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懂懂笔记:坐G望C 科大讯飞能否如愿

金融界网站 2019-09-18 09:58:02
摘要
随着BAT等互联网巨头在语义识别方面的持续投入,智能硬件以及教育、政府等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将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也给科大讯飞带来了另一层压力:消费者业务的窗口期不会太久,如何尽快突围?同时讯飞面向开发者和B端的讯飞开放平台能否经受住BAT的冲击,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2017年,曾有投资者在网上悬赏一百元提了一个关于科大讯飞的问题:“这个公司是做啥的?”

此时的科大讯飞已经上市9年之久,市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当年11月,伴随着人工智能热潮在国内兴起,其市值曾一度突破千亿大关。但是在2018年,科大讯飞因为AI同传风波、官塘培训基地事件等信息的曝光,市值也跌宕起伏,甚至一度暴跌到420多亿元。如今,市值回升后一直在730亿元的位置。

在经历了如此多的风云变换后,2017年的那个“问题”有答案了吗?

No.1 科大讯飞的“问题”

或许,外界依然很难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时至2019年,人工智能的价值和 意义已经毋庸赘述。作为国内AI概念股的头部企业之一,科大讯飞曾经创下一个月内市值猛增360亿的“奇迹”,也曾在不断地质疑中遭遇股价的连续暴跌。

如果说清楚“这家企业是做什么的”有些难度,那么尝试弄清楚科大讯飞在靠什么在“赚钱”,或许有助于人们了解得更透彻一些。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状态的重要指标。那么,目前的科大讯飞是否寻找到了“合理”的盈利方式?

根据近期科大讯飞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28亿元,同比增长31.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了45.06%。外界仍然关注的,是其上半年财报数据中列出的2.09亿元政府补助,相关利润约占公司净利润的30%。对于财报中的这2.09亿元,科大讯飞方面也做出了解释,其中包含了退税、研发项目补助和办学补助款,只有0.37亿元政府是政府奖励部分。

但是,但是从整体的补助内容来分析,政府补贴本身就涵盖了上述几个方面,刻意强调纯粹的“政府奖励”部分仍然让人难以信服。

从科大讯飞历年来的财报中可以发现,盈利一直都是它的痛处。在营收方面,过去三年科大讯飞的营收分别为33.20亿元、54.45亿元和79.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2.78%、63.97%、45.41%。由此可见,科大讯飞营收同比增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状态,这也是其最乐于在财报中展现的数字。

但在净利润方面,结果却并不乐观。财报显示,近3年来科大讯飞的净利润分别为4.84亿元、4.35亿元和5.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90%、-10.27%和24.71%。从历年财报中已经可以看到,科大讯飞的润中包含大量的政府补贴。其中2018年科大讯飞获得政府补助总额高达2.85亿元,占比净利52.58%。

回看科大讯飞2008年上市至今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科大讯飞迄今为止累计净利润约为35亿元,其中政府补贴总额高达12亿元,占其公布财务数据以来整体净利润的33%。

2G,长期的高额补贴,是外界质疑科大讯飞“实际经营能力”的主要话题。虽然科大讯飞也曾专门对此做出过回应,表示绝不会依赖政府补贴养活企业。但是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显然不是短期内能够消失的。

此前低调的科大讯飞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但在被AI浪潮推到台前之后,其一举一动也成为了媒体和舆论的焦点。聚光灯下的科大讯飞显然不想过度依赖政府部门、央企和国企的业务线,也开始加大了2C的产品力度,希望借此改变自身盈利方面的尴尬处境。或许,这是想走通一条2G+2B—2C的通路,但是实际情况如何?

No.2 C端的钱赚不到?

科大讯飞自己提出来的是“To B+To C”双轮驱动战略。从其官方渠道和相关报道来看,科大讯飞首先是希望通过自身在教育行业的一些“2G”的成功案例,转而从学习这个角度切入学生群体C端市场;其次,是凭借自身强大的“语音识别”技术实力,在受众更多的翻译及语音转换智能硬件,以及软件应用方面发力。

对于其发力C端的举措,相关互联网行业观察家对懂懂笔记表示:“这种选择方向上没有问题,一家公司的业务结构是否健康合理,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市值和未来。在进入C端之前,科大讯飞扮演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提供方,这和国际语音识别巨头Nuance很类似。但是单纯的提供技术所获得的利润要远远低于提供服务。底层技术提供商在整个行业中往往缺乏优势,很容易被价格战所钳制。特别是现阶段国内互联网免费至上的情况下。所以,拓展自己在C端的业务没问题,但是智能硬件是否是一个好选择,还需要看具体落地的产品。”

科大讯飞的2C业务主要分为4大板块:教育产品和服务、信息工程、政法业务以及智能硬件。其中教育、智能硬件和讯飞输入法是科大讯飞近年来发力的重点。一周前,讯飞在北京召开了新品发布会,发布了旗下最新的硬件产品智能录音笔SR301青春版。这款售价999元的智能录音笔主要面向学生群体,从产品定位来看,依然凸显科大讯飞对智能硬件和教育领域的重视。

在智能硬件的推动方面,科大讯飞的举措已经能隐约看到“机海战术”的踪迹。4个月前,科大讯飞在新品发布会上一口气推出5款硬件产品,包含了翻译机、录音笔、智能办公本、学习机等等,主要的定位都是围绕语音识别、语音转换为主。

可以说,科大讯飞的硬件产品利润率的确不低。其2018年财报显示,硬件方面的毛利率已经超过了40%。这个成绩对于现阶段绝大多数智能硬件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

但只强调利润率不看销售业绩,是玩弄数字游戏。目前科大讯飞的硬件产品,无论是翻译机还是录音笔都依然小众。针对其智能硬件方面的问题,相关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从现阶段来看,智能翻译机、AI录音笔等语音智能硬件的受众还是非常少的,对于一般用户而言,类似的功能在手机上就能实现,尤其是BAT等巨头已经开始力推免费策略。讯飞将其做成硬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抬高身价,因为软件层面的付费永远没有硬件来的实际。”

但现阶段这类智能硬件的落地只能集中在翻译机、录音笔等小众设备上,整体的销售额显然不足以支撑起财务报表。可以看到,讯飞也在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智能硬件,包括机器人、学习机、儿童电话手表甚至智能语音鼠标,但整体市场表现都不太理想。

以电商平台的主要销售渠道京东为例,今年5月份发布的科大讯飞翻译机3.0,至今用户评论仅有5万+,智能鼠标、学习机、智能办公本等硬件的用户评论平均也只超过一万。至于使用体验,一位讯飞的忠实用户对懂懂笔记表示:自己购买过讯飞的无线语音鼠标,感觉整体语音识别准确度不错,但是使用局限性很大,语音输入的功能只支持在办公软件中使用,而且只支持Windows(不支持Mac)。另外,相对于500元的售价,这款鼠标整体的设计缺乏质感,握感和用料相比同级别的其他鼠标品牌差了不少。

No.3 如何跑在BAT的前面?

AI是科大讯飞现在的门面,但也是BAT等巨头未来最重要的布局。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的门槛越来越低,与那些后进场的巨头相比,科大讯飞的优势也在逐渐丧失。毕竟,语义识别才是未来人工智能的真正体现,但在这个领域讯飞没有先行优势。

在研发层面,科大讯飞表示每年的研发投入已经占到总营收的20%以上,作为每场发布会都会提到的数据,这一比率值得夸耀。但如果将其放到整个人工智能的赛道中,当直面收入超过自己数十倍(研发资金同样如此)的BAT等巨头时,哪里有优势可言。

更关键的是,AI的核心是算法和大数据的积累,这两点的“厚积”明显要高于技术的微创新。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应用场景是产业数据整合的重要资源,而在这两方面BAT显然领先太多。特别强调一下,2014年以前科大讯飞还在为搜狗提供技术支持,但之后搜狗选择了自起炉灶。原因很简单,在AI这个赛道上,巨头从来都不希望受到任何的制约和束缚。

从整体市场发展来看,随着语音识别的壁垒逐渐消失(实际上TTS 和ASR等语音识别技术本身和人工智能就有着一道鸿沟),随着BAT等互联网巨头在语义识别方面的持续投入,智能硬件以及教育、政府等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将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也给科大讯飞带来了另一层压力:消费者业务的窗口期不会太久,如何尽快突围?同时讯飞面向开发者和B端的讯飞开放平台能否经受住BAT的冲击,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结束语】

前不久,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并非替代人类而是帮助人类进步,当下人工智能的红利时代已经到来。对于在语音识别领域颇有建树的科大讯飞而言,获取人工智能的红利显然还要付出更多。双轮战略能否在未来几年带来C端市场的可观利润,B端和C端市场又如何抗住BAT等巨头的压力,都是值得警醒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来看,依靠政府补贴的科技企业不在少数,只要通过这种输血方式最终拿出了优秀的产品,并为广大用户所喜闻乐见,就是成功。那么,讯飞能否做到这一点?

热搜

科大讯飞 人工智能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