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廖群:改革开放深化 国企、金融改革重中之重

金融界网站 2019-05-16 11:32:20
摘要
革开放的深化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体制效率,而更高的体制效率又势必催生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深化是今后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第三大潜力。

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而经济增长奇迹就是改革开放的直接结果。当然,促成经济增长奇迹的成因很多,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物资资本与劳动力的大量投入,技术与人力资本的快速进步与提升,经济结构的迅速优化,后发优势的尽力发挥等等都是。但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更为根本的动力。而中国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正是典型的制度变迁,且是人类经济史上规模最大且最有成效的制度变迁之一。的确,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解放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各种束缚,才使得上述各项经济增长奇迹的成因从潜在力量变成现实动力。从这一角度,称改革开放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性成因不会为过。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使命是否已经完成?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否已经不復存在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其使命仍未完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仍将持续。

其使命仍未完成,是因为作为其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还远未完善。所以改革开放仍然任重而道远,不但应持续,而且要深化,直至一个充满活力与高效率且具国际竞争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任重而道远意味着,改革开放仍须在众多领域不断深化,包括国有企业、金融体系、财政税收、科技创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养老就业、经济管理、市场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这些领域改革开放的深化,将推动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与高效率并具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前进,而这一过程又必将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既提高国家经济支柱的效率又将拉升民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金融改革将既提升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又将加快市场力量的成长;财政税收的改革将既优化经济资源的分配又将提高经济的自我运行效率;科技创新改革将既促进产业升级又将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土地管理改革将既改善土地资源配置又将加强持续城镇化的动力;环境保护改革将既改进人们的生存环境又将促进各项资源的科学利用;养老就业改革将既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素质又将优化这一大群体对于经济增长的依赖与贡献程度;经济管理改革将既提升企业与商业的运行效率又将增强整个经济运行的市场动力;市场开放将既有利于应对中美经贸冲突又将建立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新型经贸关系;人民币国际化将既扩大金融开放又将确立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引领角色。

这就是说,改革开放的深化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体制效率,而更高的体制效率又势必催生更强劲的经济增长。从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改革开放深化的空间是今后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又一大潜力保障。

以上各项改革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金融体系的改革,分别简称为国企改革与金融改革,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针对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而言。

国企改革最为关键, 又深化空间依然很大。广义的国企改革可以说与改革开放同步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1978-1983年为 “放权让利”阶段,增加国有企业留利以调动企业完成计划和增产增收的积极性。1983-1986年为 “利税”阶段,分两步完成了利改税改革。1987-1991为“承包制”阶段,全面推行 “企业承包责任制”。1992-2002为 “现代企业制度”阶段,明确企业的法人地位及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2002-2012年为 “股份制”阶段,推行资本多元化,同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012年至今,进入 “混合所有制”阶段,在中小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推行大型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国企的 “混合所有制”改革,即在这些国企特别是其母公司层面引入民营资本及外资,实现股权多元化,同时推进这些企业的 “国资授权经营” 改革。

尽管如此,至今在很多领域,国有企业市场地位与资金实力强但效率低,而民营企业效率高但市场地位与资金实力弱的局面仍未改变,阻碍着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确,国有企业的市场与资金强势没有很好地发挥, 而面对此强势民营企业的增长潜力又受到压抑。这正是当前整体经济增长上行困难的主要原因。

这一局面的改变势在必然。为此,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混合所有制”与“国资授权经营”两大改革举措的实施。

这两大举措如果成功的话,则将大型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企变成国家控股但市场化,或至少半市场化经营的真正的企业,如新加坡的淡马锡,从而大大提高这些国家支柱性企业的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同时又使得民营资本及外资获得在国家重要行业,包括垄断行业的资本所有权,并参与经营,从而促使整个经济进一步民营化,将民营经济的活力带进垄断性行业及企业。从而内地经济将出现一个新的所有制与市场竞争格局,无疑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活力。

金融改革也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过去40年金融改革虽也有很大进展,在国有银行商业化与股份制化,民营银行兴起,股票市场一步一步成长与债券市场不断壮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相对其他领域的改革而言,步伐相对较慢。如果说金融改革有特殊性,处理不好会产生金融危机进而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以致社会的稳定性,所以滞后一些情有可原的话,当前滞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之大,即当前金融体制下资金配置的低效率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使得金融改革再滞后已难以原谅。

所谓瓶颈,即,由于资金配置效率的低下,市场上出现一方面流动性总量过大,另一方面大部分的企业,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又融资非常困难这样一种困局。这可以说是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民营经济已佔GDP的60%以上,其融资进而发展受阻无疑对整体经济增长形成强力制约。如此的瓶颈反映当前金融供给侧的不给力,主要是结构上的供不应求。首先, 金融市场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而直接融资比重过小,资本市场脆弱使得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过于狭窄。其次,银行体系内面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力量太小。 2017年末134家城市商业银行、1262家农村商业银行与17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总额占银行总资产比重不到25%。而大中型银行大部分只为大中型国有企业与部分大型民企服务,对于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既使是人行不断採取政策措施鼓励,也是犹豫勉强,踌躇不前。因而,加快壮大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并大力培育面向民营企业, 包括小微企业的银行力量,是迫在眉睫的两大金融改革举措。

上述重中之重的国企改革与金融改革,如果取得的大的进展, 将大大提升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大型国企的效率又搞活已是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民营经济, 为今后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又提供一大强力支撑。

热搜

改革 国企 金融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