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融界APP 快速获取更多重要资讯

谭浩俊:确保重点保障企业的资金支持政策不走偏

金融界网站 2020-02-12 16:47:05
摘要
2月7日,财政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通知,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通知明确,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动态调整。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北京、上海市等省份,可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自主建立名单。

对列入名单内的企业,人民银行将通过专项再贷款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同时,中央财政将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政策实施后,重点保障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可降至1.6%以下。毫无疑问,将有助于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供给。

由于此次政策的力度非常大,获得资金支持企业的融资成本之低,是很多企业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所以,如何确保政策的全面落实,不打折扣,尤其不要走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有任何含糊的。因此,通知也严厉要求,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强化资金监管和跟踪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对于截留、挪用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事实也是,总结以往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始终存在着执行不彻底、落实不到位,甚至严重走偏的现象。很多政策,制定和设计都非常好,可是,效果却往往达不到预定目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执行不力、落实存在偏差。因此,对此次出台的政策,必须从起步开始,就全力跟踪,全力监管,全力观察,只要出现不按要求落实的,就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纠偏,避免出现严重问题后再去整改。

很显然,政策能不能确保落实到位,能不能确保在执行过程中不走偏,首先,要确保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真实准确,不出现任何问题。重点物资保障生产企业名单,是此次政策落实的基础。如果名单确定有问题,那整个政策的落实就不可能不走偏。因此,相关地区在确定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要顾全大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不可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有关方面也要加强对地方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审核把关,发现问题,迅速纠正,确保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科学、合理。

其二,要确保政策的执行公开透明、不暗箱操作。由于此次政策的力度很大,吸引力很强,很容易让给企业带来利益诱惑,不排除有些企业会利用各种关系谋求政策获取,甚至想通过非法手段截留政策。同时,也不排除有些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在利益驱动下,做出违反政策的事。因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公开透明,要经受得起社会监督。为了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金融机构和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将获得政策支持的情况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

再者,要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精准使用。出台力度如此之大的政策,决不是给企业做慈善,而是为了让企业生产更多防控物资,确保疫情防控需要。因此,政策给予的资金以及财政贴息等,必须确保专款专用、精准使用,不出现任何挪用或转移的现象。对此,通知也明确规定,坚决禁止挪用财政贴息资金,禁止用于偿还企业其他债务,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也就是说,对重点保障企业提供的低利率资金、财政贴息资金,只能用作重点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必须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果企业将这些资金用于还贷、投资或理财等,不仅要迅速追回,取消其享受政策待遇,还要视情节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任追究,确保资金使用不出现任何问题。

最后,要确保各项监督跟进到位、不留死角。财政、审计跟踪检查、精准监督,也是此次政策能否落实到位、不出现走偏现象的重要方面。可以肯定,只要财政、审计跟进得及时,跟进得到位,跟进得精准,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反之,则有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财政、审计部门一定要全程跟进、细节跟进,将政策的执行死死盯住。必要时,纪检、监察也要介入,以增强政策执行的震慑力、约束力。

总之,政策已经明确,关键就看执行能否全部到位、落实能否全部精准。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战。而重点保障企业,也会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真正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做出企业应做的贡献,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力。

热搜

资金支持 政策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
全部评论
谈谈你的想法...
App内打开