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谭浩俊:“6”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分界线

金融界网站 2019-10-22 09:53:35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三季报”。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增长7.0%。

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增长乏力、贸易壁垒不断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出现了连续放慢现象,经济增长率也由第一季度的6.4%下行到6%,下降0.4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有关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会不会破“6”时表示,虽然世界经济大概率还会延续放缓的趋势,国际机构对经济形势的预测也不太乐观,但是,从中国经济内部来看,还是有不少比较好的信号的。如9月制造业PMI有所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最近两个月都在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9月和8月环比都在上涨、汽车生产和销售近两月降幅呈现收窄态势等,再加上去年四季度基数相对较低,今年四季度经济保持平稳趋势是有保证的。这也意味着,“6”很有可能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底,第四季度继续探底的概率并不大。

那么,当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以及具有的各种积极因素呢?如果世界经济继续低迷、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破“6”,又当如何看待呢?

显然,这是各方比较关注,也是比较看重的一个问题。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经济增长率会不会破“6”上,就有可能被数据带偏,被数据迷惑了双眼,被数据搅乱了思路。因为,自推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效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经济、新动能的作用不断发挥。特别是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不断减弱,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特别是僵尸企业处置和落后产能淘汰,已经在经济增速放缓中逐步消化,去产能、去杠杆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经大大减弱,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产生正面作用。因此,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经济内部负面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应对的,主要是外部因素,特别是贸易壁垒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事实也是,虽然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持续下行,并由过去的担心破“7”变成了现在的担心破“6”,但是,只要关注中国经济在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在供给侧的供应效率和质量方面取得的成效,就完全可以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是越来越强的,质量也是越来越高的。即便破“6”,也是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结构优化、新动能增强的破“6”,是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规模向效益转变、制造向创造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的破“6”,是经济增长潜力增强、经济活力逐步释放、经济发展前景向好的破“6”。

也就是说,破“6”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在国际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的情况下,破“6”并不是一个绝对不会发生的事,但绝对是一件并不可怕的事。原因就在于,只要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经济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失去”的“6”,很快又会回来,而且会更加闪亮地出现在世界面前。

需要把握好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一定要保持定力,保持信心,要用更加坚定的步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切不要因为经济增长速度的暂时下滑,就失去耐心,失去定力,就重拾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等短期刺激政策,导致结构性调整与转型的努力前功尽弃。如果那样,才是最可怕的。

当然,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也不能因为存在许多积极因素就盲目乐观。必须对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现状保持清醒头脑,必须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把问题看得更透一点,把措施定得更实一点,把思路放得更宽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从容应对、共度时艰。如此,也就不会被经济增长速度会不会破“6”所困扰,不会被破“6”迷惑了双眼。因为,“6”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分界线,它就是一个数据、一个指标、一个最最普通的数字。

热搜

中国 经济增长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