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沈建光:回顾2019 哪些观点让你记忆犹新?

金融界网站 2020-01-20 12:44:09
摘要
2020年开年之际,跟读者一起回看2019年,无论是对全球、对中国、还是对笔者而言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持续跟进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针对中美贸易局势、中国经济运行及政策选择等大家关注的话题及时发声。

也主动发挥平台优势,借助京东大数据对中国人口迁移和消费趋势进行分析,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对于政策层面也有所助力。

非常有幸能借助“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这一平台与大家持续地分享和传递最新的观点与看法。现对过去一年核心观点作出回顾,希望可以对大家理解经济运行有所启示和帮助。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政治经济局势愈发错综复杂,中美经贸摩擦几经波折,国内金融整治力度不减,内外需不振下经济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2019年是我加入京东数字科技的第一个整年基于平台优势,我投入了更多精力在大数据研究领域,这对于传统的宏观研究体系是很好地补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运用京东大数据对中国人口迁移和消费趋势的分析,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对于政策层面也有所助力。去年6月,我还在美国拜访了一些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深刻体会到经济分析同科技手段结合已成大趋势,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广阔的空间。

2019年也是各方观点激烈碰撞的一年,针对中美贸易局势、中国经济运行及政策选择等话题,各方争议很大。以下是我们过去一年核心观点的回顾,希望可以对大家理解经济运行有所启示和帮助。

在我们看来,过去的一年确实不易,但并不意味着2020年就很悲观,反而是值得期待的。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政策面保持宽松以及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良好局面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6左右的增速。不过,当下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已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导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因此要把握外部局势缓和时机,抓紧推进开放战略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美贸易谈判几经波折,终现曙光

过去一年,中美经贸谈判反复不断在2018年底两国元首阿根廷G20会晤共识下,年初中美贸易磋商进展顺利。但5月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双方再度互加关税中方首次提出三点核心关切(取消加征关税、贸易采购合理性、文本平衡性)。在我们看来,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对于中美和全球来说都至关重要,但也必须看到,中美在技术、金融、政治、意识形态等多个维度的分歧也在不断加大。双方多维度的大国博弈,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参见《2019全球经济的三大灰犀牛》20190508)

8月贸易冲突再度升级,人民币汇率意外跌破“7”这一重要关口,随后美方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中美在汇率上的交锋,已被广泛解读为中美从贸易战升级为汇率战、金融战。但我们认为,中美之间在金融制裁方面可采取的手段相差较大,全面金融战对中国弊大于利。因此,应慎言金融战爆发,将双方博弈的战场控制在相对有限的范围,防范贸易战向更广泛领域的蔓延。(参见《慎言金融战爆发》20190809)

10月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要进展、贸易摩擦按下暂停键。双方“休战”背后实际是对于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通盘考虑,包括贸易升级对中美经济的负面冲击不断扩大、特朗普连任压力下讨好选民的诉求等。我们预计,中美有可能加速谈判进程,而年底将是达成协定的一个重要时点。伴随12月中美就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共识,我们当时的判断也得以应验。(参见(《中美贸易休战的背后》20191013)

此外,我们对美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走势也进行了分析。短期来看,尽管美国经济看似欣欣向荣,但诸多领先指标已经出现放缓迹象同时年内美债利差两次倒挂,随着前期刺激政策效果退潮,以及贸易战负面冲击的显现,美国经济触顶下行或许将快于预期。这将促使美联储实施进一步宽松政策。(参见《美国经济拐点出现了吗?——美国之行见闻(一)》20190709)。

中长期来看,美国制造业经历了长期的衰落、产业空心化愈发严重。其主要驱动力来自内部,包括国内产业政策、金融和信息产业的兴起、跨国公司全球化布局以降低成本等等,但不可否认美国制造业衰落过程中的中国因素,客观上加速了美国企业中低端制造业外迁。(参见《二战后美国制造业的变迁与衰落》20190927)

我们对美国选举前景亦有预判。9月特朗普弹劾程序正式启动,市场担忧弹劾风险可能引发全球政治局势动荡。但我们认为,此次弹劾只是民主党困境之下的极端手段,想要“扳倒”特朗普的难度极大。一旦弹劾失败或不了了之,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率或许将进一步受挫。而事实也证明,弹劾事件并未撼动特朗普作为中期选举头号热门的地位。(参见《弹劾能撼动特朗普吗?20190925)

中国经济陷入保“6”之争

2019年1季度,中国经济曙光初现,伴随中美贸易出现阶段性缓释,减税降费超出预期,中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2季度受贸易摩擦升级影响,复苏态势未能延续、经济重新走弱。而6月国内部分经济数据超预期反弹,使得企稳回升预期再度燃起。但我们认为,在外部环境仍然充满变数、内部金融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处在趋势下行的通道之中。同时,我们发现,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越南为代表)出口强势的首要原因或是转口贸易。随着美国对越南出口监督的加强,“转出口”现象不会持久,这也将导致下半年的出口压力进一步显现。(参见《中国经济走出低谷了吗?20190717、《越南对美出口强劲的奥秘》20190611)

3季度开始,国内经济指标全面走弱,此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增长十分关键。货币政策方面,9月国常会后央行迅速实施全面降准,开启了新一轮全面宽松。而当时CPI出现超预期抬升,市场普遍认为通胀风险将掣肘货币政策空间,短期降息概率较小。但在我们看来,CPI上行主要受猪肉价格推动、去掉猪肉实则呈现通缩态势,因此结构性通胀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过多制约,未来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较确定的。11月MLF利率、OMO利率陆续下调也证实了我们的预判。(参见《国常会后迅速降准开启新一轮全面宽松》20190907、《中国经济走势的五个关键疑问》20191023)

财政政策方面,旨在提振基建的专项债政策频频出台,有观点认为年内基建投资将出现反弹。然而,我们认为,专项债新规短期拉动基建的效果可能有限、不能抱太大期望。主要原因包括提前下达额度的发行时间及金额未定、符合要求的基建项目数量较少、地方债务严控下、基建融资主要渠道受限等。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前11个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只有4.0%,未有明显改善。(参见《地方专项债将成为财政政策重要抓手》20190924)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市场对2020年政策目标的判断不尽相同,关于今年经济增速是否应当“保6”的辩论空前激烈。我们认为“保6”并不必要,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中国已经采取一定刺激措施、但效果有限;二是外部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三是过去的强刺激措施留下诸多后遗症,如果为“保6”重启强刺激,可能会提升风险,从而得不偿失。(参见《2020年:中国经济需要“保6”吗?20191205)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经济基本面尚存诸多亮点。比如,我们可喜地看到,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均呈现负增长,而中国吸引的FDI却稳中有升,表明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效果显著、外商投资热情不减;2018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已接近美国,预计中国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市场,这也是我们应对外部压力的最大底气。(参见《探寻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20190830)

大数据宏观分析助力政策决策

2019年是我加入京东数字科技的第一个整年。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第一位首席经济学家,去年6月我到美国拜访了一些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与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的经济学家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深刻体会到,经济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内沿和外涵在不断拓展,经济分析同科技手段结合已成大趋势,许多科技、商业领域的问题,经济学家也可以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和视角。(参见《看清经济学与科技融合的大趋势——美国之行见闻(二)》20190710)

因此,过去一年,我在大数据研究领域投入了更多精力。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人口迁移和消费特征研究成果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根据京东大数据,我们发现,中国都市圈正悄然形成,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极。数据显示,虽然中国一线城市出现了人口流出的特征,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都市圈已悄然形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尤为明显。这说明中国的城市集群正在快速发展,这将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促进产业聚集、释放经济潜能。(参见《大数据看中国都市圈人口迁移》20190719)

与此同时,京东大数据还显示,随着低线城市人口迁移频率逐渐升高和迁移人口收入的快速增长,下沉市场已显示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未来政策也将逐步向这一方向倾斜,这对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参见《下沉消费市场已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增长重要引擎》20191218)

综上,过去一年确实不易,但并不意味着2020年就很悲观,反而值得期待。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政策面保持宽松以及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下,叠加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崭露头角,中国经济有望实现6左右的增速、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

热搜

中美贸易 GDP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