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老龄化加速,保险业如何参与养老金融体系与服务建设?重磅专家给出答案!

国际金融报 2022-04-18 00:00:32

  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中国太保寿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艳红等来自监管、学界及保险业的嘉宾共同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影响下,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前景与未来。

  

  周延礼:推动养老第三支柱规范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养老年金保险规模保费收入在人身保险中的占比只有2%左右,积累的责任准备金占GDP的比重不到1%。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仍需改善,保险行业自身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改进。

  对此,周延礼建议,多措并举推动我国养老第三支柱规范发展。

  一是要更加重视第三支柱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发展第三支柱,能够增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和灵活性,有效衔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也有利于解决企业年金制度难以覆盖中小企业员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问题。在顶层设计中,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能缓解基本养老和财政压力,也有利于扩大覆盖范围,使更多民众不受就业形式、就业单位等限制,开展更为有效的长期养老金积累,有效增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明确第三支柱发展定位。立足国情,着眼于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应当与第一、二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协同发展,在覆盖人群、优惠政策、资金管理、资金领取等方面紧密衔接,共同建立起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水平。

  三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考虑到一般金融产品不具备风险保障和长期领取功能,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递延政策要作出专门安排,建议借鉴美国第三支柱发展经验,明确商业养老保险是具有长期保障功能的特殊养老金融产品,可以学习借鉴401K模式,单列一类并给予较高税延额度,比如,明确给予个人2000元额度仅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同时,在税延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将税收递延政策扩大到存款、理财、保险、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以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选择。

  四是深化养老金融服务结构性改革,促进第三支柱规范发展。第一,加快研究统一养老金融服务标准,体现资金安全性、投资长期性、管理有效性和领取约束性等特征,精准服务养老需要,推出金融保险产品,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体现“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政策初心和使命。第二,调动多元主体资本参与养老金融服务。提供养老群体所需要的长期养老保险业务。随着养老金融服务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将逐渐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养老保险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郑秉文:现在是建立养老金最有利窗口期

  郑秉文直言,中国老龄化速度非常快。从老龄化中到老龄化,中国仅用了22年,比多数发达国家用的时间都要短。并预计我国人口2022年将负增长,比联合国此前预测的“十六五”期间出现负增长提前了10年。

  此外,人口老龄化将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进一步提升。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2020年是17%,预计2030年提高到25%,2050年超过43%,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也非常快,预测“十四五”期间能长一岁,即大约五年增长一岁。

  老龄化还将导致家庭的毛储蓄率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下降。“我国储蓄率虽然在下降,但是和发达国家比仍处于较高水平,现在是建立养老金最有利的窗口期。”郑秉文表示。

  在他看来,与第一、第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制度属性存在很多特殊性:去中心化、独立性、精算中性。“所以理论上讲,其可覆盖所有人群。”第三支柱养老金是一种特殊的储蓄性质的制度安排,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是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养老金有助于繁荣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本。养老金可以增加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俄乌冲突和疫情冲击下,国外大量LP退出。养老金占中国股市的比例非常低,而发达国家平均是20%左右。

  同时,养老金可提供长期股权资本。我们国家的股权资本只占社会融资总额的5.4%。资管新规出台以来,我们的长期资本更少了。

  另一方面,养老金有助于经济发展,对冲老龄化影响。一是可以稳定消费预期,撬动消费。中国养老金安排在家庭财富当中占比不到1%,而有的国家达到30%、40%,英国达到60%。中国是房产在家庭财富当中占比达到60%,还有20%是动产,剩下20%是金融资产。

  二是“离岸”长期资本有助于市场潜力转化为新的业态。本土在岸的长期股权资本是缺位的,BAT在20年以前创业的时候,风投都是来自于境外,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启发,我们应该发展在岸的长期股权资本。

  三是有助于技术创新。养老金体系是大国经济构建创新驱动型增长机制的重要条件,作为长期资本,它可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造外部条件。

  最后,养老金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反哺经济增长。养老金是长期资本,经济增长是土地、资本、劳动三要素都吸取。现在劳动力稀缺、土地稀缺,资金、资本稀缺,长期资本更稀缺。养老金既是民生制度的安排,同时也是一个生产要素,是经济制度的一部分。

  

  潘艳红:保险业在养老金融供给中具有独特价值

  在潘艳红看来,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或储蓄类产品,保险业在构建“积累养老财富、抵御长寿风险、建设产服生态”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

  一方面,保险业依托生命表等专业精算技术,通过科学、精准、合理的养老金统筹和规划,在抵御长寿风险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基于保险业大数据制定的生命表,是行业精准覆盖长寿风险的技术基础。目前行业正在使用的第三套生命表,基于3.4亿张保单、185万条赔案数据,覆盖了1.8亿人口数据,为行业承担长寿风险保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另一方面,有长期的保险产品,当然需要有长期的投资增资能力相匹配。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保险业在长期资金的投资方面,也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负债特性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较好的久期、流动性、收益、风险等多重目标要求,实现穿越周期,平滑市场波动,获取稳定的养老财富增值的目的。

  从数字来看,2013年至2021年8年间,几家上市险企年均综合投资回报率达到5.59%,不但跑赢CPI,而且各年间投资收益的稳定性远超股市大盘。“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收益从绝对值来看并不是很高。确实,如果跟股市的高收益相比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股市的高收益毕竟是凤毛麟角,而且一时的高收益并不代表长期的高收益,但稳定的、可持续的收益恰恰就是保险投资的特点,也是养老金投资最契合的特质,那就是以稳定为前提的长期持续增值能力。”潘艳红坦言。

  从国际经验看,养老金的发展壮大对稳定资本市场能起到重要的稳定支撑作用。但从我国情况来看,养老金投资股市的占比还非常小。随着我国个人养老金规模的逐渐壮大,也期待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保险业通过将长期资金优势与康养生态圈布局相结合,在打造康养产服生态体系方面正显示出特有的综合价值。”潘艳红补充道。

  保险消费需求正从单纯的保险产品,升级为包括财富管理、健康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这不仅来自客户需求的自然延伸,也是因为健康养老供给端从数量到质量都与多层次需求还存在比较大的不匹配。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养老的需求逐渐成为共识和刚需。而单纯依靠政府医疗和民政部门的力量,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的升级变化。

  从保险业资金与资产特性来看,与康养产业对社会资本的需求特性高度契合。养老健康产业建设投入资金体量大、投入期间长、回报周期也比较滞后,绝大部分社会资本难以承受。而寿险业投资资金长久期、回报要求稳定的特性,与养老产业天然契合,可长期、持续、稳定地参与康养产业发展。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