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刘胜军:财政部转变风向 大规模减税有望 经济有戏

金融界网站 2018-10-15 15:32:20
摘要
刘昆说: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希望有关大规模减税方案的“研究”不会变成“研究研究”。

大规模减税是化解当前经济玲珑棋局的关键一招。

1 财政部此前减税态度暧昧

减税与改革,是破解中国经济乃至贸易冲突困局的两大关键突破口。

此前,民间呼吁减税声音达到沸点,但减税红利却迟迟未见出台。其中,财政部态度暧昧是关键。

2014年,柳传志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 2014”现场,向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发提问:

(中国经济)一直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然后是GDP的增长,最后是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老这么下去我自己以为中国永远变成不了内需拉动的国家,不知道楼部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立刻引发全场鼓掌,楼继伟部长立马否认柳的“指控”,回应道:

我也给您鼓掌,如果我能出现您说的那种现象我就太高兴了,没那回事儿了

显然,楼并不认同减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017 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4%,高于GDP增速。对此,财政部部长肖捷回答:

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也不断改善,这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条件。其中也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较快……税收是以间接税为主,税收收入对工业品的价格是比较敏感的……近几年连续实施“放水养鱼”的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培植和发展新的税源,这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源头活水……。

言下之意,我们已经减税了啊。

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10.6%,其中税收收入猛增14.4%,与GDP增速差距进一步扩大。财政部长刘昆表示:

GDP增速以不变价计算,财政收入增速以现价计算,不能直接对比。比如,2017年GDP增速为6.9%,按现价计算为11.2%,比7.4%的财政收入增速高近4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8%,按现价计算为10%,而财政收入增速为10.6%,7、8月份财政收入增幅已回落至6.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速会低于以现价计算的GDP增速。

归纳起来,财政部长们的观点是:

财政收入增速不高

税收增速快是 PPI 反弹导致的

已经减税了,减税已经有效果了

当前税收增速快是暂时的,已经开始放慢了

2 压力倒逼减税

2018年以来,减税的压力与日俱增:

实体经济更趋困难,违约、爆仓增加

实体经济不振导致股市持续低迷,成为贸易战博弈的“软肋”

由于实体经济盈利能力趋弱,银行对“脱虚向实”缺乏诚意和兴趣,“货币政策中性化”事与愿违,不仅不能遏止“脱实向虚”反而加剧了实体经济融资困难

与此同时,各界对减税的关注和呼吁不断加码: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直言不讳批评财政部对减税不够积极,引发社会热议

企业家蒋锡培建言一揽子减税方案,引发社会共鸣

终于,转折点到来了。

在9月底举行的天津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首次发出“大规模减税”信号: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要表现在减税,让企业减负,让市场激活更大的活力。不仅要坚决落实已出台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坚决制止给企业增加新的负担,还要研究明显降低税费负担的政策

笔者与“减税达人”蒋锡培在达沃斯现场

3 财政部方向转变

黄金周期间,财政部长刘昆接受新华社专访,首次发出明确的大规模减税信号。刘昆说:

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不仅财政部长表态,财政部重要智囊、财科所所长刘尚希的态度也出现显著变化。此前,刘尚希多次反击减税呼声:

2018年7月,刘尚希辩解说:

对减税与税收快速增长迷惑不解,主要还是对减税的政策含义理解有误。可从如下公式来分析:税收=税基x税率。税基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增值税的税基是增加值,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利润,个税税基是居民收入等等。当税率下降速度小于税基扩展速度时,就会出现减税的同时,税收也在增长。但这并不表明减税是假的

2015年,刘尚希撰文指出:

拉弗当年为了说明减税的必要性,急中生智在餐厅的一张餐巾纸画了一条抛物线,只是一个示意图,并未给出精确的结论。在这之后,他也没有严格证明最优税率是多少。事实上,也无法给出一个任何条件下都存在的最优税率。以拉弗曲线来证明全面减税是不足为凭的。按照拉弗曲线原理,税率已经处于拉弗曲线右侧,抑制了增长,必须全面减税。如果说真是如此,那么北欧国家更要全面减税,因为北欧国家的宏观平均税率接近 50%,不然,北欧的经济就会停滞。而事实上并未出现

这说明,税负高到什么程度就会进入拉弗曲线的右侧禁区,没有标准,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取决于一个国家老百姓对“福利—税负”匹配组合的选择。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也很难说拉弗曲线在我国能得到验证。从稳增长来看,改革比全面减税更重要。这些年来一直在实行结构性减税,但效果不彰。究竟是减税力度不够,还是改革进展不理想所导致,究竟是减税优先,还是改革优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地方基层财政又在重现,2005 年以前的现象: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减税可能首先触发地方财政危机

如今,刘尚希的表态也出现 180 度转折。2018 年 10 月 15 日刘尚希在财新网专访中表示:

减税很有必要:

社会对减税的期待较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企业确实遇到很多困难,需要相应的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来推动。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也加剧了一些企业的困境,要对冲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减税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减税大有空间:

对中国而言,有条件在减税的同时,不增加赤字、扩大债务。减税的空间可以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财政要过紧日子,主要是财政支出要压缩一些不必要开支,把钱花在刀刃上。二是要优化支出结构,尤其要动存量。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绩效,少花钱、多办事,也相当于节省了资金。三是加强征管也能为减税腾挪出一定空间。通常所说的减税是指制度性减税,降低税率、增加优惠。中国名义税率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征管能力不是很强,“宽打窄用”,实际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税收流失,该缴的税没缴,最近范冰冰税案就是例证。如果做到依法征收,应缴的都缴上来,那么,降低名义税率和税收优惠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如果以上三方面能同时发力,减税不会增加赤字、扩大债务。

减税要服从大局:

即使出现税收收入增速下降,也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减税。毕竟对当前来讲,重点是要稳定预期,要将减税和税制改革、稳定预期的目标导向有机结合起来。

减税就要降税率:

减税方式要实现一大转变,从原来在税基上做文章转向在税率上做文章。过去减税主要在税基上做文章,比如企业所得税的各种税前扣除、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都是通过缩小税基的方式,来减轻纳税人负担。这种方式对纳税人来讲计算复杂,而且税收管理部门核实难度大,容易造成税收流失。以后的减税方式应主要从税率上做文章,要较大幅度降低名义税率,同时清理和规范税基,使税率和税基形成新的组合,既能有效引导预期,同时又使税收收入不会大幅下降。现在减税的一大目标是有效引导预期,从税基上减税,引导预期的作用远远不如从名义税率上减税。税基减税是藏在暗处,除了专业人士,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但名义税率降低的社会反响、传播效果,以及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更强烈,更能有效有力引导预期

学习美国好榜样:

美国税改主要就是通过降低税率来减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从 35% 降到 21%,名义减税力度很大,但实际税率只下降了 2 个百分点,同时清理了税基上的各种优惠,做大了税基,实际税收收入并未大幅减少。这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启示:税基和税率政策可以形成新的组合,较大幅度降低税率的同时规范税基,税基扩大也为更大幅度降低税率腾挪出空间。这也符合十几年前提出的中国税制改革“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方向。

减税必须要有力度:

社会各界当前对减税的期待,有相当部分是税收的心理负担比较重,不能基于传统思维去考虑减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减税要有效引导预期,靠出台零碎的政策也不行,必须是整体性的、有力度的减税措施,通过降低名义税率来有效引导预期,扭转市场主体的心理定势,降低各界对税收的心理负担。

减税要动大税种:

要真正实现减税,重点要放在大税种上,主要是最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应尽快实施,16% 的基准税率可考虑下调,这在完善增值税税制的同时,也能实现增值税总体税负的下降。美国税改主要是将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从 35% 大幅降至 21% 。中国也需要考虑全球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结合实际,适当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目前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善哉善哉!

4 让减税来得更猛一些吧

财政部的积极表态令人鼓舞,“大规模减税”宜早不宜迟

贸易摩擦博弈正酣,股市跌跌不休

实体经济命悬一线,减税救人越快越好

笔者坚信,如能“大规模减税”将一石N鸟

实体经济将获得休养生息的宝贵空间

股市信心将大大提振,堵住特朗普关于 A 股不行的唠叨

“脱实向虚”有望缓解

根据供给学派的观点,大规模减税,才是最为关键的供给侧改革。由于拉弗曲线效应,财政收入不会受到明显冲击,甚至可能不降反增

彰显改革决心和诚意,稳定民企预期

希望有关大规模减税方案的“研究”不会变成“研究研究”。

热搜

财政部 减税 中国经济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