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任泽平:PMI重回荣枯线 当前亟待解决问题和政策建议

金融界网站 2018-12-03 08:10:34
摘要
不应将短期的需求管理逆周期调节政策与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立,长期改革需要短期稳定的宏观环境。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罗志恒 孙婉莹 贺晨

事件

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创2016年7月以来新低,预期50.2,前值50.2。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3.4,预期53.8,前值53.9。

正文

一、PMI重回荣枯线,内外需放缓,经济二次探底,应加大逆周期调节

面对美联储加息、中美贸易战、财政整顿、金融去杠杆、地产调控等内外部因素叠加,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中国经济加快下行,预计2019年中二次探底。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署六“稳”、解决民企和中小企业困难,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司法部等部门出台纾困措施,预调微调货币金融财税政策。但传导时滞、终身追责、金融监管偏严等约束较多。

11月中国制造业PMI降至临界点5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拖累力量主要是生产、新订单、采购量和价格指数。

PMI分项指标显示供需均下行,且需求下行幅度大于生产幅度,内需下行幅度大于外需下行幅度,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降。采购量连续3个月下降至50.8%,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33个月新低。

供需均下行,需求比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新出口订单指数47.0%,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生产端,PMI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51.9%,连续6个月下滑,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2016年3月以来新低。受环保限产力度边际放松影响,高炉开工率和生产下降幅度较小。需求端方面,新订单指数为50.4%,为2016年8月以来的低点,其中进口指数连续6个月下滑至47.1%,连续5个月在50%以下,反映内需活动低迷。新出口订单指数47%,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但已是连续6个月低于临界点,外需走弱,9月24日美对华2000亿元商品征收关税的影响逐步显现。抢出口效应基本退却,集中体现为贸易战爆发以来上海港运往美东、美西的航运价格指数在近期纷纷触顶回落,分别回落至11月中旬和8月底的水平。全球经济放缓叠加贸易战的影响,出口形势严峻。

从行业看,受采暖季环境治理影响,上游高耗能行业景气度下降,中下游相对较好。上游行业如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制造业PMI均位于收缩区间,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中下游如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纺织服装服饰、医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PMI均位于52.0%以上运行水平。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5%、51.7%和51.6%,分别比上月上升0.6、0.1和0.8个百分点,且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从价格看,价格指数大幅回落,预计PPI和企业利润将明显下降;购进价格指数跌幅大于出厂价,中下游和民企利润受挤压现象将缓解。近期主要工业品和原油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其中,南华工业品指数较上月环比下降9.3%,同比下降4%,原油价格较上月环比下降24.5%,同比8.4%。受此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降至年内低点,分别为50.3%和46.4%,较上月回落7.7和5.6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跌幅大于出厂价格跌幅,两者差值较上月的6个百分点收窄至3.9个百分点,中下游行业和民企的利润增速受上游行业及国企挤压的现象将缓解。但出厂价格跌落至临界点以下,为46.4%,PPI将下行,企业盈利面临下行压力。

从不同规模企业看,大型企业依然是支撑制造业的主体,中小企业在临界点以下。大型企业PMI为50.6%,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扩张态势明显放缓;中、小型企业PMI为49.1%和49.2%,分别比上月变化1.4和-0.6个百分点,仍均低于临界点。

非制造业PMI继续回落,其中建筑业受天气转冷影响,景气度高位回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仍在扩张区间,但扩张速度放缓。新订单指数为50.1%,与上月持平,逼近临界点。在基建补短板影响下建筑业保持高位,但受天气转冷因素限制,景气度高位回落。11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9.3%,较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升,分别为56.5%和68.3%,分别较上月上升0.3和2.3个百分点,近期连续环比上升,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金融去杠杆、财政整顿、环保加强和社保改由税务征收等政策更多是经济过热时期的政策,在当前及未来经济下行期,政策应调整为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不应将短期的需求管理逆周期调节政策与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立,长期改革需要短期稳定的宏观环境。

1、过去40年,中国经济奇迹就是在改革开放下,启动了地方政府和民企两大核心动力。近期两大动力的积极性受财政整顿和金融去杠杆的误伤。未来应完善上述政策,减少“一刀切”和“运动式”,更多体现结构性,干活要又红又专。

2、清理银行表外和通道业务,但误伤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贵,宽货币未能向宽信用传导。未来应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并更多体现结构性,同时大力振兴股票和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

货币金融结构性宽松,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和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逆周期调节的财政政策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对碎片化、缩减税基式减税的获得感不强,应推出一揽子减税措施,更多采用降低税率的方式减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企业对减税的获得感不强:一是目前的减税过于零碎分散,未能一揽子全部推出,而且有些政策相互抵消;二是减税方式上以增加抵扣减少税基的方式为主,需要各种认证才能抵扣减税,企业获得减税的成本较高,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享受,越是中小企业反而享受减税的难度更大;三是在减税的税种上,减的是间接税如增值税而非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利润的改善不直接。

财政更加积极,从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减税、基建补短板。建议上调2019年赤字率至3%-3.5%,增加专项债至2万亿,通过削减支出提高效率、大幅度地减税降费稳定微观主体预期、增加企业内生活力,减税方式从增加抵扣等间接减税转向直接降低名义税率,尤其是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如从25%降至21%)和增值税税率(以增值税税率简并为契机将制造业税率16%分阶段降至10%)、提高减税后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增加基建补短板。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和去库存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去杠杆转向稳杠杆,未来政策重心应加大降成本和补短板。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从中长期看未来应以六大改革为突破口,提振企业和居民信心,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第一,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鼓励地方试点,调动地方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积极性,坚持渐进、增量改革。 第二,坚定国企改革,不要动则上纲上线、陷入意识形态争论,要以市场化取向和黑猫白猫的实用主义标准衡量。 第三,大力度、大规模地放活服务业。第四,大规模地降低微观主体的成本。减税,简政,降低物流、土地、能源等基础性成本。第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第六、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关键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

5、改革的方法论,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采取了“渐进式+增量+试点”的方法,这是符合认识论的,未来应将顶层设计和“渐进式+增量+试点”的方法论相结合。

热搜

PMI G20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