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张明:促进国内自主创新 亟需制度变革保障

金融界网站 2018-09-21 16:42:15
摘要
宏观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一个是经济增长,另一个是经济波动。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都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经济增长的中枢水平显著下降,二是经济周期的长度显著拉长。对这两个特征事实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大家好!非常高兴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邀请,来参加首届嘉庚论坛。

我是从事开放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一个是经济增长,另一个是经济波动。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都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经济增长的中枢水平显著下降,二是经济周期的长度显著拉长。对这两个特征事实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在全球次贷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性停滞的怪圈。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是造就长期性停滞的重要原因。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最近有一本畅销书,名为美国经济的起落。该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要显著低于之前的数十年。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各种技术创新似乎层出不穷,那么如何来解释全要素生产率的放缓呢?目前似乎主要有两种解释。其一,自IT革命以来的各项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实远远被高估了。戈登教授就是这种观点。例如,他认为,IT革命对人类生活与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实远远比不上蒸汽机、电报电话的发明。其二,当前的统计方法跟不上时代,以至于传统的GDP统计方法不能准确刻画最新技术进步的贡献。

2000 年之前,中国经济基本上是每10年一个周期。然而,自2000年以来的这个经济周期,似乎都现在还没有走完。其中,2000年至2007年是周期上升阶段,2008年至今是周期下行阶段。本轮周期的底部,似乎到现在还未最终走出来。

2008年至今,还有一个重要现象值得一提。那就是虽然经济增速有波动,但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各类指标,似乎均在下行,例如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增速、民营企业税后投资回报率等。如果衡量效率的指标在持续下行,那么经济高增长无非意味着投入了更多的资源。这种发展模式无疑是难以持续的。

导致2008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长效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技术进步速度的放缓。在我看来,技术进步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乃是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上升,国内技术前沿与全球技术前沿的技术落差越来越小,使得中国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日益削弱。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将会继续快速削弱中国在技术层面的后发优势。目前美国政府正在主动把贸易摩擦向其他层面扩展。例如,今年以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流量同比下降了90%。目前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高新技术企业,并将技术用于国内市场这一技术溢回渠道,已经基本上被切断。又如,美国政府目前开始密集调查通过千人计划回国效力的华裔科学家群体,甚至有诉讼与判刑的案例发生,这就会影响未来华裔科学家回国效力这一人力资本跨境流动的渠道。

在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削弱后发优势的背景下,中国国内技术自主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国内技术自主创新要快速发展,一来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二来正如之前巴曙松教授所言,需要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然而,如果没有制度层面的保障与鼓励,国内技术自主创新要获得快速发展,其实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我只举三个例子。

其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较为薄弱的。这就会削弱科研工作者通过努力工作去搞创新发明的动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博鳌论坛上指出,中国政府未来会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其二,毋庸讳言,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国内很多产业的国进民退现象变得非常突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可以说到了相当困难的地步,不仅融资难融资贵,而且税费成本、劳动力成本都上升得非常厉害。如果中小企业未来得不到发展壮大的机会,那么国内技术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就值得怀疑。

其三,之前多位演讲者曾经提到,人力资本培育对于技术创新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社会流动性显著下降,阶层固化问题突出,这导致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态越来越严重,愿意从事技术研究、尤其是基础技术研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身边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例如,一位清华大学知名工科专业的优秀本科生,想去清华五道口读直博,来找我写推荐信。我问他,为什么要转学金融?他的回答是,想到外资投行工作,挣钱在北京买房子。不难想见,在这种财富分化正在显著加剧的环境下,学理工科的人想转行学经济金融,而在理工科内部,学基础科学的人想转应用科学,因为应用科学更容易变现。然而,中国与美国在科技层面的最大差距,恰恰不在应用科学领域(从1100),而在基础科学领域(从01)。如果社会流动性显著下降与阶层固化的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我们的人力资本培育就可能面临很大问题。

总而言之,对中国经济而言,内源性技术创新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而要保证内源性技术创新的速度、质量与可持续性,除了科研人员努力工作、金融体系鼎力支持之外,制度层面的变革与保障也不可或缺。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热搜

亟需制度变革保障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