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杨国英:跌下神坛的腾讯亟需破茧重生

时代周报 2018-10-16 05:33:05

只有面临巨大的冲击,才能引发深刻的反思。

9月29日,腾讯宣布调整内部架构,其中包括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等重磅举措,时隔6年,腾讯又一次大规模的内部构架调整,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6年前,3Q大战(腾讯与360)让腾讯深受触动做了一次大调整,从封闭走向开放,腾讯的股价也在这期间实现高达15倍的上涨。

这一次腾讯的组织架构大重组,同样是在巨大外界冲击下的被动之举—在过去的8个月间,腾讯的股价,从2月2日475.72港元的高点,一度跌至上周的265港元的低点,市值蒸发超1.8万亿港元,一举从亚洲“市值之王”的宝座上跌落。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上,去年底,腾讯市值还跻身全球前五大市值公司,而今天已经身处前十大之外。

客观而言,腾讯的市值大跳水,其第一大股东南非Naspers公司的百亿美元大减持,不是主因。更为关键的是全球“科网公司”的市值重估浪潮,但是,回到腾讯自身内因层面的反思,其跌幅之所以远超同期的阿里巴巴和百度,根本原因还在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广告这两大业务已经触及天花板—而如何破解这一天花板,根本上还是要从组织架构变革入手。

应该说,此次腾讯的组织架构变革,是企业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标志,当下组织变革的流行,则是互联网行业的时代特性决定的。尤其对于腾讯而言,伴随着外界对其流量驱动、投行模式损害本体创新能力的质疑,其组织架构的变革也普遍被认为过于滞后。腾讯推崇赛马式的内部竞争,而如今,围绕这一思维形成的部门墙、数据墙,这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构成的系统运筹能力,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矛盾。

某种程度上,当前国内大象级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变革,都是面向“ABC时代”,就其中的共性而言,完全是可以互为参照的。

仅有好的产品、应用乃至用户思维已经不够,如何服务于数据生态赋能B端这个使命,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变革,而不是一味满足于依赖用户规模实现B端变现,才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由此我们看到,腾讯发力组织变革的首要劣势,在于它从来就是以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矩阵和组织取向取胜,而没有To B业务的基因。尽管互联网的服务能力持续向传统行业渗透,腾讯也并非不想链接商业,但由于内部竞争带来部门割裂、流量优势导致严重的投行化,加之过往强势的行业地位和“躺着赚钱”的业绩高增长助长了“求稳”的思想,不仅赋能B端无从谈起,就连一些立意很好的项目,最终也被阉割,反而给了对手崛起的机会。

如果说对于ABC时代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阿里身上展现了一定的超前价值,那么,腾讯的启示则在于,对于互联网大公司,合适的组织架构应该部分类似于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管理学认为,公司在高速发展阶段,所有的问题都会被业绩增长所掩盖,那么,作为沉迷于短期业绩的苦果,公司业绩一旦增长放缓,组织管理战略上的问题便会大面积暴露。从腾讯游戏、社交等应用目前遇到的多重挑战和投行化的生态局限来看,腾讯当前调整组织架构,明显已经是被动为之。

对于腾讯来说,拥有何种组织架构是一个问题,如何把四分五裂的业务、组织在数据打通等层面融合起来,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本质上,当下互联网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仍然存在一个如何激发组织创新力的命题,因此,这个时代不管有多少掉队者,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忽视了创新本身。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热搜

腾讯 系统运筹 Naspers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