保险”的疑惑,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通知》,提出保险公司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的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强化依法合规。要求保险公司按照商业保险经营规律和市场化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保障方案。规范业务开展,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压实主体责任。总公司对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负管理责任,须审核保障方案和承保产品,加强统一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内部问责机制。三是明确监管要求。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重点查处,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业务平稳运行。四是加强行业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组织作用,积极参与属地保障方案拟定,探索建立定制医疗保险服务规范,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可以说,《通知》在“惠民保”火热的背景下,给行业和市场打了一针“清醒剂”,真正能够起到让“惠民保”规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热搜

惠民保 医疗保险 苏惠保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