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李林鸿:大变革时代下的焦灼人心

金融界网站 2018-08-23 10:57:47
摘要
广大投资者也要树立风险意识,明确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明确“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破除刚兑信仰,真正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一、深夜的电话求助

晚上十一点,夜色阑珊,正当我准备再倒杯咖啡提提神,继续第九稿的材料修改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乱了我的心绪,由于每天都会接到各式各样的营销电话、理财电话,已经见怪不怪。不过,这么晚还有电销人员和我一样加班工作,实属不容易。出于同理心,我接起了电话,电话对面的他火急火燎的述说了一番,由于他讲的实在太快,我只是听清了两个关键词,XX平台,跑路。我很耐心的问他,是哪位?是啥事?仔细一聊,原来是之前在我单位实习的小伙子,家是农村的,很踏实勤奋,后来可能因为收入的原因,他实习期满就离开了。电话里他声音哽咽,充满了绝望的情绪,问我他该怎么办。我细心倾听他的哭诉,才知道原来是他看中了某P2P平台,收益颇高,而他也面临着结婚买房等压力,这个收益率对他而言,非常有诱惑,而且他对理财也并无概念,只是觉得收益挺高,平台也挺有知名度,对于平台是否有银行存管、信息披露、资产端质量如何等并未关注,他选择先投入了自己积攒的一部分钱试试,初试之下尝到了甜头,随后加大注码,逐渐将包括自己积攒的和家人给的买房钱、结婚钱等投入。

结果,6月份,在网贷平台的爆雷声中,该平台也没有撑住。

听着这个年轻小伙子声泪俱下的哭诉,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心如刀绞,因为我实在是看到了太多类似的悲痛案例,但是在整个金融强监管和去杠杆的充满变革的大环境下,在网贷行业整顿与出清的滚滚洪流中,个人的悲欢命运轻如鸿毛,卑如微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从泛亚、e租宝到6月的爆雷潮,我们看到了太多人间惨剧,多少生活刚有起色的中产阶级,一夜间倾家荡产,回到解放前;多少幸福温馨的家庭支离破碎,分崩离析;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同事朋友,每天精神高度紧张,提心吊胆的盯着所投资的网贷平台,生怕传来噩耗。这是大变革时代下焦灼人心的一种真实写照。

二、悲情过后的冷分析

当我们从这种爆雷的悲情中,渐渐恢复理性的时候,我们也不禁要问每一位投资者,村口的王大爷跟你讲,借给我10万,年底还你12万,你都未必敢信;可到了网贷平台,你对它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村口的王大爷,怎么就敢把全部的身家押上?网贷的另一侧借款人或借款企业,你连他本人甚至他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你就敢轻易的相信他?作为投资者,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道理你应该明白,作为投资者,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你应该明白,银保监会的郭主席明确指出: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作为投资者,这些道理你都应该明白。

个体的理性人,在这种激进的时代下,出于种种原因来投资网贷平台,我们也能够理解,毕竟我们无法去左右每个投资者的决策。但是我们也要反思,从泛亚、e租宝到高返利的四大天王爆雷,为何这种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招摇过市,屡禁不止?结束了今年的爆雷潮,再过两年,这种庞氏骗局是否会改头换面,重出江湖?是我们的社会中深藏庞氏骗局生存的沃土吗?是我们的金融创新总是围绕“庞氏骗局”来伪包装吗?当然,近期的网贷爆雷,部分平台是由于庞氏骗局无法维系,也有部分平台是在挤兑中被迫出清,那么为何投资者蜂拥而上却没有良性引导?为何一个信息中介的平台却经受不住挤兑的考验?甚至有平台以良性退出为由而行跑路之实。这其实反映了我们在激进的、充满变革的大时代下的一种扭曲的状态。

三、P2P平台产生的社会基础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已经让全民疯狂,大到新闻媒体乃至央视,小到街头巷尾甚至校园,处处充斥互联网金融、网络借贷的广告,从校园贷、现金贷到首付贷,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各种金融创新可谓遍地开花。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当互联网遇上金融后,确实也让金融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度,也更好的延展了互联网应用的宽度和深度,让网络连接无所不能,金融服务无处不在。

但是,短时间的快速成长,必然隐含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只是过去的一路高歌猛进,掩盖或粉饰了这些矛盾。而今,大时代在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在整个金融强监管和去杠杆的大环境中,在楼市、股市、债市及汇市跌宕起伏的共振中,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综合整治中,P2P平台也迎来了爆雷潮,既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P2P爆雷,也是大变革时代下,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P2P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是借贷信息的撮合方,但是不少P2P平台却盯着“资金”打起了歪主意,设立资金池,搞期限错配,甚至借新还旧,花样和手段不断翻新。一旦碰触资金,就涉及到风险,但是成长没几年的P2P平台,很难具备风控的能力,对于借贷风险的识别、对于贷款损失的计量、对于风险的定价、对于风险损失的计提等等,毫无招架之力。

讲到资金,P2P平台所经营的,无非是融资和投资,正是因为我们目前的融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渠道不畅通,才让P2P平台短时间迅速成长,质量虽然良莠不齐,却各个都能吸引人心。

对于刚刚进入中产阶级的投资者们,股市不振,楼市萎靡,私募、信托又有较高的门槛一般人玩不转,剩下的理财投资渠道里面,能够提供两位数以上年化收益的,也就P2P平台了。在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刚兑信仰的情况下,中产阶级们当然更关注收益,对风险意识比较淡漠。本轮爆雷潮,对于不少中产阶级而言,恍如南柯一梦,辛辛苦苦拼多多节省的资金,在爆雷声中基本是灰飞烟灭了,伴随资金的损失,是中产阶级信心的崩塌。

对于融资者来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广大民企和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前几年央行放水甚至定向降准中,其实是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大为受益,而民企和小微受益效果则差强人意。因为资金总是趋利避险的,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有政府增信和隐性担保,而民企和小微在供需两弱及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且当前的融资结构尚需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融资渠道依然较多依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则出于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更多投入具有抵质押物、具有政府隐性担保的风险较低的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中,民企和小微则只能望梅止渴,不得不转向更高利息的网络借贷渠道融资,而在贸易战、调结构、去杠杆的大环境下,民营和小微的生存更是举步维艰,资金链断裂引发债务崩盘。

四、P2P平台的风险缓释与规范引导

当我们站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透视P2P爆雷潮时,我们看到,P2P的产生和爆发式成长,其实有其社会基础,是大变革时代下各种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一种缩影,也是大变革时代下焦灼人心的真实写照。对于P2P平台的综合整治,也要疏而非堵,监管部门要深入排查风险点,识别哪些是庞氏骗局,哪些是资金池运作,哪些是真正的信息中介,要合理引导风险缓释,避免集中爆发,把握政策出台的节奏和力度,避免政策共振,完善失信惩戒制度,让老赖无处遁形,加强投资者教育,着力打破刚兑信仰,促进P2P平台良性出清,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融资结构,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民企和小微的扶持力度。

P2P平台也要加强合规意识,自觉主动的与监管沟通,坚持信息中介定位,不触碰客户资金,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风控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引导合适的投资者,投资合适的产品,真正做信息的撮合。

广大投资者也要树立风险意识,明确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明确“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破除刚兑信仰,真正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整体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从宏观角度来看,尽管面临贸易战等国际环境,我国经济基础和韧性依然非常强劲;近十年来,伴随楼市的兴盛,成长起了一批中产阶级,他们构成了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近五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让金融成为无处不在的一种服务;但当我们站在大变革的时代中反思时,不禁发现,其实不论是大国经济的鼎盛,还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抑或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都没能带动社会整体的投资者教育的普及,反而让刚兑信仰、政府背书大行其道;长期以来逐步建立起的国人自信,在爆雷声中瞬间坍塌;国人的焦虑和迷茫,映射着整个大变革时代中的困惑与挣扎,国人过去激进的心态、当前幻灭的悲情,岂不是这个大变革时代前夜和如今的缩影?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尽管遍体鳞伤,但是我们依然要笑对生活,相信熬过了今夜,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李林鸿,金融科技从业人员,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金融界名家专栏作者、未央网专栏作者及零壹财经专栏作者。曾先后在国有商业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任职,兼具金融学和管理学双学科背景,拥有商业银行一线产品营销和金融科技公司产品管理等复合型从业经历,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热搜

P2P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