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靳毅:历史的天空 回望一战百年来的监管周期与秩序

金融界网站 2018-11-12 08:39:15
摘要
人性总是趋利避害,追求快乐的、忘记痛苦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之后,一战、二战的惨痛记忆,很少再会被人们提起;与之一同忘却的,甚至还有过往百年里,政治、金融、经济中的历史点滴。对于是否回顾历史,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选择权,但站在百年后的今天,站在全球格局变换、国内动能转换之际,我想,回看历史、温故知新,应该也算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今天,111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10年前的今天,阿里神奇般的将“双十一购物节”这个概念深植于人们的思维之中。从此,每当双十一临近,人们会条件反射式地想起“购物节”,并打开手机和电脑,开始一整天的网络购物狂欢。

100年前的今天,那时还没有网络,甚至连有线电话都没有。但那一天,对于全世界人民而言,显然是一个比“购物节”更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19181111日,持续了5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人性总是趋利避害,追求快乐的、忘记痛苦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之后,一战、二战的惨痛记忆,很少再会被人们提起;与之一同忘却的,甚至还有过往百年里,政治、金融、经济中的历史点滴。对于是否回顾历史,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选择权,但站在百年后的今天,站在全球格局变换、国内动能转换之际,我想,回看历史、温故知新,应该也算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一、金融监管的轮回 一场延续百年的猫鼠游戏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一战最大的受益者,欧洲大陆的重建需求、美国国内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建设需求,以及包括汽车、家电等在内的新兴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使得美国经济在战后快速崛起,并在1920年之后,开启了被后人称之为“咆哮20年代”的经济长牛。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自低点连涨6倍。但这场经济和股票的繁荣,很快便由于当时柯立芝政府的无为而治、监管缺位等因素而快速崩塌。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随之而来的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大萧条”。

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府对于金融监管的缺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允许经纪人(类似今天的证券公司)帮客户放杠杆炒股票,经纪人既可以给客户放贷款,又可以帮客户垫付炒股所需支付的资金(客户仅缴纳保证金);其次,上市公司完全没有被要求披露关于公司财务的任何信息;再次,一些中小型银行可以不用上缴准备金,从而具有无限扩张信贷的能力……类似的监管漏洞不胜枚举,这直接导致20年代中后期,杠杆资金等热钱大量涌入股市,最终导致美国股市的崩盘。

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加强金融监管。在华尔街的狂热期,事实上美国监管层就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整治金融乱象,比如禁止商业银行再向经纪人发放贷款。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拿不到商业银行直接贷款的经纪人们,通过银行放贷给企业、企业再放贷给经纪人的方式,继续给大量的股票投机者输送资金。19333月,罗斯福总统时期,政府痛定思痛,国会相继通过了《紧急银行法》、《银行法》等多项法案,淘汰和出清掉了1万多家银行,占美国当时银行总规模的近40%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再次放松对于企业和金融的监管。由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长期受困于经济停滞、通过膨胀、失业高企,因此,里根总统上台后推行了很多刺激企业生产的政策。进入80年代后,以杠杆收购为标志的美国第4次并购浪潮全面兴起。这期间,通过杠杆的方式,大量“蛇吞象”、“恶意并购”等并购交易陆续出现。但紧接着的90年代,大量因杠杆收购而发行的垃圾债券出现违约,导致了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此后,2000年、2008年,美国金融系统又连续出现了两次大型的危机。

2010年,在垃圾债崩盘、互联网泡沫破灭、次债危机等诸多问题的影响下,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监管系统性最强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该法案的颁布,不仅是美国政府对此前金融监管不足的改正,更是华尔街金融新秩序的又一个开端。此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借鉴美国金融监管的经验。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金融领域,同样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金融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中国信托公司数量达到2000余家,这一数字是2000年全面整顿之后,信托公司数量的30余倍。2012年之后,资产管理浪潮开启,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但所谓的金融创新,在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通道、万能险等资金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极大的催生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债市泡沫,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和产能过剩部门的债务风险。鉴于此,国内也开启了新一轮全方位的金融监管。

自近代金融体系建立以来,资本市场与政府监管,本来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逐利的本性,资本市场中的某些参与主体一直在与金融监管之间进行着一场长期的、复杂的猫鼠游戏。从这个角度而言,金融监管,作为广大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者与守护者,其作用无疑至关重要。

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偶尔会由于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因,诟病规则、反感监管。但如果我们回顾百年的金融发展史,就会发现,全面有效的金融监管,才是一个资本市场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如若不然,资本市场将会成为一个庄家林立、投机横行、急功近利的名利场,在这样的环境里,劣币终将驱逐良币、沃土迟早变成焦土。

二、经济周期的起伏 各领风骚数十载,你方唱罢我登场

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金融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经济的问题。上一个百年里,一个国家的兴衰轮回总是与这个国家经济的兴衰轮回息息相关。长达40余年的美苏争霸,在双方军事力量均势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因苏联经济的崩盘而告终。反观美国经济,在不同时期,政府好像总是能通过借鉴该时期某些经济学派的施政理念,引领美国经济从一个繁荣走向下一个繁荣。这些经济学派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着政府应该“别管”、“少管”、“多管”、还是“全管”所展开的。

柯立芝总统的繁荣,新古典主义的欢歌。20世纪20年代,作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践行者,美国在柯立芝总统执政时期,实行的是“小政府、大市场”的政策,政府尽量避免干预市场,通过自由放任,让市场自我发展、自我调整、自我纠偏。柯立芝这种无为而治的政策,确实造就了美国经济“咆哮的20年代”。但紧接着,由于缺乏监管、过度放任,美国经济开始急转直下,造成了长达10余年的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的曙光,席卷全球的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60年代,自由放任的施政方针阶段性的被证伪,而主张“大政府”的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干预、赤字财政,通过主动刺激需求寻求经济增长。这种理论主张无疑正中当时处于衰退中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下怀,自此,从英国到美国,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但尽管凯恩斯主义的确使各国经济走出衰退、走向繁荣,但产能过剩、企业低效、失业高企等问题接踵而至。

里根经济学的胜利,供给学派与货币学派的崛起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将凯恩斯主义推下神坛。聚焦“供给端”的供给学派和强调“单一货币政策”的货币学派脱颖而出。因此,在里根政府时期,包括减少政府干预、降低企业税负、维稳货币供应等经济政策陆续被推出,从而有效的将美国拽出衰退的泥潭。但这些理论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美国经济增长的问题,80年代美国同样出现过经济的衰退,而此后,美国经济危机更是周期性的发生。

信用货币时代,债务扩张胜过经济理论。80年代后,脱离金本位的全球货币体系,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自此之后,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依然陆续出现,但再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似乎都不如债务扩张来的便捷和有效。然而,没有了黄金的约束,货币超发、债务堆积,已经成为当代金融系统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政府从“严管”到“少管”再到“多管”,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既有新古典的影子、又有凯恩斯的理念,既有供给学派的痕迹、又有货币主义的药方,但整体而言,我们没有原封照搬,而是基于国情,灵活运用。这或许是一个我们能创造今天成就的原因。

但回望历史的天空,好像没有哪一套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能够完全指导我们走向下一个繁荣。历史的进程中,经济学理论的进化,从来不是原地打转,而是螺旋上升。因此百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希望从上一个繁荣走向下一个繁荣,一个能够有效解决当下问题、并引导经济长期良性发展的新的经济学理论,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三、全球秩序的更替 强者主导的经济轮回

中国摘走了自由市场的花朵,却让美国走向了衰败?前白宫首席战略师、特朗普竞选总统时期的核心人物,史蒂夫·班农在今年早些时候到访日本时,曾说:“中国摘走了自由市场的花朵,却让美国走向了衰败”。现实真的如班农所说的这样吗?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苏联的式微,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挑战美国的地位,此后,全球按照美国主导的规则与惯例运行。班农口口声声说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试问,如果中国效仿某些新兴市场国家,全盘接受美国输出的新自由主义理念,中国还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美国摘走了新兴市场的花朵,却让新兴市场一片狼藉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之后美国所向外输出的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制度上推崇市场自由化、企业私有化,在金融领域要求资本自由流动。对于那些认可美国理念的合作伙伴,他们在得到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能被动获得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这些“先进的”理念。但结果就是,拉美、东南亚、俄罗斯等多个地区和国家,在新自由主义的熏陶下,不仅没能真正强大,反而深陷衰退的泥潭。

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货币制度,成为美国持久强大的根基20世纪80年代,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全球货币制度从黄金本位时代,进入美元(美债)本位时代。这一货币制度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各国积极获得美元以促进贸易发展,而美元储备又用于投资美股和美债,从而形成美元环流。这种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站在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产业)的货币制度,有效地带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但是,在那些没有战略纵深又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里,美元环流的涟漪就可能导致他们的经济危机。

美国主导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规则。20世纪40年代末,从美国主导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签署关贸总协定起,其在全球范围内制定规则、建立标准的努力就没有停过。作为互联网技术的起源地,美国在互联网协议等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中占据绝对的主导。至今,很多全球范围内的认证与考试,如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包括SAT、托福、GREGMAT)等,其标准制定方也都来自美国。可以说,里根政府之后的全球化,更像是全球的美国化。

不可否认的是,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得到了美国从技术、资金等在内的诸多援助;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也算是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秩序下实现的。但美国之所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布局,其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本国利益的最大化。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表面上是因为两国贸易顺逆差的问题,但背后,则是美国对自己此前建立的全球性秩序的战略调整。当规则的制定者,开始重新调整全球秩序,在其参与者没有能力主导建立新秩序时,在旧有秩序调整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几点思考

对于债务市场而言,处于债务周期顶部的中国经济,使得债务融资市场进入了存量博弈的时代。高增长与高毛利不再,商业银行的黄金时代已过,一级市场债券、非标承销商之间的竞争无疑将更为激烈。这期间,在客户端,对于大型企业客户的争夺,在业务端,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聚焦存量资产的腾挪,都将成为金融机构投行业务在债务融资市场发力的重点。

相对而言,债券二级市场的性价比无疑更高,从大资管时代到真资管时代,真正具有投资能力的债券投资人将脱颖而出。未来,在合规的基础上,“一二级联动”的模式将成为提升中小金融机构净利的一个重要方式。

对于权益市场而言,从一座山峰走向另一座山峰,总需要先下山、再上山的过程。债务周期的顶部,去杠杆的过程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在债务市场真正实现结构性出清(参见我们的报告《巨债之殇》)之前,权益市场很难迎来全面大牛市。但权益的一级市场,并购业务无疑将再次崛起5年前出现的多元化并购浪潮,导致了如今的一地鸡毛,乱收标的、瞎搞重组,大推非相关产业多元化的企业往往都不成功。而这一次的并购浪潮,赢家将是那些聚焦产业内整合的强者。

金融资产价格的高位、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都使得权益投资人更加聚焦企业的基本面,讲故事、炒估值的企业,应该要谨慎。即便市场偶尔被狂热的情绪带起,但寻找有安全边际的标的或许更为重要,这其中,业绩稳健的二线蓝筹、大幅超跌的创业板小票,或许都能成为投资收益的贡献来源。

后记

百年之前,我们还未降生,当那时的人们仰望天空,他们肯定不会预料到,在下一个百年里,人类文明会有如此空前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经济制度不断进步、政治格局不断演进

百年之后,我们都已远去,当后来的人们仰望天空,他们或许会回忆到,在上一个百年里,人类文明会有如此空前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经济制度不断进步、政治格局不断演进

今天,当我们仰望天空,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又有诸多的不同。审视这些同与不同,我们似乎可以预见,在未来:金融行业,将会在监管与市场的循环轮回中,日益成长、逐步完善;国家经济,将会在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持续修正、不断发展;全球秩序,将会在各国之间的冲突与博弈中,更加成熟、日趋包容。

热搜

靳毅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