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反欺诈,整顿金融“灰黑产”挥出第二拳!
A智慧保 2024-04-15 09:57:38
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起草了《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显示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保险欺诈的打击力度,以期形成反欺诈的长效机制。
面对金融灰黑产,整治和整顿的步伐明显加快。此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在1月向会员单位下发了两份征求意见文件,分别是灰产识别标准和应对灰产工作指引,旨在打击金融领域的灰产行为。
银行首先行动,如今保险跟了上来。银行目前是行业自律的阶段,侧重于灰产;而保险则是监管亲自压阵,点出保险欺诈这一典型的黑产。还是那句话,金融苦灰黑产久矣,何时整治都不会晚。
黑产
从定义上看,保险欺诈,是指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这些行为,触犯法律,是黑产无疑。事实上,近年来,保险欺诈团伙化、职业化、跨地区、跨机构案件渐趋增多,已经严重影响到保险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而监管部门在谈及上述意见稿的时候,也明确指出要涵盖行刑衔接、案件移送与打击、行政部门监管协作、央地协同、跨境合作等。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建立健全反欺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针对重点领域、新型以及重大欺诈案件,开展联合打击或督办。
简言之,这不是金融监管一家之事,而是相关职能部门齐头并进,条条块块都重视和联动起来,形成对保险欺诈的无死角围剿之势。
灰产
相对于“黑产”,灰产同样让保险业饱受折磨,这其中退保灰产几成痼疾,如影随形,成为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附骨之疽。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活跃着大量的中介,他们以全额退保进行诱导,获得客户信息之后,随即对保险公司“钓鱼”获取所谓的“证据”,实则是钻法律和监管的空隙,利用保险公司对于投诉的忌惮,最终签下“城下之盟”,而保险公司往往息事宁人,在舆论纠纷和破财消灾之间选择后者,到最后这已经无关对错、无关契约,只跟“按闹分配”相关。
这些高度组织化的中介,拿走了高昂的手续费,以及随后再贩卖客户信息,形成退保灰产的“闭环”。这里面,保险公司自然深受其害,对消费者个人而言,付出的成本其实也不菲,一是退保的时间成本,二是个人信息洞开的成本,这些都是隐性成本,形成了个人信用的敞口风险。说得明白些,就是把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
整个金融灰产的逻辑,大致相同。同样活跃在短视频平台的所谓债务中介,也让银行饱受其苦,只不过对象换成了信用卡和消费金融。
而且,灰产还会进化为黑产,比如当消费者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这些退保灰黑产人员还会采取堵门、威胁等极端手段欺压消费者,胁迫其“配合”向监管机构或保险公司进行缠诉。
灰产的问题成因很复杂,既然是“灰色”,就是游走在合规和合法的边缘和缝隙,无法依靠司法力量雷霆万钧犁庭扫穴,否则没法从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大原则上解释清楚。
决心
因此,需要探寻治本之策。首先,无法一蹴而就,退保灰产问题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可能短期内解决,毕其功于一役。其次,监管的态度和容忍度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关键。退保灰产无非是利用了金融是监管高度敏感的行业特点,保险公司面临着投诉量的考核,不得不小事化了。进一步说,如果考核办法不变,可能退保灰产大概率春风吹又生。最后,保险公司也不能将一切归咎于外因,自身可以做的很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突飞猛进,精准识别和拦截,有底气进行预防和应对。
进入4月,大多数上市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发布年报,数据证实了全行业紧日子的到来,保险自不待说,银行营收也在普降。在现实市场压力面前,大个险之于保险,零售之于银行,此前念兹在兹的转型方向,都变成了需要再转型的热议和反思。这是近忧,而更重要的是远虑,那就是在迈向高质量发展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金融灰黑产已经从癣疥之疾渐成肘腋之患,不下大气力进行整治和整顿,金融机构越来越薄的利润,经不起这样的虚耗。
从过去这些年的经验来看,从宏观经济到金融行业,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