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高凤勇:前期系列发声是对民营企业的全角度回应

金融界网站 2018-11-08 11:18:45

10月下旬,高层纷纷对当前经济走势和资本市场发表言论,各相关机构在这个时点也明显有具体措施抛出,但是,消息出来后市场对于二级市场影响力度方面有很大分歧。

将信将疑的观点不少,我是觉得这次的态度针对性和重要性是很明显的,中短期是给了很多人2018年一次吃饭的机会,中长期会奠定一个很好内部政策基础。

我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要简单阐述一下因果,可能会有助于大家理解。

让我们理一下这几年市场的发展脉络来阐明本次市场低迷(也有人叫股灾)跟2015年那次有啥区别。

2015年的牛市的基础并非来自内外部环境好转以及上市公司盈利快速提升带来的估值便宜,它是在估值基础一般但是货币宽松的前提下由杠杆融资作为发动机带来的牛市,所以大家也有人叫杠杆牛、水牛。

后续对杠杆融资炒股票的治理带来了市场暴跌,进而危及到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为了避免资本市场的波动引发更大的风险,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遏制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问题在于市场的回升企稳后,一些极端的救市政策并未逐步撤离市场,使市场恢复到比较本来的面目,反而政策在逐步加码:比如对二级市场的波动人为抑制地更激烈,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再融资行为极大地提高门槛,对机构投资人认购再融资的股份的解禁设置超高壁垒,使投资者因此利益受损等等

(上述几条对大家来说谁遇到过谁知道,我不举具体例子,总之,我认为:效果恶劣)。

一句话:监管阉割了资本市场应有的功能。

在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参与者只能把融资手段转为各类债权:公司债、可转债、可交债、股票质押融资。资本市场有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企业能以股本权益性的融资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可惜,上面的做法恰恰都是提升资产负债率的手段,埋下了今天的隐患。

再往后,供给侧改革虽然没有任何政策导向提倡所谓的“国进民退”,但是去杠杆也好、环保风暴也好,客观上是消灭中小企业并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此处我们无法再深入探讨为什么民营企业要加那么多杠杆、为什么环评投入不多,只能各位读者见仁见智。

总之,民营经济的经营困境客观出现了,如果做问卷调查,恐怕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认同我的提法。

而这个背景下大家怀疑是否要“国进民退”毫不为奇,期间还伴随着不时出现的种种高喊就是要“国进民退”的言论,使得企业家心态及其不稳定。

再接下来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降杠杆手段诱发了爆仓、单个小股东爆仓使公司市值大幅度下跌,进而引发其他股东连环爆仓,再进而引发更大面积的违约行为,这已经是一个如果不依靠外力仅靠自身无法化解的恶性循环。任其发展,后果不堪想象。

中国的出口以民营企业为主,贸易战也是在连串多米诺上加码的一个推手,也许美国更乐见其成,更或许美国希望在这个态势下更踩上一只脚,让我们更加腹背受敌。总之,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恶劣形势。

十月中下旬一系列言论和举措,我认为是角度全面地回应了上述问题:

短期,领导讲话在抑制股票质押爆仓方面很有针对性,既有窗口指导又有打开资金渠道纾解质押难题的的表达,这是急救药,既希望于能以此稳住阵脚。

中期,在降杠杆的大背景下强调相机抉择而非一意孤行,通过各种政策修正和优化恢复资本市场本来的服务企业的能力,我们期待,这方面的优化刚刚开始,后续要继续修正那些阉割资本市场功能的政策,而且越快越好。

长期,领导人写信表达“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的观点,较上次在辽宁考察企业时观点更明确,其他领导讲话针对民营企业的措施更为集中,甚至提到不要随意终身问责的高度,这是稳企业家信心的基石,如果我们能看到中央巡视组就此督办,就会更有信心。

同时,个税调整的征求意见稿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接地气的举措和真诚,这也是降税,恢复居民的消费能力。我们当然更期待同样果断明确的做法发生在企业税收政策层面。

所以,我认为,这次的主管部门态度是兼顾了时局、兼顾了标本,这个比喊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思考更全面,更有心,虽然我不反对降低印花税。

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必须提及:这些政策推出的时机,伴随了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合理甚至低估,这是政策效果会更加有效地前提之一。

当然会有人以还有很多股票估值还很贵的观点来反驳,我就不想多接话了,我说很多公司值得买了,你说还有挺多不值得买所以整个都不能买,咱们就没在同样的逻辑频道上。

当然还有朋友认为不注入资金没有用,我略有不同观点:资本市场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资金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创造和自毁灭的,市值涨起来都是钱,市值跌下去都穷鬼,而且波动方向会影响外部信息从而也引发资金流动。

还要提两句三板,新政策对三板的直接影响有限,直接的政策影响是三板挂牌企业未来会有更多的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案例,从而可能相关公司会有些涟漪。

A股二级市场估值的提升对三板的IPO概念股可能也会有些信心提升,但是整体不明显,新三板的发展还需依赖更多的改革举措和理念创新。

热搜

高凤勇 民营企业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