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曹中铭:地方国资驰援上市公司将产生多赢格局

金融界网站 2018-10-23 08:13:55
摘要
此次深圳国资驰援民营上市公司颇具看点,在上市公司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进行,绝非单纯的为驰援而驰援,也并非单纯地“拯救”相关民营上市公司,而是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与标准。

日前,深圳市相关部门斥资数百亿元资金驰援上市公司的消息吸引了市场的眼球。据媒体报道,深圳市政府近日出台了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数百亿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

实际上,在此之前,深圳市相关部门已有出手的案例。比如自今年5月份以来,包括怡亚通、英飞拓、科陆电子等均获得深圳国资的增资。除了深圳之外,山东、福建、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市的国资,均已出手接手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以提供流动性支持。

对于国资接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的行为,有舆论认为这是“国进民退”。对此,10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央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媒体反映国资“抄底”收购民资上市公司,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市场选择,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更不涉及意识形态。实际上,相对于今年以来沪深股市近160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签署股权转让的行为,只有22家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的接盘方为国资,并且,国资主要是通过持股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并没有争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现象,因而所谓的“国进民退”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A股有3478家上市公司共计办理了13.35万笔股权质押。其中,质押比例达到30%以上的有771家,在50%以上的则有144家,在70%以上的则有16家。数据可见,A股上市公司几乎到了“无股不押”的地步,并且某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控人持股质押率高达95%以上甚至达到100%。而近年来沪深股市持续下跌,也导致开展股权质押的民营上市公司频频爆出平仓的风险。质押股份一旦被强制平仓,不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控人有可能出现变更,也会对其经营业绩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损害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要想获得银行系统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背后的难度并不少,这也是导致许多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不质押股权的根本原因。但股权质押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能为民营上市公司提供流动性的同时,须直面股价下跌导致的爆仓风险。

此次深圳国资驰援民营上市公司颇具看点,在上市公司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进行,绝非单纯的为驰援而驰援,也并非单纯地“拯救”相关民营上市公司,而是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与标准。

无论是深圳还是其他省市的国资驰援民营上市公司,个人以为都会产生多赢的格局。比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通过接手民营上市公司实控人等的股权,可以缓解其股价下跌可能产生的爆仓风险,缓解其因股权质押产生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能为上市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国资接手民营上市公司实控人的股权,实控人获得资金后投入上市公司,以保证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

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旦民营上市公司实控人质押股权濒临爆仓风险,将严重打击其持股信心。如果出现强制平仓的话,会引发股价下跌,进而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如果质押股权面临爆仓风险,也可能引发投资者通过卖出股票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加大上市公司的抛售压力,从而对股价形成压力。而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又会进一步加大质押股权爆仓的风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而在国资通过驰援上市公司,以及实控人股权质押风险解除后,无形中会提振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周一深圳本地股的优异表现,客观上与深圳国资驰援上市公司密切相关。

此外,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地方国资也能从中受益。比如深圳国资驰援上市公司的方式包括过桥贷款、委托贷款、债权收购、股权收购等,相关管理机构通过利益收入与盈利分成两种方式来获得收益。特别是对于股权收购而言,由于目前股市处于低位,国资收购的股权成本相对较低,如果今后实控人回购股权国资退出,国资也可从中获利,整体上并不会承担多大的风险。从这个意义讲,驰援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控人、投资者、地方国资既都是利益悠关者,也都是其中的受益者。

热搜

地方国资 上市公司 曹中铭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