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杜坤维:平准基金 暂停IPO 货币宽松不能拯救A股

金融界网站 2018-10-22 08:21:25
摘要
 随着股市下挫,股权质押风险逐渐暴露,媒体开始讨论救市的政策问题,救市方式主要集中于第成立平准基金、财政政策降税减负方面、货币宽松、降低印花税、暂停IPO或者减少IPO的发行的数量、增加对于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笔者认为这些政策恐怕并非是拯救A股的良药。

随着股市下挫,股权质押风险逐渐暴露,媒体开始讨论救市的政策问题,救市方式主要集中于第成立平准基金、财政政策降税减负方面、货币宽松、降低印花税、暂停IPO或者减少IPO的发行的数量、增加对于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笔者认为这些政策恐怕并非是拯救A股的良药。

在笔者看来,救市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股市制度没有任何问题,宏观经济没有出现异常,货币政策宽松适度流动性无忧,市场下跌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可以置之不理。但如果是股市制度改革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可,牵涉到财政货币政策,那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股市改革应该去繁就简,摘掉圈钱市的帽子,让投资者认可股市制度,不要强加给股市太多额外的功能;只要投资者认可股市制度,投资者自然就会带着资金源源不断而来,资金入市水涨自然船高,股市自然涨不停。反过来投资者不认可股市改革,会选择离开股市,股市就会调整下跌。

平准基金能否救市

近段时间随着股市下跌,股权质押风险暴露,市场各方开始讨论救市方略,其中很多专家建议设立平准基金,笔者作为投资者,反对设立平准基金,而且是旗帜鲜明的反对设立平准基金,设立平准基金救不了A股,反而会导致很多的副作用。

在世界金融市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动用平准基金成功击退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做空势力,完美完成救市任务,成为平准基金干预股市的典范之作,但这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成为屡试不爽的手段,日本平准基金入市就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可以说是失败的。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A股15年股市非理性波动期间,虽然没有建立明确的平准基金进场救市,但是证金公司的救市行为和此后成立的2000亿元基金,实际上就是类平准基金,其救市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只不过是促进股指短期企稳,而没有产生长期的良好效果,。

如果证金公司的准平准基金救市有良好效果,在证金公司没有完全退出干预下,现在还需要讨论要不要成立平准基金进场救市吗?根本没有必要,股市现在应该是健康慢牛了。正因为证金公司救市长期效果不佳,股市不仅跌破2638点熔断底,还跌破2500点,这个时候成立平准基金救市有点不伦不类。

作为专家,不应该总想着拿政府的钱去救市,而是应该深度剖析股市长期不振的原因,从根源上找到股市下跌的元凶,这才是专家的智囊力量,苦口婆心的建议设立平准基金是不务正业。

我们股市不缺少资金,截止8月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70万余亿元,只要10%进入股市,股市就能炒翻天,股市缺资金实际上缺少的是信心,之所以缺少信心,在于投资者不认可股市的一些基础制度,经常质疑股市是一个圈钱市,把自己当成韭菜,这样的市场不是成立平准基金注入资金就可以救市的,而是完善基础制度,改革股市的基础制度,让制度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要比成立平准基金要强得多。

从证金公司运作的准平准基金看,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首先是内幕交易利益输送,某些市场大佬与内部人勾结,利用救市资金拉升股价,自己逢高获利离场;其次是证金公司投资标的股被市场盯上,成为王的女人而被市场资金恶意炒作,三是由于难以面面俱到,证金公司只能选择权重大盘股稳定指数,出现资金虹吸作用,导致中小创严重失血,结果造成市场走势出现极度的二八分化,造成八类股票大幅下挫,并没有稳定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反而给绝大部分投资者带来投资损失;四是,市场资金围绕证金公司持股展开套利,造成不良的投资效果。

同样是股市下跌,但目前A股与港股不同,港股是遭遇恶意做空,需要注入流动性顶住恶意做空的抛售才能稳定市场,A股是因为市场投资者不认可股市某些改革,失去对股市的信心,选择离场而下跌,这种情况下,注入资金是起不到效果的,只有重新进行股市改革,股市改革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看到股市的希望,自然就会选择进场,推升股市上扬。

因此笔者旗帜鲜明的反对设立平准基金,建立平准基金,也只能短暂的推升股市,但是并不能改变股市下跌的内在因素,只会延误股市的进一步改革

财政方面减税和货币宽松并非拯救股市良药

目前降税问题讨论的很激烈,好像一减税什么经济问题股市问题都解决了,成为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我们经济宏观税负究竟高不高,市场有争议,但是笔者知晓的是并不太高高,目前很多企业有合理的避税措施,地方政府也有很多的税收优惠,真实的税负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高,成为制约经济的死亡税率。发改委徐绍史认为,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总体上并不高,但我国的市场很有竞争力,依然是外资最佳投资国之一,这一点也从另一个专家口中得到证实,中税税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孟凡刚首先认为,中国并不认为存在“死亡税率”。“如果真有这个(死亡税率),那我们改革开放这30多年,怎么可能出现像华为、联想、安邦、复星集团、新希望集团,包括盛景网联等这些优秀的企业?如果大家面临“死亡税率”我们还怎么办公司,怎么往前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财政资金要承担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有大量刚性民生支出,税负适度比美国高一点很正常,大范围高比例降税言论并不负责任,毕竟地方债已经高达18万亿元,税收下降过多容易引发地方财政出现紧张,引发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高培勇提出一个观点,笔者高度认可,对于赤字大家某种程度上面放松警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高度敬畏,不可轻言扩大赤字,因为要把今天的中国经济环境跟十年前具有很大的不同。扩大财政赤字一定要有底线思维,不能跨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3%,“哪怕是一个名义上面的指标也要守住这一条底线”。

财政赤字增加引发金融风险,融资困难请求IMF资金援助的话,就会陷入难堪的境地,东欧五国的教训很深刻,亚洲危机期间泰国的教训同样深刻。

整个国家的金融风险要比小部分实体经济风险要大得多,降税要保证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保证赤字率稳定。不能因为实体经济过度要求就不负责任的大幅度降税,这会影响到国家金融的稳定。如果国家金融不能稳定,股市上涨的基础又在哪儿

减税可以提升整个实体经济的利润,自然也会提升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利于股市上涨,但是过度的减税导致国家金融稳定的话,大幅度推升国家赤字率的话,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担忧,股市反而会下跌,目前银行走势不佳,与担忧高企的地方债不无关系。因此减税要更多的平衡国家的承受力,而不是信口开河。

就个税而言,5000元是一个很适中的指标,全国有太多人的工资水平低于5000元,我们这儿能够达到5000月薪就是凤毛麟角,5000元标准加上个税附加扣除,恐怕10万元以下扣税已经很少了。但是话说回来在一线城市5000元是属于中低工资了。个税不能因为某些地方收入不平衡就大幅度提高,这不利于个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

货币宽松对股市影响具有两面性

实体经济是股市上涨的基础,实体经济好了,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更有保证,上涨的基础也更扎实。实体经济好坏与融资便利性和融资成本有一定关系。

银行与实体经济是一种互惠互存的关系,银行就是通过放贷获得利差来获取利润的,我国银行业不少银行利润超过80%来自于净利差,因此银行对放贷规模一直很重视,只要有利可图,不会惜贷的,因此不断的通过做大规模来发展自己,银行业补充一级核心资本总是非常的饥渴。

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优质客户争夺一直较为强烈,至于不愿意放贷的企业一般都有这样或那样 问题,我们企业最大特点就是一直有资金饥渴症,投资饥渴症,有一分钱想做一元钱的生意,一方面是做大规模,妄图获得市场垄断定价权,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希望上下游通吃,妄图获得全产业链收益,甚至是不断的跨界,希望大小通吃,造成杠杆高企,这样的企业谁敢放贷,一旦放贷,资金链断裂,银行损失就是以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来计算。

另外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不透明,管理混乱,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银行自然心存谨慎,银行也是自负盈亏的实体企业,也得对股东负责,不能企业有困难就埋怨指责银行,中小企业也要自己反思自己缘何不能获得贷款。

企业要想顺利获得贷款,自己要反思,控制杠杆,也要建立现代透明的财务制度,改变家族企业的一权独大,肆无忌惮的挪用资金。中小企业也好,大的企业集团也好,如果诚信缺失,又不能改变盲目扩张的本性,融资难问题将永远无解。如果控制好杠杆,企业产品适销对路,企业不找银行,银行也会找企业要求企业贷款。

银行任意加大贷款力度,不顾及自身风险,就是把企业的风险扛到自己身上,非但救不了企业,反而把自己拖进深渊。银行作为权重股,不良贷高企,股价跌不停,股市指数就能走好,实际上银行惜贷也是被很多中小企业倒逼出来的。

银行与实体经济是互惠互利,不要强制银行贷款,企业质地好,自然会吸引银行放贷。

另外说一个题外话,笔者一直想写一篇文章,降准对股市利好具有双面性,央行加大注资力度,也就是通过降准释放资金救市,笔者认为也要慎重,降准对股市影响具有双面性,既要看到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对股市走好的刺激,也要看到降准对汇率 的影响造成股市的负面效应。像国庆节前降准一个百分点,节后股市开门黑,固然有外围大跌影响,但A股跌幅更大,大致是美国股市下跌幅度的150%

这与人民币汇率大跌引发北上资金抛售狂潮有关,金融学上有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词汇股汇双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节后第一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今日报6.8957,为2017年5月11日以来最低水平,较上一交易日调降165点,降幅创2018年9月10日以来最大。早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午8时前后跌逾200点,跌幅一度扩大至0.3%,报6.9155。午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更是一路下跌,在16:30前后跌破6.93关口,16:42报6.9350,跌幅0.58%。同一时间,人民币兑美元现价也已跌破6.92。前国庆期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就已多次跌破6.90关口,甚至一度逼近6.92。在人民币汇率走软之际,降准对汇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汇率下跌对应的是北上资金疯狂逃离,是巧合吗周一A股开盘大跌,白马股集体重挫,当日北上资金率先撤离A股,净流出96.04亿元,为年内第二高。周二,北上资金继续净流出,沪股通净流出22.27亿元最近周三,北上资金继续净流出16.12亿元,最近三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出144亿元。

降低印花税利好有限 暂停IPO不如科学安排IPO。

股市印花税目前是单边征收千分之一,对于投资者交易成本的影响已经微不足道,只要不是整天追涨杀跌,单边千分之一有何影响,没有太多投资者会在意千分之一的得失,降低印花税能有多大的空间,对投资者又有多大的交易成本可以降低,或许对股市有短期提振,但不可能有太多效果,也不能解决股市走软的自身制度因素。

因此不要总是拿印花税说是,印花税降低或取消就能改变投资者对股市的认可度,这一点值得探讨。

IPO发行数和融资规模是一个市场大问题。历史上已经有过9次暂停9次重启 ,但IPO问题依然是市场一道难解的题,实际上还是一道很无解的题。

就在于A股陷入一个难以说得清楚的循环,那就是股市下跌-IPO放缓-股市跌不停-IPO暂停-股市上涨-IPO恢复-股市走牛-IPO疯狂-股市下跌-IPO暂停,这种过程周而复始的循环,造成新股多次暂停多次重启,本次IPO常态化改革也已经露出这种苗头,17年是常态化改革初年,每周十家左右的IPO,搞到央视也发出质疑,每天三家IPO市场能支撑多久,结果到今年两市跌不停,虽然IPO没有暂停,不依不饶的进行,可节奏已经大大放缓,市场还是不买债,要求暂停IPO的呼声再度响起。

IPO常态化改革没有错,错在市场经常头脑发热,与历史同一个命运,西哲说过不可能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救市9次踏进同一个怪圈,进入IPO大扩容,只要科学合理安排IPO节奏和融资规模,何至于经常股市非理性下跌,要求暂停IPO救市。暂停减缓IPO都很容易,关键在于坚持长期的科学合理安排IPO节奏和融资规模很难,这样的发展理念不变,暂停IPO没有太多 意义。

暂停IPO是一种极端的新政干预,给市场带来很坏的预期,股市下跌就要求暂停IPO救市,得不到满足就开始不满的情绪宣泄,但暂停之后又是老三样的IPO扩容,这种救市政策就是忽悠一批新韭菜高位接盘,有什么意义。IPO常态化改革大方向是绝对正确的,降低市场不良预期,关键在于如何执行,让投资者可接受。

股市与经济是相互依存关系,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在A股晴雨表功能经常失效,关键在于过度强调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功能而忽视财富管理功能,IPO经常性的失控,遭遇投资者质疑,投资者经常损失惨重,股市非但没有支持实体经济,反而因为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下滑,影响实体经济,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基础制度不完善,很多企业上市不是为了做大主业而是为了减持套现,支持实体经济成为泡影,只不过是借助支持实体经济的名义实现财富的不合理转移。

只有完善减持制度,大幅降低减持比例,让上市公司原始股东与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绑在一起,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实现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共存共荣,只有减持比例大幅降低,才能有效缓解市场严重失血,才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如果减持制度依然宽松,原始股东可以通过减持实现暴富,发展实体经济的动力就会消失。

热搜

平准基金 IPO 货币宽松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